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比(保持耐心,迈上传奇之路)

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比(保持耐心,迈上传奇之路)

更新时间:2022-10-14 05:57:03

接下来,君临将花时间把多年积累的关于投资的笔记和思考整理成书。

专栏仍会不定时更新,股市有行情的时候,我会写文章跟大家聊聊最新的看法;

没有行情的时候,就埋头写书,写一章发一章。

——

以下是《君临投资史》的卷一,第八章。


保持耐心,迈上传奇之路!

16世纪的西班牙真是风险投资界的顶级高手,靠着4笔不凡的投资赢下了整个世界。

第一笔是对意大利人哥伦布的投资,发现了新大陆,从此享誉天下。

人们从此知道,只要你有好的创意,在别处又壮志难酬,去找西班牙王室就对了,他们的眼光不一样。

很快,一个葡萄牙人找上门来了。

麦哲伦,16岁入职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所,25岁参加了去东非、印度和马六甲的探险远征队,一直到32岁才回国,曾经被困在一个孤岛上几个月,39岁之前的七八年一直在非洲和东南亚探险。

航海经验丰富,孤岛求生能力一流,无疑是当世顶级的探险家。

简历非常漂亮,是个值得信赖的人。

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很快下了判断,“那么,你的项目计划是什么呢?”

“环球航行。”麦哲伦回答,“我相信地球是圆的,我将证明这一点。”

他继续说:“如果这一切被验证的话,那么西班牙将能够获得一条新航线,从美洲大陆跨越大海到达东方的新航线。”

他很清楚,此时的西班牙虽然已经发现了新大陆,但新大陆上还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矿产,收益率还很低。

相比起来,葡萄牙通过垄断东方航线,从印度、中国明朝、东南亚的香料贸易中获得的收益率要高得多。

像丁香、豆蔻、胡椒这些东方调味品,能让食物化平淡为神奇,在当时非常受欧洲贵族阶层的欢迎,欧洲售价和亚洲进货价之间通常能达到10-30倍。

在1506年,西非的黄金和亚洲的香料占了葡萄牙国家收入的一半以上。

正是靠着这条绕行非洲到亚洲的东方航线,才让葡萄牙取代了威尼斯,跃居成为16世纪初欧洲第一强国。

西班牙国王当然很羡慕。

但是现在的葡萄牙,早已是土豪一个,靠着滚滚财源打造了一个强大的海军舰队,对它的贸易航线进行垄断保护。

所以羡慕归羡慕,西班牙也只能干咽口水。

而现在,有人告诉他,可以找到一条去往东方的新航线,这真的让他心动。

但他还是有些疑虑,“你是葡萄牙人,为什么不去找葡萄牙王室投资?”

“我去了,但他们对现有的一切已很满意,认为没有必要再去浪费钱,投资那些路途更远、成本更高的航线了。”

“好的,这个项目我投了。”

接下来的三年(1519-1522),麦哲伦率领着五艘船组成的探险队,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出发,花了两个半月横穿大西洋,绕过美洲的最南端,又花了三个多月时间实现了人类第一次横越太平洋……

这是个智慧、勇气和耐心合为一体的非凡人物。

他所要经历的困难,比哥伦多要多得多。

在绕行南美最南端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粮食短缺,水手们甚至发生了叛乱,其中三条船的船长联合造反。

麦哲伦用智慧将叛乱平息,造反的船长被刺杀,其中一条船沉没。

经过一个陌生海峡的时候,狂风怒吼,巨浪滔天,如此持续了两天,船只差点沉没,所有人面如死灰。

麦哲伦用他的勇气鼓励所有人,并将这条陌生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又过了一个多月,当他们终于要进入太平洋的时候,其中一艘装载了最多粮食的船圣安东尼奥号,偷偷逃走并返回了西班牙。

麦哲伦仍然保持着极大的耐心,坚持前行。

终于在一年八个月的航行(1519.8-1521.3)后,他们到达了菲律宾群岛,这里已经属于亚洲地界。

不幸的是,麦哲伦的性格弱点害了他——

在菲律宾的宿务,他跟当地土著发生激烈的冲突,暴躁的性格让他失去冷静,最后被土著乱刀砍死。

随后,环球航行在新船长埃尔卡诺的领导下,经印度洋绕行南非进入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全程8万公里。

出发时的五条船,回到西班牙时只剩下一条船了。

这趟航行意义非凡,这是人类史上已知的第一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而对西班牙来说,最大的意义是找到了一条通往亚洲的新航线,并且将菲律宾群岛收为新的殖民地。

当然,相比于菲律宾,开发美洲大陆对西班牙更加重要。

为他们完成这一切的,是科尔特斯,一位比麦哲伦更具有惊人的智慧、勇气和耐心的人物。

他在大学读过法律,后来当过军人,被派来新大陆服役,随后做过农民、公证员、政府财政官、古巴圣地亚哥市长,职业经历相当丰富。

1519年2月,34岁的他被派往墨西哥,去征服阿兹特克帝国。(6个月后,麦哲伦才出发环球航行。)

当时的新大陆,最早被征服的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些岛屿,像巴哈马、古巴等地方,毕竟这些地方人迹罕至,更容易被征服。

而要获得更丰厚的收益,就必须进军大陆,那里有更多的人口和潜在的矿产。

传说在墨西哥,有一个上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其中最强大的阿兹特克帝国拥有数十万人口,以及大量的黄金。

科尔特斯的目标,就是摸清这个帝国的底细,并寻找到宝藏和黄金的所在地。

这个项目是科尔特斯主动向西班牙的古巴总督请缨的,由于资金有限,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家产来获得贷款。

出发时,他招募到了600名士兵,其中弓弩手32名,火枪手13名,还有14门火炮和16匹马,一行人乘坐着11条船浩浩荡荡的在墨西哥登陆了。

科尔特斯很清楚前方的困难,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帝国,而自己手下的几百人大多数是流浪汉、酒鬼和无业游民组成。

前途吉凶未卜,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此,他必须展现充分的智慧——

在出发前,他就跟所有人许诺,这趟探险中所发现的黄金和宝藏,20%将献给国王,20%由他分走,剩下的60%都将由探险队成员平均分享。

这个股权激励计划,让团队成员非常满意,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科尔特斯也必须展现充分的勇气——

探险队一登陆,他就下令将全部的船舰凿沉,是的,不留一条船。

只有这样的破釜沉舟,才能将所有人凝聚在一起,视死如归,不达目的不罢休。

他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在出发前,他就制定好了详细的计划,他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黄金和宝藏,而是征服阿兹特克帝国。

这看似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600人VS数十万人的庞大帝国,这怎么可能做到呢?

但他却具有足够的信心,否则他也不会主动请缨这个项目了。

这趟征服,最重要的是耐心。

逻辑是这样的:

第一步,上岸之后,首先征服一个印第安小部落。以他的士兵数量和装备,完全可以实现。

第二步,将这些印第安人训练成为自己的士兵,或者结为盟友,让他们提供后勤补给,成为向导和外交人员,壮大自己的实力。

第三步,再次征服一个印第安部落,规模略大一点,自己有把握能够拿下的。

第四步,再次训练他们成为士兵,或结为盟友,进一步壮大实力。

第五步,不断复制上面的步骤,保证每一步都是具有确定性的,逐步壮大实力。

你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价值投资思路,低位买入具有确定性的资产,耐心等待股价的上涨,长期持有,不断重复。

虽然短期来看,收益率似乎不高,但耐心坚持,一年一年下来,长期复利将会非常惊人!

终有一天,我,科尔特斯,将成为新大陆的主人,将阿兹特克帝国踩在脚下。

科尔特斯对此具有十足的信心。

接下来的征服之旅,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在推进,很快他就获得了第一个部落。

他发现,印第安人十分害怕马和大炮,战马的冲锋和大炮的轰炸,威力巨大,让他们感觉像是天神下凡。

他决定利用好这点,充分放大渲染力度,以加剧他们的恐惧心理。

然后通过这些第一批效忠的印第安人,他了解到,阿兹特克帝国的统治还非常落后。

这个帝国虽然已经出现了文字,但是还很原始,因此知识水平非常低下,大概跟两河文明的苏美尔时代,或者中国的商代差不多。

因此,他们的文官管理系统覆盖的范围很有限,与其说是帝国,不如说是几个城邦结成的同盟。

对于远离城邦的印第安部落,他们只能采取威慑统治的方式,靠暴力达到目的,其它印第安部落都是敢怒不敢言,怨气极大。

这是科尔特斯可以充分利用的。

因此,随后他就制定了攻心为上的策略,要求他的手下坚决善待印第安人,禁止施暴于他们。

为了管束住手下那些莽夫,他甚至下令绞死了一名抢劫印第安人的士兵,以儆效尤。

科尔特斯的策略非常管用,在他的约法三章之下,被征服的印第安人感受到了善意,尤其是跟阿兹特克帝国的暴虐对比鲜明,从此变得忠心耿耿。

征服行动越来越顺利,登陆8个月过后,他们已经将帝国之外最大的一个印第安部落,拥有4万多人口的特拉斯卡拉部落给收服了。

现在,他的实力已经强大到可以跟阿兹特克帝国抗衡了。

1519年11月8日,科尔特斯站到了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外,眼前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泊,湖泊里有数百块沙洲,沙洲上是农田、房子和林立的金字塔神庙。

这是一座水上城市,交通靠桥梁和独木舟,精神气质一模一样的西半球“威尼斯”。

看着这座神奇的城市,科尔特斯有点眩晕,简直不敢相信是真的。

眼下,站在他身后的,是400名西班牙士兵,以及1000名精锐的印第安武士。

这次来,他没有全副出动,因为是阿兹特克国王邀请他来的,对方或许是感受到了他的威胁,因此想请他去谈判,摸一摸底细。

国王亲自出城来迎接他,展示了盛大的排场,甚至让他住到了王宫里去。

当然,谈判是不欢而散的——他们之间的利益矛盾本来就不可调和。

但没有关系,科尔特斯早就做好了准备,他有更先进的武器,一千多名精锐的士兵,而国王就在身边。

这是非常好的机会,他马上就抓住了。

科尔特斯将国王绑架,挟天子以令诸侯,并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筹集足够的黄金。

直到目前为止都很顺利,甚至顺利得有点让人难以相信,但意外还是出现了,这次意外差点毁了他的整个计划。

他的上司,古巴总督,在听说了他的事迹之后,嫉妒不已,于是集结了一支更强大的远征队来讨伐他。

这支远征队有1400名训练有素的士兵,同时配备了80匹战马,90名弓弩手,80名火枪手和20门大炮。

指挥官被下达的命令是:将科尔特斯以“叛国者”的罪名处死。

科尔特斯很快也收到了消息,他评估了一下双方的实力:

对手的先进武器虽然更多,训练也精良,但是人数远不如现在的自己。

他手下的印第安人现在有好几万,虽然装备差,但经过改装仍然具有优势——他很清楚对手的弱点。

西班牙士兵大多数靠剑盾作战,都是短兵器,只要让印第安人配备长矛就足以打败他们。

战斗的结果毫无悬念,对手的指挥官阵亡,一千多名西班牙士兵被收编,进一步壮大了科尔特斯的军队实力。

但他还是大意了。

就在科尔特斯走后,留在王宫里看守国王的士兵,完全失去了约束,他们在城内为所欲为,激起了阿兹特克人的愤怒。

科尔特斯回到王宫没多久,怒火被点燃,一场声势浩大的起义出现了。

经历了一夜的混乱之后,国王被石头砸死,三分之二的士兵死去,大炮和黄金被丢弃,科尔特斯失魂落魄的逃了出来。

这就像是我们投资中经常会遇到的金融危机,猝不及防,当崩盘忽然出现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对于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一些明显的泡沫是可以躲过去的,但总有些风险防不胜防。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

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你唯一需要拥有的,只有耐心。

科尔特斯决定重头再来,他逐个联系印第安盟友,慢慢的壮大队伍,一年之后,他带着3万印第安大军再次站到了特诺奇蒂特兰城前!

三万大军虽然将城市重重包围住,但由于这是一座水上城市,湖水就是护城河,科尔特斯短时间内也攻不进去。

但没关系,时间站在科尔特斯这一边。

帝国城外的补给线被切断了,十多万人的城市,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没有补给日子只会越来越难过,最后甚至出现了吃尸体的惨状。

而科尔特斯这边,需要的只是耐心。

他甚至利用科学知识,组织建造了十多艘帆船,虽然制作水平很粗糙,但足以对帝国的独木舟水军进行降维打击。

就这样,科尔特斯花了五年不到的时间,实现了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完全征服。

科尔特斯的智慧、勇气和耐心,毫无疑问可以比肩那些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即使放到今天,也会是顶级的投资大师。

大约十年之后,另一位冒险家皮萨罗,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拥有600万人口,比阿兹特克帝国要大得多,皮萨罗出发时的军队只有177人和62匹马。

两者的差距甚至更加惊人。

但皮萨罗拥有一个优势,他认识科尔特斯。

科尔特斯不仅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了皮萨罗,甚至还将他引荐给了西班牙国王,国王为他后来的征服行动提供了足够多的政治支持。

也就是说,皮萨罗固然是个一流的冒险家,但他更多是在科尔特斯的指引下前进的。

这正是价值投资的魅力所在: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加上一些智慧和勇气,在复利的滚动下,每个人都能缔造传奇!

————

西班牙帝国正是由哥伦布、麦哲伦、科尔特斯、皮萨罗这些冒险家缔造的传奇。

印加帝国被征服后,又过了十年左右(1546),南美内陆发现波托西银矿,从此大量的白银被运回西班牙,回报终于出现了。

接着,越来越多的金矿和银矿被发现,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西班牙从新大陆获得的金银矿产价值大约相当于今天的300万亿元人民币。

除了矿产业的繁荣,热带种植业是第二个繁荣起来的产业。

在中美洲热带地区,蔗糖种植业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因为糖这种调味品,跟亚洲的胡椒等香料类似,能够让食物产生神奇的味觉反应,当时非常受贵族阶层的欢迎。

由于甘蔗只能在古巴等热带地区种植,产量有限,因此价格也一度贵得离谱。

在利润的吸引下,成批的西班牙农民向新大陆移民,也有大量的黑奴被从非洲卖到美洲,以取代因为天花流行而死去的原住民劳动力。

于是,新大陆的人口、种族和语言,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不断进化,以适应时代的变迁。

到十六世纪下半叶,西班牙帝国已超越了葡萄牙,跃居世界第一强国。

这个帝国在欧洲-西班牙-美洲大陆-菲律宾-亚洲之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全球性贸易网络。

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秘鲁的利马,菲律宾的马尼拉是最核心的三个节点城市。

它们将亚洲的丝绸、瓷器、香料集中到马尼拉,然后跨越太平洋运到利马,供应美洲市场,再从美洲收集黄金、白银和蔗糖,跨越大西洋运到塞维利亚,分发到欧洲各地。

这个帝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在历史上前所未有,因此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另外,西班牙帝国无意中也产生了两个后果——

第一,它将美洲的农业物种带到了世界各地,玉米、土豆、辣椒、南瓜、花生、瓜子、烟草……永远的改变了现代人类的饮食,并且让地球人口从此开始加速增长。

世界人口在古代的增长是很缓慢的,1500年4.25亿人,1600年5.45亿人,1700年6.1亿人;

但是随后增速明显加快,1800年突破了9亿大关,1900年飞速上升到15亿人的水平,2000年达到了60亿人口……

人类文明的进化速度越来越快了。

第二,大量黄金和白银的输入,使得西班牙本土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工商业变得无利可图。

当时的西班牙确实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繁荣,这些财富让王室财政充裕,可以支撑起一支庞大的军队,一方面保护了它的海上贸易线,另一方面也让它拥有足够的资本在欧洲大陆上争霸。

但它没有意识到,本质上,西班牙帝国就是一个土豪财主,跟今天的石油国类似。

这让它陷入了“资源诅咒”之中,对工业创新造成了巨大的抑制。

上层贵族因为财富来得太容易,慢慢的就失去了冒险的欲望,对于低利润率的工业投资也毫无兴趣。

大众阶层缺乏工厂打工的机会,要么呆在本土当农民,要么移民去海外,于是精英都出走了,留在本土的都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民。

两极分化巨大,自然造成社会的动荡,帝国的前途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

————

第一个挑战它的,是英国。

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在她统治的半个世纪里,英国迅速的富了起来。

怎么富的呢?

重商主义,致富第一。

伊丽莎白对于搞钱有极大的热忱,她鼓励搞圈地运动,将农民都赶到手工业作坊去织毛衣,出口到海外市场;

她鼓励搞航海贸易,什么走私、抢劫、贩卖黑奴,只要能搞到钱,她都想尽办法去支持。

于是,当西班牙冒险家的后代们越来越愿意躺在金矿上,享受稳定收益率的时候,英国的冒险家开始大批涌现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德雷克、雷利、吉尔伯特三位。

吉尔伯特是纽芬兰的征服者,他率领着一支殖民远征队深入寒冷的新大陆最北端,打劫当地的渔船,宣布纽芬兰为女王所有。

雷利是南美圭亚那地区的发现者,一生经历颇为传奇。

他是牛津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学识渊,温文尔雅,是个诗人,甚至还在监牢里写了一本名著《世界史》。

雷利也提出了最早的海权论,下面这段名言就是他说的:

“谁控制了海洋,

谁就控制了贸易;

谁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

最终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

但他大学毕业后,却去当了一个海盗船的船长,这大概是历史上最有文化水平的海盗船长了吧。

随后,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去南美寻找黄金,后来又转战北美洲,试图在那里建立第一个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雷利在英国招募了117名想移民新大陆的人,将他们拉到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州,然后扔下他们,去别的地方继续冒险。

一年之后,他回来想看看这批人的境况,却发现他们神秘的消失了。

虽然这次北美殖民计划失败了,但他的远见卓识让越来越多的英国人跟随着他的脚步,移民到北美大陆去。

毕竟那时候西班牙人的关注重点在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有更多金矿、银矿,适合搞高利润率的甘蔗种植园,温暖的气候也让来自南欧的西班牙人更习惯。

西班牙本土就只有几百万人,能来新大陆开拓的就那么丁点人。

因此,气候寒冷、缺乏金银矿的北美洲,就被他们战略性的放弃了。

这就给了英国人发展殖民地的机会。

由于雷利的远见卓识、巨大的贡献和优雅的谈吐,据说后来他成为了女王的心上人,备受宠幸,也因此惹上了杀身之祸。

影响力最大的冒险家,则非德雷克莫属。

这是第一个指挥了全程环球航行的船长,他的智慧、勇气和耐心甚至比麦哲伦更出色。

他没有麦哲伦性格暴躁的缺点,因此能避免在小事上翻船,也让他成就了更传奇的一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德雷克10岁时就投身于航海事业,从一名见习水手做起,17岁就买了一艘小帆船,自己做船长,帮人在近海运输货物。

这是一份枯燥乏味的工作,日复一日,类似于现在的长途货运司机,这养成了他的耐心。

利薄,风险高的职业特性,又进一步磨练了他的细心。

直到有一天,他听说表哥霍金斯在三角贸易中获得的巨大财富,毅然的加入到霍金斯的远航事业中去。

霍金斯主要是为西班牙人提供服务,后来他得知,新大陆上的西班牙殖民者正急需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大西洋上的黑奴贸易利润率非常高。

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西班牙政府的垄断限制,外国人禁止从事这块业务,因此供给端紧缺,价格居高不下。

在巨大的利润率吸引下,霍金斯决心排除万难,冒险进行英国人的第一次三角贸易。

所谓三角贸易,即欧洲人从家乡出发,装载满船的盐、布匹、烈酒等商品,运到非洲贩卖,然后用这些钱向非洲部落购买黑奴,满载运到美洲大陆,最后再换成糖、烟草、宝石等商品运回欧洲。

这条三角形的贸易航线,每一步都是对方急需的商品,均能带来超额利润率。

尤其是黑奴贸易,更是其中利润的大头。

因此,作为三角贸易的创始人,1563年第一趟远航过后,霍金斯便已经跃居英国富豪榜,甚至英国王室也听说了他的事迹。

一开始,伊丽莎白女王表示,霍金斯的这种不道德贸易理应受到谴责,但是当她听说了霍金斯的利润率之后,很快就改变了主意。

女王将自己一艘700吨的海船折合为4000磅的股份,偷偷的投资了霍金斯的船队。

第二次远航回来的时候,女王非常满意,甚至为他颁发了一枚勋章,勋章的图案是一个被捆绑的黑人。

第三次远航的时候,年轻的德雷克加入了进来,但不幸的是,这一次出事了。

由于霍金斯的非法走私活动,威胁到了西班牙帝国对海上贸易的垄断,他们决心加大打击力度。

当霍金斯的船队逗留在美洲的时候,一支西班牙反走私武装部队发现了船队,并对他们展开袭击和屠杀。

结果,三分之二的走私船丢失,损失惨重。

回到英国后,霍金斯和德雷克痛定思痛,他们分道扬镳,又彼此合作,决定在后半生用另一种方式打败西班牙帝国。

霍金斯弃商从政,先进入国会,随后担任海军财务官和海军给养官,负责主导英国海军的装备升级。

他从亲身经验出发,推动研制一种新型的军舰,这种军舰体积不大,但是行驶速度快,掉头灵活,并且装载了一种新型大炮,发射更快、射程也更远。

传统的西班牙式战舰,大炮笨重,发射慢,更多只是起到威慑作用,要取胜还是要靠拢敌船,并登上甲板进行近身肉搏。

因此以体积大、装载士兵多为特点,行驶速度相对缓慢。

两者相比,西班牙传统战舰像是步兵,英式新战舰就像是骑兵,无疑后者的战斗力更强。

霍金斯从此成了英国海军现代化的第一人,当然过程是漫长的,绝不是三五载就能看到成果,这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

德雷克则开始率领着船队,深入到新大陆的第一线,在西班牙帝国的眼皮子底下,进行无休止的袭击和掠夺。

他甚至在当地发展了一个情报网络,与其它黑奴、海盗、走私犯们结为盟友,随时掌握西班牙运送黄金、白银回欧洲的运宝船的踪迹,趁机下手。

其中一次大型的抢劫活动,他准备了15个月,获得了2万多英镑的战利品,回国后轰动一时,被英国人誉为“民族英雄”。

但德雷克毕竟非池中之物,海盗这个职业远非他的人生梦想。

他随后开始升级自己的眼界和认知,积极向地理学家、天文学家、学者们请教,并开始潜心规划一个更大的项目。

他认为,大西洋板块由于商业价值大,收益率高,西班牙做了重兵防守。

他的海盗行为可以一时得逞,但绝难以持久,随着西班牙军队力量的增强,他终有一天可能失手。

要想获得更大的收益机会,必须进入西班牙的冷门板块,太平洋航线。

那边同样有不菲的奢侈品,香料、丝绸、瓷器、黄金,但是却缺乏军事保护,就像是落跑的肥羊,这样的机会确定性要高得多。

这不就是逆向投资的思路吗?果然是顶级海盗。

1577年,德雷克率领着5艘船启航了,横渡大西洋之后,往南走,9个月后抵达了传说中凶险的麦哲伦海峡。

在这里,他经历了和麦哲伦同样的风暴,更糟糕的是,一艘船沉没了,另外几艘船在失散后选择了放弃前行,原路返回英格兰。

只剩下德雷克一艘船,在前途未卜中驶进了茫茫的太平洋。

在行驶途中,他们被风暴吹到了更偏南5个纬度的地方,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神秘海峡,后来被命名为德雷克海峡。

进入太平洋后,他们沿着大陆海岸一路向北行驶,当抵达秘鲁附近的时候,果然不出所料,这里有着大把缺乏武装保护的商船!

一通熟练的流程后,他们赢得了海盗生涯以来最辉煌的战绩:80磅黄金、26吨银块和宝石。

随后,他们驾驶着运宝船满载而归,本来想着寻找一条西北航线从北冰洋直接返回英国,但是失败了,于是把心一横,干脆横渡太平洋,重走一遍麦哲伦的史诗级远航。

由于缺乏准备,这条太平洋航线让他吃足了苦头——

一群人每天只能吃一点长了虫子的干粮,喝发黄腐败的水,由于缺乏新鲜食物,每个人都出现了坏血病,牙龈肿胀、牙齿脱落、鼻孔流血、四肢萎缩.

每个人都病恹恹的,身体发出巨臭,耳朵出现幻觉,陷入到了神经崩溃的边缘。

直到68天的煎熬后,他们终于踏上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土地,补充了新鲜的食物,随后进入亚洲板块,人烟渐密,行程才逐渐轻松起来。

1580年,经过持续3年的航行,他们回到了英国。

女王亲自接见了德雷克,她得到了传奇海盗献上的巨额财宝,其中最大的一颗宝石至今还镶嵌在英国女王的王冠上。

传奇海盗还给她献出了一套经过深思熟虑后,如何通过深入西班牙帝国的敌后,以游击战削弱对方实力,壮大自己的战争策略。

激动的女王为德雷克加官进爵,封他为“皇家海盗”,让他领导英国海军对西班牙帝国发起持续数年的骚扰战。

1588年,忍无可忍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决定对英国摊牌。

7月31日,130艘舰船 2.9万水兵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和197艘舰船 1.6万水兵的英国海军展开决战。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一边倒,笨重的西班牙战舰根本无法靠近灵活的英国战舰,仿佛被溜猴似的被英国战舰一点点消耗弹药,最终弹药耗尽任凭宰割。

无敌舰队遭受了耻辱性的惨败。

在这场经典战役中,霍金斯和德雷克都参加了战斗指挥,德雷克作为海军副司令更是名满天下,从此成为海盗传奇中的传奇。

故事就此结束了吗?没有。

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哪里是一场战役的失败,就会从此崩盘的呢?!

真相是:这仅仅是英国-西班牙百年争霸的第一回合。

西班牙方面,它开始反思失败,改进海军装备,从此有效抑制了英国的海盗行为;

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一个庞大的新大陆,可以为它贡献源源不断的财富,短期的失败还伤不了元气。

英国方面,自西班牙的防御体系变得更完善,冒险家们的偷袭行为便日益艰难了。

1589年,英国远征队在加勒比海上遭遇西班牙军队狙击,惨败而回;

1596年,霍金斯和德雷克率领的远征队在加勒比海上再次战败,两位传奇海盗魂归大海。

1601-1604年,英国联合荷兰对西班牙发起多佛海峡之战,西班牙在初期失利后,更换了海军指挥。

名将斯皮诺拉指挥西班牙军队对英荷联军发动了血腥的奥斯坦德之围,经过三年的围攻,英荷联军在付出了近5万人的伤亡后最终投降。

为什么英国的海盗偷袭战最终失败了呢?

君临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海盗这门生意是一个极差的生意模式。

它依靠寻找敌人的防御体系漏洞,来获取偷袭机会,因此风险高,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即使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海盗,也难以保证每次都成功。

但一次失败,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而且,每次海盗袭击,其面临的市场环境都是变化的,也就无法实现标准化复制,难以长期做大。

最后,缺乏独占市场,缺乏护城河,都是它的致命问题。

本质上来说,这门生意跟短线炒股类似,投机性很重,因此即使是传奇的交易高手,也只能赢得短期的辉煌。

要打败西班牙,英国还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探索。

————

就在英国的海盗生意陷入困境的时候,荷兰站了出来。

荷兰国小、民寡,1588年才成立荷兰共和国,当时的人口不过150万左右。

它曾经还是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为自由打了80年的独立战争(1568-1648)。

这样的小国,又是如何崛起的呢?

核心秘密是:它走了一条和英国完全不同的金融创新之路。

荷兰和古希腊、葡萄牙类似,它们都是帝国边缘的海洋小国,因为土地贫瘠,被迫发展海洋贸易;

又因为传统产业收益率低下,因此逼着人民玩命搞创新(穷则思变),由此无意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创新策源地。

古希腊是制度的创新者,率先出现了立法、共和、民主三大制度改革;

葡萄牙是航海的创新者,率先发现了绕行非洲到达东方的新航路;

荷兰则是金融的创新者,在这里爆发了现代资本主义的金融大革命。

这一切都要从荷兰的独特地理位置说起。

荷兰位处西北欧交通中心,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从瑞士出发,流经奥地利、法国、德国,最后经荷兰注入北海。

因此,所有进出西欧内陆的商品,都要经过荷兰这个门户。

慢慢的,越来越多的商人聚集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商人主导的社会。

商人们在经营过程中,领悟到要想赚钱,长期来看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是依靠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率;

第二个,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依靠低成本,获取合理的利润率。

荷兰商人没有办法像葡萄牙或西班牙一样获得垄断利润率,于是他们只能想办法在大众市场上创造低成本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资金成本。

围绕着这个核心,荷兰人在如何低成本的获取资金上,进行了一系列前无古人的探索。

首先是,降低融资方的信用成本。

最早的股权分红思想,是在葡萄牙大航海时期出现的,王室为了鼓励冒险家出海探险,规定冒险家发现的土地和财富,将由私人和王室共同分享利益。

葡萄牙当时颁发了很多特许状给私人冒险家,让国家繁荣起来,其它国家自然也跟风学起来。

慢慢的,人们发现,多个人合作组成一个公司形式,比一个人冒险的风险成本要低,更具有可持续性。

1553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家莫斯科公司,这是一家由英国王室颁发特许状的贸易公司。

最初目的是想要开辟一条从英国跨越北冰洋直达中国的新航线,为此船队还携带了一封英国国王写给明朝皇帝的信件。

开辟新航线的任务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技术制约而最终失败了。

三艘商船中仅有一艘幸存,并在阴差阳错之下漂流到了当时与世隔绝的俄罗斯。

幸运的是,它得到了沙俄伊凡雷帝的同意,拿到了与俄罗斯通商的权利,从此这家公司就垄断了与俄罗斯的贸易,因此被称作莫斯科公司。

接下来,西班牙公司(1577)、黎凡特公司(1581)、威尼斯公司(1583)、摩洛哥公司(1585)、几内亚公司(1588),东印度公司(1600)也纷纷成立。

黎凡特公司是早期影响力比较大的,黎凡特一词源于拉丁语Levare的“升起”含义,指的是日出之地,和中国古代的“日本”“朝鲜”这类词差不多意思。

对于英国人来说,日出之地指的是地中海东岸那片地方,由于其经商对象是中东的奥斯曼帝国,当时正处于国力最强盛的时候,因此贸易额是上面几家公司里最大的。

当时,女王本人也向该公司秘密投资4万英镑,占了公司全部资产的一半。

同期,英国对岸的荷兰,也掀起了公司成立的热潮。

其中,从1595年4月至1602年间,荷兰陆续成立了14家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14家公司合并为一,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这家公司后来获得了荷兰议会授权的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贸易垄断权。

你可以看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几乎是在同时成立的,也同样获得了所在国家颁发的特许垄断权。

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没有什么不同。

渐渐的,一些事情出现了变化。

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在荷兰成立,这是世界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银行。

一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银行出现在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比如1171年成立的最早国家贷款机构“国家借放所”,1580年成立的最早国家银行“里亚尔布市场银行”,后来改名为“威尼斯银行”。

但意大利的银行有个问题,它们普遍只为少数贵族和宗教阶层提供服务,只赚有钱人的钱,类似于今天的高端私人银行。

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创新在于:它为全民提供存款业务,同时为所有商人提供低息贷款服务。

由于客户群更广泛,业务规模自然更大,由此实现了更低的银行经营成本。

银行的经营成本低了,就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低的贷款利率。

结果,商人们的经营成本变低了,在跟海外同行竞争的过程中,就变得更有竞争力了。

商人们的经营成功率不断提升,还贷质量也就提升了,于是银行的业绩增长,便能提供更高的利率吸引客户存款。

越来越多的周边地区有钱人,听说荷兰存款利率高,于是纷纷将钱存到荷兰去。

由此,一个不断良性循环的金融信用体系就形成了。

这便是荷兰金融创新的核心:面向大众。

但银行毕竟是B2C的金融机构,融资是间接的,考虑到经营风险和投资回报率,它往往倾向于给业绩稳定、有信誉度的传统公司提供融资服务。

这就产生了高风险高回报的成长型公司对大众直接融资的需求,于是C2C的股权交易市场出现了。

1609年,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诞生,它跟阿姆斯特丹银行是同一年成立的。

第一只可上市交易的股票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质变发生了。

当时的贸易公司,是一种极为重资产的商业模式:

首先,你需要支出大笔资金去买货;

然后,你还需要支出大笔资金去买船;

接着,运输过程中,你还需要支出资本建立一个安保体系,以保护商品不被劫掠。

你看,初始投入成本是很高的,并且,未来的收益还极其不稳定,异国他乡的政治动荡说来就来,翻脸翻得比书还快。

这种业务模式,是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型,一般只有王室贵族才敢投资。

现在,证券交易所出现了,贸易公司可以方便的对全社会进行资本募集,募集的资金不仅量大,成本低(零利息),还没有还债压力。

于是,荷兰的贸易公司从此具有了强大的资金优势,在海外市场迅速后来居上。

影响力最大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的业务范围在东半球,因此主要对手是葡萄牙。

当时葡萄牙的势力还是很强,要想从他们手上抢到一些贸易据点并不容易,一开始连连失败。

1606年,联合柔佛王国攻击葡萄牙的马六甲,战败;

1607年,攻打葡萄牙控制的莫桑比克岛,战败;

1622年,攻打葡萄牙控制的,战败;

1625年,攻打葡萄牙的加纳海岸,惨败;

1627年,试图封锁,再次惨败;

连续不断的惨败,让公司董事会非常沮丧,于是不断更换管理层,直到1619年新的公司总督科恩上任。

科恩是个有战略眼光的狠人。

他选择了一个当时还尚未被葡萄牙人占领,远离主航线的偏僻地方巴达维亚,建立了东印度公司的地区总部。

巴达维亚,也就是今天的雅加达,位处马六甲海峡南面一千公里远的爪哇岛上,当时仍然相当荒凉。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科恩开始一步步打造他的亚洲贸易帝国。

首先,他开始探索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的印尼,这里当时只有几个伊斯兰小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原始部落状态,文明水平很低。

很快就有了进展,他占领了盛产丁香和胡椒的马鲁古群岛,还有盛产肉豆蔻的班达群岛。

为了独享垄断权,他残忍的将班达群岛上的原住民杀死或赶走。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瞄上了这块地,期间派兵过来攻打巴达维亚,这场仗打了有两年。

荷兰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帮助了它,让它得以及时扩大军事力量,保住自己的贸易基地。

随后,科恩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个亚洲内部贸易计划:将印尼的胡椒、檀香木运到中国卖,再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运到日本卖,最后在日本装载满船的白银回到总部。

这是一个亚洲版的“三角贸易”计划,好处是降低了跨洲运输的成本和安全风险。

毕竟,从欧洲绕行非洲到达亚洲的长途航线,现在还处于葡萄牙的垄断之下,随时都有被劫掠的可能性。

如果能避开这个风险,投资收益率将大大提高。

总部批准了他的计划,于是科恩1622年派兵占据了澎湖列岛,这个列岛处于东亚航线的关键节点上。

不过两年后(1624),大明帝国派兵抢回了澎湖列岛,荷兰人只好退守台湾,这里离明帝国更远一些,尚未纳入有效管治范围。

1638年,科恩取得了日本的信任,在长崎建立一个贸易站点,成为日本的独家贸易伙伴。

1640年,科恩联合柔佛人再次攻打葡萄牙控制的马六甲,成功赶走了葡萄牙人。

从此以后,日本-中国-东南亚这条贸易航线就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独家生意,庞大的利润滚滚而来。

由于公司每年给政府分红18%,由此让荷兰政府财力日增,1648年终于打败西班牙军队,彻底赢得了独立。

1640-1670年的三十年间,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巅峰,它借着资金优势,不断夺走葡萄牙人的贸易站点:斯里兰卡、好望角(开普敦)、孟加拉、波斯、暹罗(泰国)。

到166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拥有150条商船,40条战舰,5万名员工和1万人的私人武装。

在它的势力范围内,自组佣兵、发行货币,跟一个殖民地政府并无差异。

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40%,其中日本市场的获利占38.8%排名第一,台湾获利占25.6%排名第二。

不过,1662年郑成功将荷兰人赶出了台湾,大大冲击了东印度公司的业绩。

除了东印度公司,主要发展奴隶贸易、贵金属、烟草、蔗糖、海盗和殖民业务的荷兰西印度公司也获得了不小的影响力。

这家公司成立于1612年,第一大股东是荷兰政府,第二大股东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它的业绩来自北美的贸易站点新阿姆斯特丹(后来改名为纽约),加勒比海上的波多黎各和维京群岛,南美的圭亚那和苏里南。

不过,在西半球,西印度公司的对手是实力更强大的西班牙帝国,进展并不顺利。

在跟西班牙的长期战争消耗下,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的境地,1674年破产解散,后来那些殖民据点要么被西班牙收走,要么被英国人抢走。

但这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在整个17世纪,依然是荷兰的黄金时代。

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在冷门板块印尼的投资,开发香料群岛,随后发展日本-中国-东南亚的贸易线,一步步壮大实力,最终不断挤占葡萄牙的亚洲市场份额。

这又是一个经典的逆向投资 耐心扩大战果,最后成就霸业的典范。

在17世纪最鼎盛的年代,荷兰区区一个小国便拥有商船队1.6万艘,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三,世界运输船只的三分之一,整个西北欧的海上贸易都被它垄断了。

就在荷兰人如日中天的时候,善于学习的英国人也在悄悄的摸着石头过河。

英国东印度公司登场了。

这个公司跟荷兰东印度公司几乎同时成立,发起人是传奇商人兰开斯特,他曾经是德雷克的手下,参与了那场光辉的击败无敌舰队之战。

1591年,他率领一支探险队,进行了英国历史上首次去印度的远航,最远到达斯里兰卡,1594年回到英国。

随后,他就开始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筹办。

由于在东南亚贸易上败给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兰开斯特决定将重点放在印度次大陆。

17世纪的印度正处于莫卧儿帝国的黄金时代,沙贾汗和奥朗则布都是较为有名的皇帝;

而且葡萄牙人也在印度享有很大的势力,果阿是葡萄牙帝国在东方最大的贸易站点,至今已经营了一百多年,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这让早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有点无从下手。

兰开斯特拜访了另一位探险家拉尔夫·菲奇,后者曾经深入印度内陆探险,拜会了莫卧儿帝国著名的阿克巴大帝,是历史上第一个实现此番壮举的英国人。

菲奇告诉他,莫卧儿帝国其实对葡萄牙人的垄断也不满意,他们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海军实力,才被迫跟葡萄牙人合作。

如果有另一股力量加入进来,削弱葡萄牙人的势力,是莫卧儿帝国乐于看到的。

兰开斯特明白了,从此开始走上层渠道,通过英国国王和莫卧儿皇帝建立联系,再借助莫卧儿的行政力量,一步步在印度发展贸易、开辟站点,挤占葡萄牙人的份额。

1612年,英国公司和葡萄牙舰队在印度坎贝湾发生了一场海战,战争的胜利让英国人逐渐开始占据上风。

到1650年代,英国公司在印度的金奈、孟买、加尔各答都建立了贸易据点,市场份额已明显超过只在果阿和孟买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

但随着英国人势力的增长,他跟莫卧儿帝国的矛盾却越来越大。

这就不好办了。

没有了印度皇帝的支持和保护,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绩开始放缓,甚至停滞,这是他在17世纪的影响力不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关键。

英国人把心一横,干脆自己在印度土地上建立军队、铸造货币,搞独立大计。

这让莫卧儿皇帝奥朗则布无法接受。

1685年-1689年,双方打了一场英国-莫卧儿战争,东印度公司战败,大量资产被没收,还被迫缴纳15万金卢比的罚款。

按照今天的汇率计算,这笔罚款的估值大约高达80-100亿人民币。

英国人元气大伤。

但东印度公司没有放弃,它依然留在印度,耐心等待新的机会。

奥朗则布是一个残暴的皇帝,他采取极端的宗教政策,要求所有臣民都皈依伊斯兰教,激起了许多印度人的不满。

在他统治的后期,反伊斯兰教的印度人纷纷揭竿而起,1681-1707年,莫卧儿帝国陷入了20年的德干战争。

战后的印度类似于黄巢起义之后的唐朝,从此各地军阀割据,整个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还记得西班牙人科尔特斯是如何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吗?

分而治之,从最弱小的部落开始,一个一个征服,在保持确定性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对资产版图的占领,直到最终实现目标。

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是这么干的。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中写道:

“英国在印度的统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大莫卧儿的无上权力被他的总督们摧毁,总督们的权力被马拉塔人摧毁,马拉塔人的权力被阿富汗人摧毁;

而在大家这样混战的时候,不列颠人闯了进来,把他们全都征服了。

这是一个不仅存在着伊斯兰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的国家,这是一个建立在所有成员之间普遍的互相排斥和与生俱来的排他思想所造成的均势上面的社会。

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社会,难道不是注定要做征服者的战利品吗?”

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提出要在“领土霸权的基础上”保卫公司的“商业霸权”。

这标志着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功能不再只是扩大贸易,还包括了建立殖民地,公司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它不再只是英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有力工具,还是一个集商业、政治、军事、司法四位一体的政商机构,拥有了比以往更大的权力。

到1720年,英国15%的进口来自印度,几乎所有亚洲进口都通过东印度公司。

东印度公司经营着棉花、布匹、茶叶、烟草、鸦片的贸易——

廉价的印度棉花被引入英国,让英国的纺织业在欧洲获得了竞争优势,成为工业革命的支柱产业;

从中国引入茶叶到印度大量种植,返销英国后,改变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在印度种植的鸦片,后来大量走私出口到中国,利润率惊人,这块业务的收入一度占到了总收入的七分之一。

东印度公司还在殖民地内发行货币,收税,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这已是一个伪装成公司的国家。

要知道,1700年时的印度已经有1.5亿人口了,比整个欧洲或美洲的人口都要多得多。

掌控了印度,让英国的实力一下子就上升了好几倍!

再加上同期,英国本土正在发生的光荣革命(1688年),荷兰执政威廉在英国议会的秘密邀请下,入侵英国,成为了英国国王。

威廉跟英国议会达成了协议,愿意接受《权利法案》的规则,从此进入君主立宪制时代。

在新的制度下,共和精英们励精图治,国力蒸蒸日上,是时候,再次发起对西班牙帝国的挑战了!

1718-1720年,英国、荷兰、法国、奥地利合力,对西班牙发起了四国同盟战争。

战争的结果几乎是一边倒:

1718年,在英国海军和奥地利军队的联合攻击下,位于西西里岛的西班牙舰队被摧毁;

1719年,一支3万人的法国军队攻入西班牙的巴斯克和巴塞罗那,大肆劫掠;另一支英国军队袭击并占领了西班牙的大西洋港口。

1720年,在连续的战争失败下,西班牙国王被迫签署屈辱的海牙条约,从此失去了在欧洲的霸业。

英国人终于依靠他们的智慧、勇气和耐心,赢得了对西班牙帝国的决定性胜利。

从1596年德雷克魂归大海,至死不能瞑目,到他的弟子兰开斯特筹办英国东印度公司,再到公司后来的掌舵者们学习西班牙人科尔特斯的智慧垄断印度贸易从此强大,并最终联合荷兰、法国、奥地利在1720年击败西班牙。

漫长的124年过去了。

两代日不落帝国,从此交换了权杖。

事实证明,短线投机式的海盗传奇,再耀眼也不过是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

要赢得长期的成功,唯有依靠坚韧不拔的意志,向科尔特斯学习,走逆向投资 耐心持有的道路。

1720年,在巨大的战争胜利鼓舞下,英国国内爆发了历史上第一场有记载的大牛市,英国议会授予南海公司在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垄断权。

所有人都在畅想着,在西班牙帝国惨败的土地上,南海公司将获得无与伦比的业绩增长机会!

知名散户牛顿也参加了这波炒作,无意外的被割了一波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