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奥运会女子比赛项目设置原则(在奥运赛场上高扬性别平等旗帜)

奥运会女子比赛项目设置原则(在奥运赛场上高扬性别平等旗帜)

更新时间:2022-10-06 00:03:09

街谈

谷爱凌斩获金牌的消息刷屏社交媒体,本届冬奥会中国女运动员的表现受到大家的格外关注。而据国际奥委会体育总监基特·麦康奈尔日前在例行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冬奥会女性运动员的占比从4年前平昌冬奥会的41%提高到45%,创历史新高。同时,女性运动员项目从平昌冬奥会的44个增至46个,女性运动员参与的所有项目从52个增加到现在的58个。基特表示,奥运会性别平等对于女性和赛事来说都非常重要,“每一个女性运动员都带来一系列的涟漪效应,就会有更多的在女性运动员上的投入”。

不仅冬奥会如此,去年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夏季奥运会,是迄今为止女性参赛比例最高的一届奥运会,女性运动员的比例接近49%,创历史新高。而在100年前,当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肇始,女性参赛者的身影还非常少见。1928年奥运会才首次允许女运动员参赛,女性运动项目也仅有5项。

这样的情况,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有所改观。1975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正式宣布“男女运动员均应得到平等对待”,并将其写入宪章。《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国际奥委会有“鼓励并支持推动妇女参与各个层次、各种机构中的体育运动,以实施男女平等原则”的使命和职能。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际奥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男女平等的政策和规定,例如,1991年规定任何想要进入奥运会的项目必须包括有女子参与的小项,近年增加了男女混合比赛项目的数目。近几届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各国代表团入场更是采取男女双旗手的做法。2月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促进性别平等承诺》,宣示在平等参赛和平等公正的宣传、为所有运动员和参赛者提供安全的体育运动环境、促进领导岗位和工作人员的性别平等、促进工作岗位的平等权益等四方面,推动实现性别平等。

随着女性全面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传统上主要体现男性特征的现代体育,逐步朝着展示现代两性多元特质和样貌的方向演化,并且扭转了人们对于身体、性别和性别气质表达上的男性本位观念。冬奥会上,大家既能欣赏激烈对抗甚至有些“粗暴”的女子冰球,又能对柔美灵巧的男子花样滑冰选手报以掌声,就是此一进步的具体体现。

当然,对于国人来说,有时对于女性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整体的弱势地位不是太敏感。这是因为,体坛上一直流行着“阴盛阳衰”的说法。据统计,参加历届奥运会的中国军团中,女性运动员的金牌贡献率高达66%,似乎也能从侧面印证这一点。但女运动员金牌多、成绩好,奥运赛场项目、赛制性别差距的消弭,并不意味着体坛上两性就实现平等了。就全世界情况而言,尽管奥运会男女比赛项目、参赛人数将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实现完全平等,但男女运动员的薪资差距,女性在体育管理机构和高水平教练员中的人数和角色,都还不尽如人意。奥林匹克运动要完全实现男女平等,也还任重道远。

当然,男女平等是大势所趋,尤其不能小看谷爱凌们的示范作用。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投身体育运动,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树立自信,激发自我潜能,向着热爱的目标不断拼搏,同时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压力。在社会其他领域,女性也像男性一样取得出色成绩,甚至做得更好,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未来的奥运赛场上女性能真正顶起半边天。 □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