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红军客战告捷(1931年,红军连战连捷,胜利空前,毛主席却悲呼:堪恨大祸从天落)

红军客战告捷(1931年,红军连战连捷,胜利空前,毛主席却悲呼:堪恨大祸从天落)

更新时间:2022-10-05 05:02:34

红军客战告捷(1931年,红军连战连捷,胜利空前,毛主席却悲呼:堪恨大祸从天落)

老覃在昨天写了《1931年,红军横扫七百里,彭德怀由衷称赞说:还是拿鹅毛扇的厉害》一文,讲的是毛主席在1931年5月指挥江西苏区军民展开了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他运筹帷幄,在半个月的时间内,指挥我红一方面军由西到东横扫700里,使得国民党上上下下震骇莫名。

红军队伍中的另一领军人物彭德怀也对毛主席钦佩得五体投地,拿毛主席与诸葛亮相提并论,称赞说 “还是拿鹅毛扇的厉害”。

对于毛主席的用兵之妙,彭德怀发自内心地赞美说:“集中优势兵力,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他运用得驾轻就熟。”

红军的胜利,当然是蒋介石的耻辱。

蒋介石恼羞成怒,愤愤不平,于1931年6月,调集30万兵力,自己亲任总司令,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第三次“围剿”。

我们不难看出,从第一次“围剿”由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任总司令,兴兵10万;第二次“围剿”由心腹何应钦任总司令,兴兵20万;再到这第三次“围剿”亲任总司令,兴兵30万,这动作是越来越大,规模不断升级,蒋介石真的是把红军由“疥癣之疾”上升为“心腹大患”来看待了。

为了能达到行动的预期目的,蒋介石不惜斥巨资聘请德、日、英军事顾问,共同制定下了“厚集兵力,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术,分三路向江西苏区猛进。

蒋介石出动的30万人中,第6、第9、第10、第11、第14师共10万人是他的嫡系部队,他自认为指挥起来如臂使指,运用自如。

战争一开始,蒋介石的确是连获捷报,前方传回攻下黎川、樟村、康都、永丰、乐安、宜黄、富田、东固、崇贤、沙溪、莲塘、招携、宁都等地的消息,让他笑得合不拢嘴。

但这不过是毛主席诱敌深入之计罢了。

要知道,这时候红一方面军的兵力,还是第一、第二次反“围剿”作战的那3万人。

以3万对阵30万,自然不能硬碰硬。

因此,毛主席故意弃城诱敌,专等敌人深入到苏区的腹心地带,再集中兵力实行反攻,一举克敌。

1931年7月,毛主席安排独立第4、第5师和红三军第9师在吉安、吉水、永丰、乐安、宜黄以南地区,红四军第12师在南丰以南和东南地区,带领当地地方武装和赤卫军、少先队,以运动防御战和游击战的方式迷惑和迟滞敌军前进,自己和朱德带领第四军主力、第三军团、第十二军绕道瑞金以北的壬田,前往雩都以北的银坑,与由雩都、瑞金北上的红三军主力、红三十五军会合,一同转移到苏区后部兴国、万安、泰和之间的山区隐蔽。

7月31日,毛主席掌握到国民党军正向兴国方向行动,而其右侧后富田、陂头、新安一带仅有3个团防守,兵力比较薄弱,决定采用“断尾震首”的打法,避实就虚,先打富田这一个点,然后由西而东,横扫敌后方联络线,使深陷苏区的敌人主力于无用之地,待敌惊觉回头,再寻机击其疲惫之敌。

这样,红一方面军主力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往富田。

当先头部队进抵石陂以北时,通过电台发现,敌第二路进击军已进到富田。

毛主席临时改变了主意,转击正在向良村、莲塘移动的敌第三路进击军的第47师和第54师。

为了确保战斗胜利,毛主席又出奇招:让红三十五军、红十二军第35师佯装红军主力,将敌第一、第二路进击军、第四军团引向赣江边。

这样,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兴国、崇贤两地国民党军之间的空隙中顺利地挺进至莲塘、官田地区,隐蔽待机。

8月6日午后,当敌第三路进击军第47师先头第2旅进到莲塘附近时,我军突如其来发起攻击。

一阵乒乒乓乓的枪炮声过后,我军几乎没费什么功夫就歼灭了该旅。

红军客战告捷(1931年,红军连战连捷,胜利空前,毛主席却悲呼:堪恨大祸从天落)

经过简单清扫战场,我军迅速北进,求歼敌第三路进击军主力。

次日凌晨,红三军团、红四、红七军以同样的方式全歼进入我伏击圈的敌第47师第2旅又1个多营。

驻扎在良村的第54师师长听说莲塘有急,派出了第160旅前往莲塘救援。

结果,这第160旅在半路上遭遇上了已经取得莲塘战斗胜利的我军主力,躲避不及,被歼灭了一个团,余部慌忙不迭地逃向良村。

我军咬着敌人的尾巴猛追,一下子就攻入了良村,端了第54师师部,歼灭了其两个旅的大部。

接下来,毛主席又迭出奇招,派出黄公略的红三军佯攻龙冈,自己亲率主力全速东进,准备围歼龟缩在黄陂的敌第三军团之第8师。

8月11日中午,我军以迅雷猛击之势对黄陂之敌发起攻击,很快全歼了敌第8师的四个团。

我军三战三捷,一下子就赢回了战场上的主动。

蒋介石如梦初醒,气急败坏地大骂道:“我们10个人也不顶人家1个人用,真是一群废物!”

随后,他急令其第一、第二路进击军和第一军团掉头向东,企图围歼红一方面军主力于君埠以东地区。

殊不知,毛主席以罗炳辉的红十二军扬旗鸣号,佯装我军主力,轰轰烈烈地向乐安方向开进;他和朱德却亲率主力秘密西返回了兴国县境内隐蔽休整。

关于罗炳辉,老覃在多年前写过《红一方面军的军团长,虽在会师后曾倒向张国焘,不死当为大将军衔》一文,文中讲到,一直以来,毛主席对罗炳辉极为器重,称赞他“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

老覃在前些日子写的《毛主席高声喝问策马奔来的罗炳辉:为何迟来?答:给敌人做了顿饭》一文中,也讲到了罗炳辉巧妙引诱敌第一次“围剿”的前总指挥张辉瓒进行我军伏击圈的经过。

后来在长征途中,罗炳辉和他的九军团也常常充当疑兵、奇兵使用,纵横奔驰,迷惑敌人,神出鬼没,给敌人意想不到的打击,因此被称为“长征中的轻骑兵”。

这一次,罗炳辉也扮演了“轻骑兵”的角色,广树旗帜,四处袭扰,浩浩荡荡地向北进发。

蒋介石不知是计,以为罗炳辉的红十二军是红军主力,傻乎乎地催动大军紧紧跟随。

这一跟,就跟了近半个月。

到了8月底,蒋介石才发觉情形不对。他破口大骂“娘希匹”,指挥部队向西搜索红军主力。

然而,国民党军在苏区来回乱窜,辛劳奔波了两个多月,受尽了苏区军民的袭扰和坚壁清野之苦,饥饿困顿,疲惫不堪,又兼第49、第54、第8师等部遭受到了歼灭性的打击,士气低迷到了极点。

有的部队,不但士兵牢骚不尽,将官也怪话连篇,哀叹说:“照这样下去,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最后全部都得玩完。”

国民党军上上下下几乎都在哀叹着这样的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蒋介石却突然下令结束“围剿”行动,全线撤退。

原来,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深陷第三次“围剿”战争的泥潭,广东、广西两省军阀认为有机可乘,大举向湖南衡阳进兵。

蒋介石手足无措,只好仓皇撤军。

稍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所谓“来时容易去时难”,两军交战,突然撤兵,要想全身而退,没有很高明的军事艺术手段是做不到的。

蒋介石显然没有这种军事艺术手段。

毛主席抓住了蒋介石的弱点,撵着敌人的屁股打,迅速扩大战果:共歼敌军17个团3万余人,其中俘1.8万余人,缴获长短枪1.5万余支,机枪175挺,迫击炮55门,电台6部。

彭德怀后来回顾这次战役,称:“绝对劣势的装备和兵力,没有援军,没有接济,却在三个月内战胜了十倍之敌,毛主席所创造的战略战术是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的!”

同为战争亲历者的军事理论家郭化若后来也说:“毛主席真是世界罕见的伟大统帅,他的用兵指挥艺术可谓出神入化,在连续的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中,他指挥3万红军依次战胜了10万、20万、30万敌人,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奇迹,令人叹为观止。”

可以说,第三次反“围剿”作战,我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但是,毛主席却高兴不起来。

究其原因,是他的心腹爱将——红三军军长黄公略于9月8日率部在江西省占安县东固山地区,遭到敌机扫射,不幸身亡。

红军客战告捷(1931年,红军连战连捷,胜利空前,毛主席却悲呼:堪恨大祸从天落)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黄公略,这位曾两次得毛主席填词赞颂的一代将星突然陨落,毛主席难抑悲伤之情。他亲笔题写了48字挽联,其中上联最末一句为“堪恨大祸从天落”,让人黯然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