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更新时间:2022-10-05 01:06:23

顶端新闻·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韶萌 袁敏

时隔6年,洛阳航天员再飞天!刚刚,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传来最新消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定于6月5日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组成,洛阳籍航天员陈冬担任指令长。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好消息传回,家乡父老都牵挂着出生于洛阳的航天员,大河报·豫视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上陈冬曾经的班主任、原铜加工厂中学(现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老师姚志强。

一声祝福贺远行,一句牵挂留心底

“上回一共呆了33天,这次一去要半年。”在高兴、祝福之余,姚志强坦言:“学生将远行,哪个老师都会牵挂、担忧。”

时钟拨回2016年10月17日上午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洛阳航天员陈冬被成功送入太空,这是他首次参加载人飞行任务,他也成为了遨游太空的洛阳第一人。

“当时执行完任务后,他回了趟洛阳。”指着当时的合照,姚志强回忆说,2017年春节,执行完飞天任务后回洛阳的陈冬,专程来看了他。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如今再次飞天,姚志强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我相信他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姚志强说,相比于“初征”,得知陈冬此次再“出征“时他的心情比较平静,“这回陈冬担任指令长,肩上的担子重了,我相信他一定能顺利凯旋。”

幼年陈冬:沉静机敏、“学生头子”

“学生头子”“班长”“爱徒”“学霸”“飞行员”……在姚志强心里,立志献身军旅并成为一名飞天的航天员,陈冬是他心中的传奇。

1991年,13岁的陈冬上初一。“陈冬从小在工厂里长大,在小伙伴中间是有名的孩子王。“作为班主任姚志强还记得当年选班长的情景,“那时候我不了解刚入学的这帮孩子,就让大家投票选班长,陈冬高票当选,班上有很多他的小学同学,大家都对他非常支持。”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作为班长,陈冬这一干,就是6年。姚志强回忆道,陈冬成绩优秀,为人低调,执行力强,喜欢运动,爱踢足球,身体素质很好。为让同学们学习和体能全面发展,班里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作为班长,陈冬平时不仅要督促同学们完成学业,还会主动承担起组织班里的体育活动。

“他处处事事都会考虑周到,也从来没有急躁发脾气的情况,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姚志强说。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一个飞行梦,一段师生缘:曾登报寻找陈冬

读初中时,陈冬因为好奇,去图书馆找过有关卫星和天空的书看。在高三学业最紧张的时候,姚志强还组织陈冬和班上其他学生,在学校楼顶观测海尔-波普彗星。

1996年,姚志强的一名学生考上了飞行员。这对班级里其他学生有很大的鼓舞。

姚志强鼓励推荐陈冬也参加招募飞行员的考试,“他身体素质好,性格沉稳,应该成功几率很大。”姚志强说,这也是当时推荐他的原因。没想到,1997年,陈冬通过了严格体检、初试复试最终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考上长春飞行学院后,逢年过节陈冬也从没有忘记对姚志强的电话问候,姚志强也一直挂念着陈冬的发展。

然而,几年后他与陈冬断了联系,多方打听也未有音讯。

2012年,思念学生心切,姚志强还通过当地媒体登报寻找陈冬和另一名学生,几经辗转终得知陈冬已经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整整6年,他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姚志强告诉记者,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全身心地投入训练。

陈冬最常说起的,是对父老乡亲的感谢。姚志强告诉记者,每每和陈冬联系,他都很感谢洛阳对他的培育和关注,感谢父老乡亲给予的鼓励和支持,对家乡近年来取得发发展成就表示祝贺。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最近一次回洛阳 为家乡孩子们种下“太空梦“

去年,陈冬特地回到洛阳,在母校以“梦想的力量”为题开展了励志报告会,站在讲台上,陈冬说:“梦想的力量往往超乎你的想象,只要你愿意,梦想就会为你加油!”

面对学生对太空之旅的好奇,陈冬有问必答。“在33天的太空之旅结束后,我的个子长了4厘米,体重减了5公斤,还从单眼皮变成了双眼皮。”针对学生提问太空之旅后身体的变化,陈冬笑着回应。

陈冬回忆,在训练中,他曾三天三夜不睡觉。这是为了训练航天员在狭小环境中的心理适应性,训练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为考验大家,每名航天员身边都放了床,但没有一个人去睡。

对于这6年的艰苦磨砺,陈冬说,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内心的坚定能战胜身体的不适。在他眼中,运动是减压的最好方式,大汗淋漓后冲个热水澡,会让他瞬间释放掉所有压力。

他激励大家:“拼搏的道路才最壮美,最泥泞的道路才能留下最深的足迹。”

曾接受大河报专访:磨炼多年终飞天 陈冬谦虚地说“上天眷顾”

浩瀚宇宙,人类突破极限,探索深空的脚步从不停歇。中国航天的征途是日月星辰,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脚踏实地。陈冬曾接受大河报专访,揭秘其飞天前的心路历程,太空中不一样的生活,以及落地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小时候,陈冬对军人就很有感觉,他回忆中学时代,同学中,谁有个军绿色的小挎包,就感觉非常牛。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陈冬在洛阳上小学时练习踢足球,资料图)

高二那年,陈冬一名师兄参加招飞,并通过体检,拿到录取通知书,陈冬所在的学校是洛阳市二十二中,即原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子弟中学。这事发生在他身边,对他触动很大。

1997年年初,他在洛阳市参加了招飞初检,并通过。在初检之后,他参加了高考,然后去济南参加招飞的复检。

“本想一只脚已经跨进军校的大门内,却没想到,一只脚却绊在大门外。”陈冬说。

在复检过程中,视力要求标准是1.0,而他的视力只有0.9。

“当时心情非常沮丧,但是,第一志愿仍然填写的是空军长春飞行学院。”陈冬说,是航天事业选择了他,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过了本科线,据他后来了解,报考学校经过研究,认为他的视力下降,是高考复习用眼所致,暂时性地下降0.1,以后调节保养好,是完全可恢复的。学校在考虑综合身体和成绩的因素,还是把他录取了。

◆成长◆

从教练机到战斗机到飞船

足足等待17年

陈冬经历的“三级跳”,足足用了17年。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对飞行员的选拔非常严格。“100个人里面,大约30个人能上飞机,淘汰率在70%。还是需要学习,训练。”陈冬说。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陈冬上大学时留影,资料图)

两年的学习训练后,他完成所有的基础科目。1999年,陈冬开始飞行。

“第一次飞行什么感觉?”记者问。

“当时就不由自主,哇,终于飞上了蓝天。”“看着地面往下走,看着车、人越来越小,大块的田野,变成绿色的小格子,非常地兴奋。”陈冬说。

初级教练机6型飞行训练一年后,是高级教练机。2001年,陈冬被分到浙江嘉兴,开始飞战斗机,机型是强击机5型。

由于该机型是对地攻击,所以,飞行高度较低,一般是在一千米以下,平时在海上只飞到30米。

“当时就想,能不能飞得再高一些?再高一点是什么感觉?”陈冬笑言。

2003年,这一年中国航天很热,神舟五号一飞冲天。

陈冬守在电视旁看直播,心潮澎湃。“能乘上飞船多好啊!”从此,航天的“小目标”,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2009年夏天,陈冬的机会来了。我国开始进行第二批航天员选拔,这个机会能实现陈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梦想。

这时陈冬正在西北某地执行演习任务,而航天员选拔体检在南京,不可能从任务中撤回。

机会就在眼前,却看着它溜走。“有点沮丧,非常失望。”陈冬回忆当时的心情说。

没想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演习过后一个月,上级告诉他,因为选拔条件非常高,符合的人不多,让他和其他几个战友再去参加体检。

时至今日,陈冬仍难掩自己的兴奋心情。在参加体验后,他顺利通过了。

“就这样一步步成为航天员。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他说。

◆历练◆

与飞行员相比

航天员有近百个科目学习训练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飞船比飞机复杂得不是一点半点。”陈冬说。

飞行和飞天,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陈冬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首先是身体条件要求更严格。一名航天员不仅要适应天空上的环境,还要适应航天的环境。比如,在上升和返回的时候会有载荷,要坐离心机,锻炼抗过载能力。座舱一旦出现泄漏,在低压力环境下,能不能耐受低压力环境等。

其次,在学习的理论知识方面,航天员涉及面更广。陈冬说,从进入航天员大队,到具备执行航天员任务,需要四年时间。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平时就是在这里训练走向太空的)

他说,在这四年中,要进行八大类、近百个科目的学习。因为飞船科技含量非常高,有各个系统支持,需要对飞船十三大系统的学习。

陈冬举例说,比如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人在太空中既要生存,还要有合适温度、湿度,产生的废物如何处理,如果出现故障如何保障快速撤离,还有仪表系统,判断数据是否正常,导航控制,测控通讯系统,怎么给地面建立联系等。

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后天努力和先天因素哪个更重要?陈冬觉得,后天努力更重要。

但是,先天也占一小部分因素。陈冬说,飞行的时候,做两个动作,如果出现呕吐,天旋地转,就成为不了飞行员,这方面后天没法克服。人一旦不舒服后,会在思维里形成下意识,再上去的时候,还是会吐。

◆选择◆

成为航天员

基本告别“朋友圈”

想象一下,如果把你几十年的朋友圈,全部屏蔽,只接触特定少数人,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对于陈冬来说,这是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他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他之前在洛阳有一些很好的朋友,但是后来基本都不怎么联系,一年都联系不了一次。

不仅如此,在进入航天员大队前,陈冬当飞行员时,还时常去唱唱歌,和朋友小聚一下,以缓解飞行的压力。但是,如今,这些在他的生活中彻底消失了。“一方面是没时间,平时学习训练任务非常紧张。”他说。

另一方面,根据规定,喝酒、吃饭都是有严格限制的。因为航天员大队是一个融洽、紧密的团体,平时都是集体聚餐,如果有人在外吃到不干净的东西,把病菌传染给其他队友,会影响一个团队,影响任务,这是谁都无法担当的重大责任。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外景)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航天员公寓 陈冬及战友平时生活的地方)

平时一般人吃的街边小吃,对于陈冬和他的队友们来说,完全是个奢望。他说,如果在外就餐,也是非常严格。要求卫生检疫必须有保证。他笑着告诉记者,从成为航天员那一刻起,你的身体就不再仅仅属于你自己。做任何事情之前,你都要首先想到,你不是你自己,你还代表着一个团队,整个国家。

这份初征成绩并不圆满(河南籍航天员陈冬出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再出征太空!家乡人送上祝福)

谈到责任和使命,陈冬不禁动容。“别人看到我们在飞船内,操作自如,看着容易。其实,背后的付出是非常多的。”他说。虽然航天员的生活很枯燥、很单调,但是,正是牺牲小我,成就大家的精神,谁都不会埋怨,因为这就是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