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奥运会的举重冠军有什么特点(揭开古人力大无穷的秘密,兼谈现代举重运动员如何提高成绩?)

奥运会的举重冠军有什么特点(揭开古人力大无穷的秘密,兼谈现代举重运动员如何提高成绩?)

更新时间:2022-10-14 02:56:22

本届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谌利军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87公斤的成绩获得冠军。至今为止,世界举重运动纪录是260多公斤(先不管是抓举还是挺举)。而据中国古籍记载,古代很多军人和武人能举起上千斤,比如司马迁形容项羽是“力能扛鼎”,《水浒传》里的武松能把三五百斤重的大石狮抛起老高再接住。还有个更神奇的故事:唐德宗时,有个叫汪节的人,少年时就能单手拽住牛马。汪节平时在京城渭桥下练武,一次兴起,将渭桥下一只重逾千斤的石狮举起来掷出一丈多远。将唐代和现在的计量单位换算过来,项羽和武松都是轻松举起数百斤,而汪节的举重成绩则高达六百多斤,搁现在是妥妥的世界冠军——任何公斤级。
到底是古人吹牛,还是现代人在举重上确实不如古人?我认为,古人在举重方面还是更厉害一些。

奥运会的举重冠军有什么特点(揭开古人力大无穷的秘密,兼谈现代举重运动员如何提高成绩?)

项羽、武松和汪节三人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坚持习武的军人和武人。西楚霸王项羽妇孺皆知,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能够以一敌百的勇士。《水浒传》里虚构的武松,作者形容他是说他经常“打熬筋骨”。汪节是武术高手,后来做了神策将军(晚唐禁军长官)。

古代武术和现代体育最大的不同是,古代练家子非常注重筋骨和气息的训练,并不以肌肉训练为第一目的,但是他们在打熬筋骨的过程中,也会顺带获得高质量的肌肉。传统武术高手很多看起来都是精瘦精瘦的样子,不可能像史泰龙和施瓦辛格那样浑身大块肌肉。大块肌肉对于中国古代军人和武人来说,是没有什么实战作用的。今天我国的人民子弟兵,同样也没有多少看起来像健美先生那样肌肉发达。军营的膳食营养是绝无问题的,外观发达的肌肉对于搏击和格斗并不是首要条件。
骨骼必须坚实,筋腱必须坚韧,气息必须充足饱满,这才是一个传统武者和古代军人的基本要求。骨骼坚实,是指骨髓充盈,骨密度大。要使骨髓充盈,需要练气、节欲。要使骨密度大,除了运动“打熬”外,一些武术门派里还会坚持拍打——用木锤、石棒或者拳掌循序渐进地在特定部位敲击;要使筋腱坚韧,拉筋必不可少。但武术实战要求的筋腱是既柔和又坚韧,现代瑜伽一类的运动,往往只能让习练者筋长、筋柔,但做不到筋坚、筋韧。“易筋经”为什么被武侠小说写得那么厉害?因为易筋经是锻炼筋骨的有效方法,能高效解决武人在进步提升过程中的瓶颈;至于气息的训练,古代就更加丰富:自然呼吸(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极度细微乃至无形无相的“胎息”……现代职业拳赛,选手一个回合只打三分钟,中间要休息一分钟再打,但仍然有很多专业选手三分钟内就气喘吁吁。这固然是因为剧烈运动耗氧甚大,也跟现代体育只注重肌肉力量而不注重练气和养气有关。

在中国传统武术尤其是“内家拳”训练体系中,练气是入门基本功。一个人如果内气充足,腹腔就更能承受压力,重要的脏器在格斗中就能得到有效保护,腰脊力量也能随之大大增强。古代高超的练气士,甚至能将内气充盈到肌肤腠理。

奥运会的举重冠军有什么特点(揭开古人力大无穷的秘密,兼谈现代举重运动员如何提高成绩?)

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很多在今天听起来非常神奇。过去的武术家很多文化水平不高,很多功夫自己练上身了,但很难用好的方式教给弟子,“铭于心而不明于口”。而且“留一手”和“教会学生、饿死师傅”这种陈规陋习的存在,让很多传统武术师父变得保守,最终一代不如一代,古代武术的绝学逐渐式微。但是,仍然有很多珍贵的武学典籍保留了过去的优秀传统,如《剑经》、《浑元剑经》、《手臂录》、《内家拳法》、《苌氏武技书》等等。现代体育运动如果在筋骨和气息的训练上适当借鉴吸取古代的成果,非常有益于提升运动员成绩。
比如古人练习射箭,在最开始并不是重复乱射,而是以目力(注意力)练习为入门基础。盯住靶心,让自己眼中只有靶心而没有任何其他东西。最终让远处小小的靶心如在近处,触手可及而且显得巨大。练出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再辅以全身力量和上肢力量的练习,射箭就会取得好成绩(见《纪昌学射》)。今天的射击运动使用枪械,对体能的要求更低,理论上只会比古代射箭更简单而不是更难;击剑同样可以借鉴传统剑术中的精华,尤其是精妙绝伦的武当剑术;举重是对身体素质要求最高的运动之一,自然更可以借鉴古代在筋骨、气息方面的训练。

举重运动员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科学发力也很重要。人们很难抱起一个百来斤的醉酒者,但成年男子一般可以竖着扛起百来斤的醉酒者。斜着抱几十斤重的木头,和竖着抱同一根木头感觉也不一样。这是因为不同的状态下,重物的重心不一样。在举重的过程中,如果杠铃远离运动员身体,会更加费力。如果让杠铃尽可能贴近身体,则费力较小。举重需要腰腿和上肢配合协调,发挥出更大的合力。传统武术中,将身体各部分高度协同的状态称为“节节贯串,周身一家”,将各部位高度协同发出的力叫“整劲”。运动员也可以去体会和摸索这种状态。
当然,现代体育在很多方面也具有古代体育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多种现代学科都得到巨大发展,现代体育可以用其他学科的手段来加以辅助,比如营养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运动康复学等。
营养学:根据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和运动项目的需要,制定出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营养,提升运动员体能;心理学:激发运动员的潜能,使他们不断突破极限。我们知道有这种案例:并没有很大力气的父母,当遇到灾难——比如房梁倒塌——时能爆发出超常的力量,举起几百斤的重物让孩子逃生。其中有意识的力量,现代心理学如能从这方面去挖掘,应当也能提升运动员成绩。即,让运动员在重大赛事时,能将每次举重当成能拯救他人的“关键一举”。现代心理学还能在运动员面临一时的失利时,打消他们的挫败感,抚慰他们的心理创伤;摄影摄像技术、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分析手段结合,可以检查运动员的骨架是否足够端正(端正的骨架能承受更多的重量),骨密度是否能进一步提高,运动姿势是否更符合力学原理;运动康复学和现代医学则能及时缓解运动员的疲劳,疗治他们在运动中产生的伤病(在古代这属于“跌打损伤”)……

奥运会的举重冠军有什么特点(揭开古人力大无穷的秘密,兼谈现代举重运动员如何提高成绩?)

不知道现代举重运动员(包括其他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的运动员)有没有坚持传统武术里的“站桩”训练,如果有,对提高成绩一定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从传统武术中吸取可资借鉴的精华,辅以现代营养学、心理学、计算机技术和康复学,一定能提高举重(甚至任何运动)成绩。下一个冠军,下下个冠军,一定不会遥远。

#夺冠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