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只因他们早已不姓姒(史记-夏本纪之大禹治水)

只因他们早已不姓姒(史记-夏本纪之大禹治水)

更新时间:2022-10-09 14:59:53

从第一篇的五帝关系图谱可以知道,大禹是鲧的儿子,帝颛顼之孙,黄帝之玄孙,辈分很高,禅让帝位给他的舜也只是他的玄孙辈。

在夏本纪中,大禹治水篇幅占三分之二。上古社会,彼时洪水滔天,严重影响生活耕种。所以治水关系国计民生,相当重要。尧舜时期,治水主帅共有两人,就是鲧和禹父子俩,可是为何两人最后的际遇天差地别呢?尤其是鲧治水九年,被舜流放羽山而死;而禹治水十三年方成,最后威望日盛,君临天下呢?通观本篇,愚以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挂帅起源不同。尧求能治水者,群臣诸侯推荐鲧,尧以为鲧为人负命毁族,也就是品德差,只因暂时没有治水才能超过鲧且品德好的人才勉强试用之。而大禹能主导治水,也是因为四方诸侯推荐,书曰"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这不就是尧舜的样子吗?四方诸侯明知禹是鲧的儿子,依然推荐他,就是因为禹品德高尚,符合主流标准,另外作为鲧的儿子,言传身教,沉浸式学习治水才能,以此两点来讲,还有比大禹更合适的人选吗?

其二,治水方法不同。史记无详细记载鲧的治水方法,只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舜巡狩视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而死",治水劳民伤财,功成则国泰民安,不成可致国破家亡,加上鲧品德素差,不合上意。耗费巨大,耗时颇长,方法不当,势无改善,所以含恨而亡。

都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实是不敢入啊。"禹伤先人父亡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殚精竭虑,躬身亲行,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九州既定,予众庶稻,予众之食。度九州田地赋税及上供之物,定天子之国五服之礼。天下于是太平治,功莫大焉!舜帝禅位禹,定国号夏后(生前为后,死后称帝),姓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