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更新时间:2022-10-14 01:35:02

中新网7月10日电 (记者 孟湘君)随着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遗体被运至其东京家中,日本社会似乎才刚刚认清一个造成巨大冲击的事实,那就是日本现代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在光天化日、有人护卫的情况之下,被近距离枪击身亡。

这起刺杀事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远远超越事件本身的含义。

而作为两任首相、在位长达2800多天的资深政治家,安倍已经以自身的政治理念,给日本自民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遇刺及留下的“遗产”,将从许多方面改变日本和世界。

【变局一:影响选举,加速“修宪”?】

安倍是在公开演说时,中枪身亡的。连日来,他奔走日本各地,站在人群中拿着麦克风发言,目的只有一个——为10日将举行投计票的参院选举自民党候选人拉票。

作为自民党的人气“演说家”,安倍主要是宣传任首相期间的成绩。重点中的重点,还是呼吁实现修改《宪法》这一“夙愿”。

就在遇刺前两天,安倍还在横滨市演讲时强调“想在《宪法》中写明自卫队,为违宪争论画上句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注意到,日本参院选举即将举行,安倍是在为选举拉票的背景下遇刺的。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当地时间7月9日下午,载有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遗体的灵车抵达其位于东京的住宅。

吕耀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安倍认为,这次选举意义重大,目前对“修宪”持较积极态度的四政党,自民党、公明党、日本维新会、国民民主党已在众院占据2/3以上席位,因此只要在参院如法炮制,实现整个国会“修宪”势力占2/3以上,就能推动“修宪”。

吕耀东指出,安倍一直把“修宪”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政治使命和施政理念。

早在2007年,安倍第一次任首相时,已提出“修宪”时间表,参院还通过了规定“修宪”程序的国民投票法。2012年,安倍二度拜相,再推动此事,但直到近八年后他辞职,“修宪”也没成文。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新生分析,安倍遇刺,应该说对日本政局影响很大。从日本人的政治、文化角度来讲,自民党可能因此得到一些“同情票”,很可能在参院选举中获胜。这对岸田文雄政权的执政来讲,会起到积极效果。日本国会的“修宪”步伐会因此加快。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资料图:2017年5月3日,日本民众在东京举行集会游行,呼吁维护和平宪法,反对当局修宪企图。中新社记者 王健 摄

岸田曾称,自民党和与其联合执政的公明党目标是拿下超半数的55个议席,但分析认为,受安倍遇刺事件影响,自民党很可能单独斩获近70个议席,赢得压倒性胜利。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作为日本首相和自民党总裁,岸田希望赢得选举后,在“和平宪法”第九条中写入自卫队等“修宪”草案4个项目的相关讨论。

不过岸田也承认,必须将国会讨论和国民理解作为“两个车轮”共同推进“修宪”,也就是说,除了国会通过,必须半数以上日本民众投票同意“修宪”,这事才算真正过关,不然还是“瘸腿”状态。

而据《朝日新闻》2021年的调查,45%的受访日本民众支持“修宪”,与前一年比增长2%。未来日本的民意会否再变化,跨过支持“修宪”的50%红线?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变局二:政坛地震,派阀“洗牌”?】

与安倍力争参院选举胜利相对应的,是日本自民党保守派势力的日益壮大。吕耀东指出,作为自民党内最大派阀“安倍派”(前“细田派”)的会长,安倍无论状况如何,都已对自民党和整个日本政坛形成很大影响力。

他指出,安倍身上有三个鲜明标签,第一,安倍出身于政治世家,其外祖父岸信介是一名典型的右翼、保守派政治家。岸信介1960年宁愿冒着下台风险,也要通过《日美安保条约》,就此确立了日本接下来的外交基础——日美同盟。

安倍接受了岸信介的政治定位,其不仅是一名坚定的“修宪”者,还是一位历史修正主义者。如否认慰安妇问题,质疑“东京审判”,其在任期间文部科学省通过否认历史侵略的教科书等,都是历史修正主义的表现。

第二个标签,是“安倍经济学”。日本长期滞涨,安倍在任期内提出了“安倍经济学”,虽然他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日本经济发展的现状,但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三个标签,是安倍是实施内阁制以来,任日本首相时间最长的人。正因如此,安倍能将以上理念都投射在施政过程中,长期影响日本的国策走向。

王新生也认为,在长时间执政期间,安倍引导日本形成了典型的“首相官邸铸造决策过程”的特征,这期间,很多能与安倍竞争的政治家恰好未对他造成威胁,导致安倍完成了一些前辈政治家没能完成的事。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当地时间2017年8月3日,日本东京,时任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和新任内阁成员集体亮相。

因此,更多地是要看到安倍在以往执政过程中,对日本政治的长期影响、对自民党执政方向的定调,吕耀东指出。安倍遇刺后,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很可能借机加速推动日本,继续推行、发扬安倍生前的理念。

至于谁会是安倍继任者,吕耀东分析,和安倍有同样政治理想的人有很多。但目前最紧要的是完成参院选举,自民党应该会等到选举结束后,在“安倍派”中选出一名继任者。

他认为,谁能接替安倍作为“安倍派”“清和会”会长,要看两点:第一,这个人选应该是得到广泛认可的;第二,其应该有足够资历来接替安倍。现在还很难说是否有一个明确人选名单或者时间表。

另一方面,现首相岸田文雄在安倍遇刺后设立专门对策室,声明谴责刺杀事件,并公开表示“将切实继承安倍的想法”,都说明日本政府执政大方向不会大变,不会影响日本整体“保守化”的趋势。

但是,虽同属自民党,岸田与安倍在施政理念上有区别,且一度受制于安倍,其所在派阀“宏池会”与“清和会”关系如何处理,“宏池会”会不会趁势壮大,而群龙无首的“清和会”会不会走向内斗和分裂?可以确定的是,现在是派阀“洗牌”的一个窗口期。

【变局三:冲击社会,信任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安倍中枪身亡,震动日本这个暴力罕见、只有少数人拥有枪支的社会。彭博社指出,日本是一个以安全著称的国家,这种暴力行为“对日本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出(参院选举)投票。”

枪击案嫌疑人的来头、所用枪支、行凶动机、现场安保状况等,都在日本社交网络上引发激辩。

已被捕的嫌疑人山上徹也供认,原本想袭击某“宗教团体的干部”,但他无法做到,所以决定袭击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此前媒体认为其使用霰弹枪向安倍开火,后又修改称是手枪。之所以更改信息,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这把枪是所谓“幽灵枪”,是嫌犯手工制作的。

日媒认为,嫌犯用的枪不同于传统枪支,属于3D打印材料,且用胶带包住,外形上进行伪装,躲过了安检。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嫌疑人枪击安倍所用的自制枪支。图片来源:日本放送协会报道截图

因为对枪支管控严格,拥有1.25 亿人口的日本虽未严格禁枪,却是世界上枪支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在日本死于枪杀的人,很少超过10人,2021年,日本只有1人因枪击死亡。

据报道,在日本如个人想购枪、持枪,必须接受精神健康、毒品及犯罪记录检查,经过培训并参加书面考试,再通过最低准确率为95%的射击场实弹测验。即使拿到枪,保存枪支和弹药地点必须知会警方,并加锁独立存放。持枪人还必须每三年重修一次培训并通过考试,以更新执照。

此外,在2007年日本长崎市市长伊藤一丁遭枪击身亡后,日本进一步强化控枪并修订法案,规定非法拥枪或违规拥有多支枪,最高判15年监禁;在公共场所开枪,最高判无期徒刑。

因此,日本社会长期以来枪支犯罪率很低,分析认为,这导致了该国民众普遍对枪击事件认识不足,警惕性低。

加上这次安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嫌犯“钻空子”式地近距离射击,更令日本民众胆寒。事发时,安倍身旁不仅有政治人士,还有聆听其演讲的数十名普通市民,而负责警备工作的多达22人,包括7名特警,安保却形同虚设。

种种强烈对比,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情绪上的冲击,悲伤、愤怒、担忧等多种情绪交织。日本社交媒体上热帖刷屏,主流声音是谴责暴力,呼吁治安,支持安倍;日本学者则认为,此次犯罪如同冰山一角,折射出日本社会“水面下藏着的巨大冰山”,显示出对政治、政治家的极端不信任。

王新生分析,安倍这次被刺杀,个人性行为的可能性较大。虽然日本舆论称安倍遇刺是“暴力对抗民主主义”,说得有点过了,实际上,恐怕一些弱势群体确实有个人诉求没表达出来。

他进一步指出,日本这些年来改革、经济发展遇到问题,个体遭遇不一样,可能会有怨气。嫌疑人选择用暴力手段表达诉求,反映了社会面存在紧张情绪,但也许只是个例。总之,首相级别的人物被刺杀,的确会对日本产生很大影响。

【变局四:留下“遗产”,硬币两面】

作为把控日本对外政策大方向的资深政治家,安倍意外身亡,国际社会表示谴责和哀悼。

俄罗斯总统普京形容,安倍“为发展俄日睦邻友好关系作出巨大贡献”;韩国总统尹锡悦表示哀悼,称此次枪击事件是“绝不能容忍的犯罪行为”;印度总理莫迪称,为表达与日本“在一起”,印度7月9日全国哀悼一天。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资料图: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与印度总理莫迪。

美国总统拜登、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印度总理莫迪,三国政要发表联合声明,哀悼安倍。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等曾与安倍共处的“上一代”政治家,也表达支持。

可以说无论周边国家还是西方世界,安倍离去引发了普遍的哀悼之情,这成为他为日本留下的难得的“外交遗产”,有利于岸田政府开展“吊唁外交”。但也有分析认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失去了一位穿梭外交的重点人物,在印太战略方面会失去一些思路支撑。

吕耀东指出,安倍首任首相期间,提出“战略性亚洲外交”构想等外交思路,一度本着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的想法施政。但第一任期草草收尾了。

第二任期,安倍的目标一来就非常明确,出台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事实上架空了和平宪法第九条,并开始给靖国神社供祭品。

在“俯瞰地球仪外交”及其2.0版的思路指导下,安倍在任期间曾创下日本战后外交的纪录,比如出访次数和出访国家、地区最多等。

另据分析,安倍在外交既有本着务实态度着眼邻国外交、经济外交的目标,也有配合美西方构建全球性战略的步伐,还将“第三世界”为主的亚非中小国家,也纳入了外交实践当中。

2021世界杯为什么改为日本(安倍遇刺,引发日本和世界四个重大变局)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6月7日,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安倍晋三,二人出席联合记者会。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 摄

但是,安倍试图修补与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周边国家的关系,成效并不大。在外交实践当中,共同社指出,安倍任期内的主要着眼点是强化日美同盟。他通过出台新安保法加快美军和日本自卫队的一体化运用,构筑起了与特朗普的“蜜月“关系,他遇刺后,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保守派感到惋惜。

在特朗普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后,安倍把这个“烂摊子”接了过来,全力促成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签署;拜登上台后,安倍又配合美国思路在印太地区发力,美、印、澳三国之所以联合哀悼安倍,据共同社透露,是因为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对话机制”(Quad),是以安倍提出的构想为基础的。

安倍的外交政策如同硬币两面,在两个背道而驰的方向上,对世界产生了影响。吕耀东认为,在日本保守派势力看来,安倍的做法是获得认可的,可以说是成功的。

但与之相对的负面效应是,东亚及周边国家开始警惕日本企图成为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动向,多国质疑日本在企图成为“正常国家”的过程中,会不会再给周边国家造成像当年侵略战争时期那样的损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