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08年奥运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谢茂松:“大观在上”的文明意义——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与世界带来了什么)

08年奥运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谢茂松:“大观在上”的文明意义——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与世界带来了什么)

更新时间:2022-10-06 16:55:57

导读:2月4日,2022北京冬奥会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拉开帷幕,冬奥会开幕式又恰逢中国传统节气立春,中国也借冬奥会,再次向世界展现了中华古老文明的魅力。 在本文作者、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谢茂松看来,这届冬奥会,我们不仅要算小账,还要算大帐,要看到冬奥会具有的战略意义、历史意义和文明史意义。 本文部分内容发布于中国纪检监察报理论周刊,作者授权观察者网全文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冰雪运动仍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短板,冬奥会的举办将对我国冰雪运动和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谢茂松:中国作为广土众民的大国,北方与南方、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很大。中国国土大部分在温带与亚热带,北方冬天长期的冰雪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内蒙以及西北,而过往我们的冰雪运动尤其是冰雪竞技运动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

但东北三省的人口基数相对于全国人口则有其限制,加之,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转型发展中遇到困难,而东北经济总体上相较于东部、南方的落后,加速了东北人口外移。这些无疑都让冰雪运动成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短板。中国在夏季奥运会上的成绩无疑又更加凸显甚至放大了冬奥会相对的短板,这一短板无疑跟我们国土、人口的分布特点以及南北方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有关系。

在继2008年夏季奥运会取得巨大成功之后,再次在北京举办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唯一举办双奥的城市。这成为快速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的契机,北京冬奥会将提升我国冰雪竞技的能力与成绩,进而带动全国更多人参与群众冰雪运动。

首先我们看到张家口赛区“三场一村”,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奥运村,在冬奥会结束后,将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其次,还将扩大冬奥后续影响效应,将崇礼县云顶滑雪公园冬奥竞赛场地以及周边雪场资源,打造成以承办国内外顶级冰雪竞技赛事、大众冰雪旅游度假为特色的世界冰雪体育运动胜地和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将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高高度融为一体。

08年奥运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谢茂松:“大观在上”的文明意义——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与世界带来了什么)

崇礼县在2019年5月已退出贫困县行列,从原来的贫困县转型升级为国内高端滑雪运动胜地

中国还将在国家政策层面继续全面扶持群众冬季运动,我们在2018年制定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现在已经提前实现。群众冰雪运动的普及,是冰雪竞技运动提高的最为坚实而持久的基础。同时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将给冰雪运动产业提供新的、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的超大市场,而过往,冰雪运动产业的市场无疑还是属于相对小众的市场。以冬奥会为契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的实现,无疑将在未来形成更加巨大的新消费市场,而且冰雪运动消费属于高质量的消费市场,这无疑对于冰雪运动全产业链的打造、提升具有全局性意义。

北京、张家口举办冬奥会,其对冰雪运动产业的辐射效应,首先是会辐射到整个北方,先是从京张到东北,其次是突破南方气候的限制,辐射到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室内冰上运动。

张家口的冰雪运动产业升级已成效显著,冬奥会对于北方其他区域尤其是下一步的东北三省冰雪体育运动产业的直接拉动,不止在运动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冰雪运动设备的技术、工艺升级,也不止在旅游经济,还有在对于体育产业中软性而核心的体育文化消费市场逻辑的深刻把握后,能更大地放大、做强体育产业全产业链与价值链。

这其中,满天星斗般蓬勃发展的冰雪运动俱乐部就是一个例子,在这些商业俱乐部进行冰雪运动的,除了工作之后放松休闲的社教者,更多是儿童与青少年,他们与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少年、儿童共同构成冰雪运动的种子,这就是冬奥会开幕式上所展现的滑冰滑雪儿童以及举着和平鸽表演的儿童。这些从小有兴趣于冰雪运动的少年、儿童,未来将会像当年围棋学校培养出的今天一个个年轻的国手一样前程远大。数字统计表明,青少年已开始成为中国新兴的冰雪运动的主力军。而这些冰雪运动俱乐部形成了良性的市场,而冰雪运动市场将是蓝海市场,尤其是滑雪,中国市场更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

再更进一步是,冰雪运动与北方冬天文化礼俗的守正创新相结合,这使得冰雪运动带有中国自身的文明特点,而不是只就运动谈运动。就像中国传统中的射箭作为六艺之一,本身是中国人德性、教养的一部分。冰雪运动与北方冬天文化礼俗的守正创新的结合,最终目的是通过冰雪体育产业,扩大新的国内消费市场,满足人民对于冰雪运动这一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从而在形成新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中打造新业态,形成冰雪运动经济的高附加价值链,带动北方尤其是东北的经济振兴,进而梯次带动西北包括的经济振兴。

中国人今后不必再跑到海外的北欧挪威、北美加拿大、美国或者日本(北海道)等国去滑冰滑雪。但同时我们也要在对标欧美的冰雪体育产业中,看到我们在产业链上的短板而补短板,同时又能深刻理解、把握、发挥我们自身各方面的特点、优势,从而在冰雪体育产业方面赶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欧美。

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都为举办城市带来非常可观的直接收入,北京冬奥会将对城市发展带来哪些机遇?如何看待冬奥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谢茂松:奥运会确实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商机,尤其为举办城市的城市改造与提升直接提供了巨大机遇,但也不乏奥运会举办城市出发点着眼于商机,但最终结果却是亏损不小的案例。

过往地处关内、关外之间的河北张家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这次张家口作为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之一,首先在交通、基础建设上,京张高铁使得张家口与北京之间的通行距离缩短到47分钟,张家口被纳入到首都一小时通勤圈,这加速了京张冰雪旅游经济带的发展。

张家口赛区“三场一村”,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和奥运村,在冬奥会结束后,将成为奥林匹克公园,作为奥运遗产永久保留,同时还将扩大冬奥后续影响效应,将云顶滑雪公园冬奥竞赛场地以及周边雪场资源,打造成以承办国内外顶级冰雪竞技赛事、大众冰雪旅游度假为特色的世界冰雪体育运动胜地和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将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提供高度融为一体。

未来张家口在大众冰雪旅游度假等方面,可以大量承接来自周边北京等地的广大消费者,同时提升张家口的城市品质。北京也在延庆同样发展冰雪运动产业,可以说,冬奥会将同时提升张家口与延庆的冰雪运动经济,并打造京张一体化冰雪旅游带,彻底改变这两个城市经济相对落后的局面,这些是最为直接、直观的经济促进。

不过这些直接、可见的还是小账,更大的一笔账是冬奥运在北京、张家口两个城市举办,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机遇。冬奥会被深深嵌入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见的重要抓手,通过一体谋划、一体实施,将为实现北京同河北比翼齐飞找到有力突破口。

为此,需要下大气力来推动体制与机制创新、管理与政策创新,先从北京与河北具有最大交集的交通、环境、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展先行先试,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冬奥会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将发挥北京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而不是相反的虹吸效应。

冬奥会作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可见的重要抓手,是一笔大账,这是基于中国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这不同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奥运会举办城市是以单纯城市个体为主体,中国是举国体制办大事,所以冬奥会不止是北京、张家口两个城市的大事,也是全国的大事,是全国共同帮北京、张家口办好这件大事,并同时产生辐射全国的效应。

冬奥会突破了过去“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的局限,在申请冬奥会成功之后的几年,就在关内快速带动、实现了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并将在冬奥会之后巩固和有序扩展,由此通过巨大的高质量国内新消费市场的形成,来打造、提升冰雪运动体育全产业链。这是冬奥会将带来的第二笔经济大账。

或许有些人不理解为何冬奥会不在更有冰雪运动群众基础的哈尔滨、长春等东北城市举办,这种选择,正是基于中国新型举国体制中首都所具有的辐射全国的巨大综合效应。而选择在北京举办,更是突破过去“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局限的大手笔,可谓是“无中生有”的大手笔,而这就带来了冬奥会的第三笔经济大账。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想见,在新型举国体制的全国一盘棋之下,中国在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后,未来东北的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甚至包括在内的西北城市也将申办冬奥会。那时,中国的群众冰雪运动基础将更深厚。

由北方冰雪运动经济的第二笔大帐带来的第三笔大账,就是以北方冰雪运动经济为抓手与新的经济增长点,化北方的短处(冬天寒冷影响经济生活)为长处,高质量发展北方经济,从而缩小北方与南方的经济差距,这应该是最大的一笔账,是具有大战略意义的。

第四笔大账,是冬奥会所展现的中国领先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还有张北柔直电网工程将张北地区的风光电能接入北京电网,助力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的新能源技术,这在奥运会历史上是首次。这些技术在参加奥运会的各国运动员、记者、官员以及全球媒体中的展示,将在未来给中国的数字经济、新能源绿色经济带来巨大的商机。中国掌握了先进的数字技术、绿色能源技术,但不会像美国一样独占,而会分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共同发展。

冬奥遗产可以给人民群众带来哪些福祉?冬奥之后,如何对冬奥遗产进行传承和利用才能更好地让群众受益?

谢茂松:北京冬奥会在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时,充分考虑到了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冬奥结束之后,场馆将开放给人民群众进行冰雪运动使用,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成为大众滑雪道,这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受益。长远的效应,则是以冬奥为契机带来群众冰雪体育运动更大规模的普及与长远巩固、可持续发展。

冬奥遗产最为深远的还将是在精神层面与战略层面。中国人在冰雪竞技上展示的体魄、力量尤其是精气神,首先将提升中国人在冰雪运动上的自信心,进而将更为全面、深入地提升中国人对于冰雪运动的认识。冰雪竞技运动的提升与群众冰雪运动的普及所共同展示的中国人体魄、意志力等的提升,将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国传统上是农业文明国家,新中国在进入工业化、现代化之后,充分意识到现代体育竞技运动作为现代化的一方面。中国从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不断跃升。中国在整体国力提升的同时,我们在竞技体育尤其是作为综合性运动会的奥运会上,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当我们在相对弱势的冬奥会冰雪运动不断取得突破、提升时,意味着面对冬奥会传统上欧洲、俄罗斯、美国占据强势的格局,中国也在冬奥会这一弱势、短板上突破,将极大鼓舞我们的信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北冰洋未来的不断解冻,中国将与世界共同和平参与“冰上丝路”的北冰洋开发,为此需要有在冰雪上活动的体魄与意志力,而现在就要有此自觉与准备。先要布一个局、布一个场,这就是中国文明传统思维的精微所在。需要不断扩大群众冰雪运动的基数,使得更多的中国人对于冰雪运动产生熟悉、亲近与自如感,就如同对于自己身体的熟悉一样的亲切感。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是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其中,共享办奥理念的核心价值与秉持“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冬奥遗产不仅造福广大人民群众,为城市和区域的可持续带来长期收益,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与中国方案。对此,如何理解?

谢茂松:北京冬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后,是在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第二年新年之初举办的,冬奥会作为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北京冬奥会放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脉络下,就可以理解冬奥会本身正属于“强起来”的历史脉络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契合的”。冰雪运动这样的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是现代化议程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这是一种大体育观,而在大体育观的视野下,我们就能理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奋斗精神,而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就是奋斗精神。中国运动员所展示的奋斗精神将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激励,这就像当年女排的拼搏精神一样。而这也是新中国一直以来的传统,这就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1952年6月10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的题词。新中国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视,乃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德性目标。

我们从奥运会的历史,尤其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顾拜旦为何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出发点,就可以更深地理解冬奥会与强起来的关系。作为法国人的顾拜旦对法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的失利深感痛心,所以他想通过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这也是他发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

冬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也给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北京冬奥会作为国家形象的展示,首先是国运、国家实力的展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运兴则体育兴。冬奥会给各国运动员包括西方发达国家运动员最为直观地展示了我国的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展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与新经济的动能,这将打破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科技、经济的固化报道,打破他们脑海中停留于几十年前的中国形象。

08年奥运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谢茂松:“大观在上”的文明意义——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与世界带来了什么)

北京冬奥会的科技感受到运动员的一致好评

同时各国运动员还将充分体会到中国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让各国运动员在异国他乡的中国参赛能完全体会到“宾至如归”的家的温暖感觉,这也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几千来一直延续的礼义之邦的大国待客之道。而这与去年各国运动员对于东京奥运会的差评相比较,就更为明显了。这种国家实力的展示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的展示,是中国之治与礼义之邦的展示,是中国的发展道路及其对于人类贡献的展示。

面对世界疫情,中国在成功的抗疫中充分展示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冬奥会同样显示了这点,在疫情还在蔓延之际,中国将所有场馆建设提前一年完成,并如期举办冬奥会,显示了中国对于世界的承诺。北京冬奥会全过程闭环管理,将保护各国运动员的安全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把疫情风险降到最低,显示出中国对于运动员安全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以及能力。在冬奥会全过程闭环管理中,大量的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硬科技在运用中自然得到展示。

中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致力于呈现一届“精彩”的冬奥会,为此,冬奥会还保证现场有相当数量的观众。目前冠状病毒在世界上依然猖獗,而中国却能高度有效地防控,各国运动员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地致力于运动场上的卓越竞争,这显示了世界各国运动员对于中国的信任与信心,这种对于中国防控疫情的信任与信心,目前在全世界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冬奥会全方位显示出我们的制度优势、科技优势,还有更底层的中国文明底蕴。冬奥会是体育的盛会,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今年1月1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办的“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精神对话:文明、和平与友谊”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发布了现任与前任奥委会主席巴赫、罗格以及希腊总统的贺信。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精神对话的核心,是二者具有对于德性的共同追求。

冬奥会是国家主体性、民族主体性、文化主体性的展示。中华文明、中国人的善良与爱好和平是骨子里的,中华文明的底层结构是礼乐文明,礼乐文明作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方式,其文化价值是秩序与和谐,“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礼乐文明处理人与人、人与天地之间相互关系的根本原则,由家和万事兴推广到国家、天下以及天地之和的德性共同体,中华礼乐文明具有和平的本质。

作为礼乐文明的六艺、八礼之一的射礼,强调射礼的竞争是君子之争,是“射以观德”的德性之争,要求反求诸己、内志正而外体直。反求诸己、德性之争的传统也在新中国得到继承与发扬光大。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映了体育题材电影《冰上姐妹》。这部电影中的三位女滑冰运动员中,有自私、只顾自己出成绩的老运动员王冬燕,有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富有牺牲精神等优良德性的新秀丁淑萍,还有更为年轻的、骄傲、充满逆反心理的于丽萍。影片反映王冬燕、于丽萍在丁淑萍的无私帮助与感化下,改变了各自的毛病,三人成为冰上好姐妹,互相成全,最终在全国冰上运动会创造了各自的全国最好成绩。

08年奥运会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谢茂松:“大观在上”的文明意义——北京冬奥会给中国与世界带来了什么)

拍摄于1959年的体育题材电影《冰上姐妹》

其中有一个细节,于丽萍最后600米速度慢,而丁淑萍有耐力,为了提高于丽萍的成绩,她特意改变教练原来制定的策略,在最后600米加速,以带动于丽萍,最后于丽萍领先丁淑萍0.2秒冲刺,但丁淑萍也创造了本人最好成绩,两人互相成全,而大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国家创造成绩,为祖国争取更大荣誉。

反求诸己、德性之争的传统,正是今天中国一再强调的“办好自己的事”的深厚文明根源。中国文明的价值观一贯注重公平竞争,今天中国的发展是靠着中国文明的自强不息精神,即自己的勤奋、聪明,做好自己的事;同时又以自己为主,具有对于其他文明的开放、学习精神。进而在自己发展起来后,主动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一起共同发展,这就像《冰上姐妹》丁淑萍一样成全了其他冰上姐妹。中国走出了一条与之前西方帝国主义殖民式发展扩张完全不同的道路。美国面对赶超上来的中国,不是去做好自己的事,调整好自己的贫富差距等内部问题,而是对中国产生怨恨,进而加以各方面的围追堵截。

美国更是带头鼓动一些国家对中国举办的冬奥会加以污蔑甚至抵制,这完全暴露了美国的伪善以及色厉内荏的虚弱本质,反而极大提升了北京冬奥会在世界的影响,同时使得中国与友好国家的友谊更加巩固。这一届冬奥会将是比赛项目最齐全、各国政要参与最多的冬奥会,这是美国始料未及的。美国越是打压北京冬奥会,越是让全世界看到美国内心对于中国道路所展示的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与中国方案的巨大恐惧,同时也让世界上的其他发展中国家从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与中国方案中获得启示。

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与中国方案,正如《周易》观卦所显示的“大观在上”、“下观而化”的深刻文明智慧。观卦彖辞说:“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北京冬奥会将具有文明史意义。

中国选择在立春这一天举行冬奥会开幕式,这显示了中国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在立春这一天“迎春于东郊”(《礼记·月令》),这一传统已有几千年。立春之立是“建始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春气始而建立也”(《群芳谱》),代表着春天阳气的开始,立春迎春就是迎阳气、送阴气,阳气代表着生发的生生不息之气。天地之大德曰生,迎接与接福连在一起。立春有鞭牛的习俗,代表着耕作的开始,迎接、接福离不开劳动、奋斗,也就是《周易》乾卦的卦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自于卦辞“元亨利贞”中的“元”,即“乾元”之德,元代表初始的无私、纯粹、至善的德性,即“初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取法天,人道取法天道,是谓“天人相应之道”,选择立春之日举办冬奥会开幕式,正是彰显了“天人相应之道”,而天人合一的天人相应之道是中国文明的核心原理。故而冬奥会选择立春之日举办冬奥会开幕式,乃是向世界彰显“天人相应之道”,这是深深的文明自信。

而“天人相应之道”乃是天下普遍的大道,具有文明普遍性,中国文明深处的天下观,即“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所具有的世界性乃是高度契合,这就是中国举办双奥的文明大国的抱负所在,这也是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而立春,中国还在过大年,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立春是非常重大的节日,过年意味着全家团圆,而立春举行冬奥会开幕式,也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员大家庭的团结。

选择立春作为冬奥会开幕式的时间,显示了中国文明传统如流水一样活着的传统,流水无分过去、现在与未来之水,这正是《论语》记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昭示的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与创新性。

立春代表着“乾元”、初心,代表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行动,而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正是立春所展望的。

中国选择立春这一天举行冬奥会开幕式,显示了中国为冬奥会注入了文明的品性,未来将更清楚地看到北京冬奥会所具有的文明意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