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更新时间:2022-10-11 23:36:45

清华教授的演讲火了

最近,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的演讲在网上火了,这个演讲题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不过,很多媒体的文章题目都是:《清华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包括我看到的也是。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用后面的这个名字,一是因为刘教授的演讲里,确实有这么一句话,二也应该是相比起前面的那个名字,后面的更接地气一些,也更能引起家长们的共鸣和认同吧。

演讲的内容简单说,就是刘教授在当前普遍教育焦虑的背景下,对自己如何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引领、教育孩子做了反思。

她认为,当前的“教育军备竞赛”模式,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伤害了女性,伤害了亲子关系,伤害了教育公平。

主要的原因在于,无限拔高的恶性竞争,让所有人的投入都大幅增加了,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紧张,同时,财力越充足,就越上得起好学校和高费用的补习班,从而占据优势,影响公平。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我们可以总结为“三个伤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要完全脱离,是不大可能的了,只能不同程度的缓解。

刘教授开出的“药方”,笔者(超人爸爸)总结为“三个认识”,当然,下面的总结也融入了很多我个人的理解。

1.认识自己。

不是别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也不是像现在一些家长在拼命追求孩子学业上的更高、更快、更强,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2.认识失败。

我们现在很多教育的目标,是只允许让孩子成功,不能失败。

周考、月考、期中期末、中高考,都要进步,都要成功,都要战胜别人,容不得一点失败。

可问题是,你怎么可能一直成功?凭什么一直是你成功,别人都失败?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很多孩子为什么接受不了失败,包括一些有极端行为的孩子,因为大环境一直在教他成功,必须成功,不允许失败,也没有人会接受你的失败。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但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失败远比成功要多得多。

这也是我们之前的文章曾多次强调的,不要欺骗孩子,尤其不要以“我是为你好”为借口来欺骗。

让孩子面对真实的世界,才是对孩子负责。

在教育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有一个特别优秀的小孩,学钢琴、学花样滑冰,功课也优秀。

不能停留在这个阶级,要上进。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这话你觉得像是小学生说的吗?

在妈妈的熏陶下,她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偶尔考不好,甚至连别的年级的学生、家长都会来问:怎么回事?搞得孩子压力非常大。

后来,节目组给他们找了心理老师,老师告诉她和妈妈:

你们需要跟一个人做朋友:输。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这是母女俩完全没想到的,她们最怕的就是输,一直以来的努力都是在争取“赢”。输是什么鬼,还要和它做朋友?

其实道理并不难理解,现在的父母们,都希望用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避免孩子走弯路、错路,最好能够一点不拖泥带水、直达终点,走上人生巅峰。

但这不现实,就好像你想扶着孩子,让他一次不摔跤就学会走路一样。不管你再怎么苦口婆心、亲力亲为,孩子都会有一个自己学习的过程,但家长想的是,跳过这个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想要成功,你首先要经历失败,经常经历失败,孩子才会明白成功的来之不易,将来也不会轻易被失败击倒。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失败是成功之母啊!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

3.认识成功。

我们不光不允许失败,成功的标准也太过单一,想做个普通人都办不到。

李雪琴就曾向这个观念开炮:北大就必须层次不一样?念了北大就不能当一个废物?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后来,她成为了一个逗笑全国人民的“废物”。

相比起写字楼里千篇一律的面孔,相信多数人还是会更喜欢现在的李雪琴。

刘教授说,在周围满是清华北大、藤校毕业的家长、老师圈里,她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这也是我看到的文章标题。

明白了这一点后,家长的使命是什么?沿着孩子的兴趣、爱好、特性,帮他找到他喜欢的事。

这个观点,我们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有过表述,和刘教授是不谋而合的。

刘教授,您能兜底啊!

刘教授一番推心置腹,有人茅塞顿开,有人深表赞同,当然了,也有人并不买账。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对于这类评论,我也见怪不怪,因为之前我的文章下面,也总有人这样评论。

比如不拼就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要是说一下不要唯考试第一,就会有人说你肯定家里有矿,普通人只有考试一条路,或者说你家里如何如何,所以你能兜底啊,普通人当然焦虑了。

过去,曾经流行的都是“读书无用论”的段子,什么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大学生给初中生的老板打下手。

当这帮人遭遇了社会的毒打后,“读书无用论”没市场了。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最新的段子是:

某无学历老板得意洋洋的说,自己手下有多少高学历的硕士、士,读书根本没用,然后有人怼他,那你娃还上学干啥?

“读书无用论”当然大错特错,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在有些人那里,现在有点矫枉过正了,变成了考试代表一切。

只要有类似刘教授这类观点出现,他们都是一句话怼回去:中考只有50%的升学率,考大学更难,不拼就如何如何了。

谁也没说不让你好好学习、好好考试,只是说,不要把学习和考试,当成孩子和家庭的唯一目标。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这个世界很大,人生很精彩,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把自己的人生宏愿,强加到孩子头上,把他们困在三尺书桌前。

就像刘教授说的:

所有的大人合谋起来告诉孩子:你的前半生存在的目的,就是考试,完全了无生趣啊。

就算不抑郁、不自杀,在这样的恶性竞争里成长,也很容易长成一个“空心人”。虽然习得了十八般武艺,但完全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

不功利的刘教授,还是功利了

刘教授虽然自己在考虑不功利的教育,但她自己还是功利了。

他总是势不可挡(清华教授:我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网友:你能兜底)

在和先生商量是否要孩子学钢琴时,她说:不学,北京有300多万孩子在学钢琴,楼里就有四五家,孩子学钢琴想出类拔萃是自取灭亡,不如让孩子学古希腊罗马史。

这一点我并不赞同,不是孩子每学一样东西都是要和别人比的,都是要变成“出类拔萃”的,只要对孩子自己的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就可以。

可能刘教授周围的“鸡爸”、“鸡妈”、“鸡娃”太多,所以她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避免不了和周围人的比较和竞争吧。


延伸阅读:

那些小时候拼命上补习班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孩子,好好读书你就有选择权”,这碗鸡汤,我劝你少喝

平均录取率只有50%的中考,怎样影响父母“鸡娃”?

7成学霸是“鸡”出来的,可得出结论的校长,为什么要佛系育儿?

美国高三学生的作息表火了:自律的人生很爽?国内学生为啥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