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更新时间:2022-10-03 16:46:52

“李小龙”是人类星河里永不暗淡的名字,极少人能像他一样,在全世界拥有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力。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

他以咏春拳为基本,创立截拳道,将“Kung Fu”一词带入英文词典,习武者折服于他对格斗艺术的真知灼见。


他打破种族界限,闯入好莱坞,站上世界电影的舞台,影迷着迷于他非凡的身体素质和独具特色的表演。


这位勇攀功夫和电影两座高峰的世纪巨人,更是一位出类拔萃的生活导师,将武学中的身心合一,转化成一种生活方式,不断追求真的自我。


今天是李小龙诞辰80周年的日子,让我们阅读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在深邃悠远的岁月里,回忆这段不平凡的若水人生,让龙之精神得以存续。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


自古英雄出少年


1940年,李小龙降生于旧金山,取名李振藩。由于家父并不希望他在美国接受教育,三个月大时,他就被送回第二故乡香港,和亲戚们住在一起。在香港的时光,成为他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经历,在这里他接触地道的中国文化,“我是中国人”的观点早在当时就彻底成形。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与父亲李海泉,图《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


其实,3个月大的李小龙就登上过电影银幕。到了18岁那年,他已经参演了20部粤语电影。从小对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兴许是遗传或耳濡目染的缘故(*李小龙的父亲是著名粤剧艺术家)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联袂出演”的配角,图《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


从童年到青春期,李小龙一直是个闯祸王,很不讨长辈喜欢,调皮捣蛋爱打架。直到13岁那年,投入师父叶问门下,开始学习咏春拳,接触中国武术后,才慢慢收敛起顽皮的性格。

一开始,他与对手一过招就乱了方寸,心神不定。唯一想到的只是不管怎样,都要击倒对手获得胜利,却常常忘了师傅教他要理解功夫中“柔”的理论。为此,叶问先生经常告诉他:“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跟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扰,心平气和,本能地去反击。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超然。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叶问与李小龙合影,图《生活的艺术家》


听了师父的教导,他回去认真思考了一个星期,冥想了好几个小时,练了好几回拳,仍然参不透其中的道理。于是,他索性放弃练习,乘船出海,回想起自己所接受的训练,又开始生气起来,他用拳头猛击大海里的水。


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醒悟了——“水”不正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谛吗?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装在最细小的容器中,但却有着能够穿透世界上坚硬东西的力量。想要练好功夫,得效仿水的本性。想要控制自己,要以顺乎自然的本性接受自己。


习武四年后,李小龙慢慢体悟“以柔克刚”的道理。此时此刻的他,不再是动不动就出拳解决问题的少年,而是懂得与“道”为一,顺势而为。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龙争虎斗》剧照


对于年少习武的经历,他在《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中写道:“习武之初,我没抱任何目的,并没想到我当年和现在下过的苦功,会带来这样的成果。但武术在我的生活中确实意义非凡。因为无论演戏、习武,还是做人。武术都带给我很多体悟。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Be water,my friend


李小龙对功夫的理解:“Be water,my friend.”或许就在此刻初见雏形。


闯入好莱坞一举成名


1959年,李小龙重返美国,有意进一步深造,遂进入位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研读哲学。进入大学后,他除了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还不忘继续研习武术。据说,在大学2年级期间,他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一边教学生一边自己苦练,实战技术大有长进,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绘制的振藩国术馆标志草图,图《李小龙信札》


1964年,他作为表演嘉宾,出席了在加州长滩举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赛。就是这次无意间的表演,让好莱坞制片人威廉·多兹尔(William Dozier)一眼看中这位不凡的年轻人,当晚便给李小龙打来了试镜邀请的电话。当然,李小龙顺利通过了面试,可惜影片最终宣告流产。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1967年,于长滩再次出席国际空手道锦标赛。

这一年,李小龙从华盛顿大学肄业,正式在奥兰德武馆授课;这一年,他迎娶了挚爱琳达;这一年,《青蜂侠》的制片人向他递出了橄榄枝。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与妻子琳达、儿子李国豪,图《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

在《青蜂侠》正式签约前,李小龙就与制片人多兹尔反复强调:“要是你跟我签约,是想让我扎着辫子,跟着爵士乐胡蹦乱跳,那你另请高明吧。”无论什么样的角色,李小龙都坚持着自己的原则,绝不为了钱出卖自己的艺术,绝不塑造任何对国人有偏见的形象。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青蜂侠》剧照,图《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


后来,大家都知道《青蜂侠》中的“加藤”一角,让没有任何门路的李小龙闯进好莱坞,成为炙手可热的冉冉新星。随后,他接拍了《盲人追凶》《丑闻喋血》(后更名为《马洛》)等多部好莱坞电影,还在《破坏部队》中担任武术指导。


如果好莱坞将李小龙塑造为“电影明星”,那么香港电影则让他重新做回“演员”。1971年7月,李小龙接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邀请赴泰国拍摄《唐山大兄》。由于预算非常低,《唐山大兄》的拍摄环境异常艰苦,李小龙在写给妻子琳达的信中这样写道:“来巴冲已有十五天,我简直度日如年!碍于没有肉食供应,我午餐只得吃点罐头肉,无比庆幸自己带着维生素片......我的嗓子已宣告报废,声音异常嘶哑!!腰伤基本已无大碍,只是拍过打戏后还需多多休息......选自《李小龙信札》”。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唐山大兄》剧照

辛苦的电影拍摄换来了巨大的回报,电影在香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就达到320万港元,打破此前香港的电影票房纪录!


《唐山大兄》有别于以往香港武打演员老套的拳脚,李小龙敏捷的身手、干净利落的招式、实打实的功夫,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好莱坞先前答应由李小龙主演的电影《武士》被华纳兄弟换角,让李小龙更加坚定了将电影事业的重心转向香港。


1972年,李小龙拍摄嘉禾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精武门》,打破了《唐山大兄》的各项票房纪录,再创新高。影片中李小龙一脚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匾牌的一幕,不仅拿下了第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技艺特别奖”,还撼动了整个电影界,成为动作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段。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精武门》剧照


《精武门》上映两个月,李小龙开始拍摄一部由他一手执导、监制、出任主演的电影——《猛龙过江》。拍摄期间,李小龙几乎不分昼夜地工作,但仍然乐在其中。影片高潮发生在著名的罗马竞技场内,他和美国人查克·诺里斯之间的一场决斗。据说,电影首映式盛况空前,以至于需要出动警力来维持现场秩序。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猛龙过江》剧照


李小龙的几部电影在香港大获成功,这也让好莱坞开始意识到他的商业价值。于是,好莱坞再次提出合作拍摄《龙争虎斗》的意向,李小龙不得不中止已经开拍的《死亡游戏》,投入到这部让全世界认识中国功夫的电影中。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龙争虎斗》剧照


尽管他未能等到电影上映,却第一次让功夫电影打开了走向世界的局面。《龙争虎斗》不仅获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同时也造就了一股文化风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功夫热”,这一点足以让李小龙成为电影史上无法逾越的传奇!


面对“巨星”的光环,李小龙在《生活的艺术家》中这样写道:在我看来,一位演员首先是人,而不是一种被称为“明星”的耀眼符号。“明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人们赋予你的一种荣誉。对于我来说,一名演员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有——对生活的领悟力,独到的鉴赏品味,对幸福和逆境的体会,在特定的场合真诚地表达自己。因此,做演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通过发现和深层次的灵魂拷问,保持平常心,学习更多的东西。敬业,绝对的兢兢业业,能够使演员不断成长。


尽管李小龙的成功来之不易,但他最关心的始终是要坚决保证作品的质量。这也解释了为何他的电影经久不衰,成就了功夫片永恒的经典。

开设武馆,自创截拳道


1962年,李小龙在西雅图唐人街旧楼地下室成立了第一间“振藩国术馆”,教授中国拳法。在他的课程中,不仅教授武术技法,同时也传授武术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次年,23岁的李小龙出版了生前唯一一部关于中国功夫的专著——《基本中国拳法》,这本书是他对中国拳法基本姿势、训练方法和中国拳法格斗技巧的模拟展示。作为武术奇才,李小龙对中国功夫的精髓有着深刻独到的理解,这些简洁清晰的指导背后,凝聚着他对珍贵的习武经验和武道哲学。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从左至右:七星、丁步、弓步,图《基本中国拳法》


数年后,“振藩国术馆”声名鹊起,严镜海、木村武之、丹尼·伊诺山度、黄锦铭、李恺纷纷拜入李小龙门下。

1967年7月,李小龙首次打破传统武术的门户之见,创建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两句名言为代表的“截拳道”,这句话不仅出现在截拳道的标志上,也镌刻在他的墓碑上。


《截拳道之道》中他这样解释:截拳道偏爱无形式,所以它也可以属于任何形式。截拳道无派无别,故亦可适用于任何派别。因此,截拳道能运用各门各法,不受任何限制;同样地,一切能达至目的之技巧或手段,均可为其所用。”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一个动作不论在技术上如何完美,也能被对手的预防性打击所阻挠。——《截拳道之道》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渐进式武器图鉴,图《截拳道之道》


1970年,李小龙的腰椎严重受伤,医生叮嘱他停止练武,乖乖卧床治疗背伤。当时,竟有人断言李小龙将从此无法习武。半年后,李小龙不但成功康复,而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身体状态。


《李小龙健身法》一书中我们能查阅到大量他在肌肉、力量、柔韧性等方面的训练计划,还有针对身体特定部位的专项训练、20分钟日常训练计划,以及日常饮食安排。

1968年1月4日,星期四


10:35-10:45

热身


11:15-12:20

左勾拳500个,右勾拳500个


12:53-13:07

跑步


15:05-15:25

拳法练习、负重练习、纸靶练习、跳绳


22:05-22:53

仰卧起坐4组,举腿4组,体侧屈4组,前臂/腕部(静力锻炼)

——李小龙健身计划,出自《李小龙健身法》


李小龙喝得高蛋白饮料的成分经常会有变化,但以下成分是特定的:

· 非速溶奶粉

· 水或果汁

· 冰块

· 两个鸡蛋,有时候还是带蛋壳的

· 1勺麦芽或者麦芽油

· 1勺花生酱

· 香蕉,用于提供碳水化合物和钾

· 1勺酵母粉

· 肌糖

· 卵磷脂(颗粒状的)


——李小龙饮食计划,出自《李小龙健身法》

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良好的身体状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科学的饮食和训练。


1972年,李小龙以截拳道宗师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这标志着截拳道获得国外武术界的权威公认。


同年,李小龙开始梳理一系列旧照并为之增写说明,准备筹备一本截拳道著作。这些照片大多拍摄于1967年,由他带领弟子黄锦铭、丹尼·伊诺山度等亲自示范动作,从基础训练、技法训练、高级技术、自卫技术四个方面介绍截拳道的战术体系。为了动作尽可能地接近真实,他还采用高速摄影机记去捕捉出招的动作。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右前式,图《李小龙技击法》


后来,弟子黄锦铭回忆说:“当时他要承受李小龙的一记踢击,专门找来剑道的护胸穿上,可李小龙仍然担心防护不够。于是,黄锦铭又撕了不少硬纸箱,将这些碎片填充物一并塞到衣服里。即便如此,那天结束后他身上还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快速移动,图《李小龙技击法》


这些技法动作和真人示范照片汇集成《李小龙技击法》一书,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经典、权威的截拳道专著和训练教材。


李小龙对世界武坛的影响,不限于他创建的“截拳道”(Jeet Kune Do)武技本身,还有一种对当代世界武术的启迪。现代搏击运动中的MMA和UFC等搏击形式均推崇李小龙为创始人。

认识自我,寻找真我


熟悉李小龙的人都知道,他几乎总是笔不离手,即便是电影的拍摄现场也不例外。无论是记录灵感的随笔,抒发情感的小诗,还是发人深省的哲思,你总能在这些沉思、安静、自省的时光中感受在哲学中自由徜徉的李小龙。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在写作,图《生活的艺术家》


在大学期间修读哲学,这段经历开启了他研究世界各大思想家的毕生之路。在他多达上千本的藏书中,便有不少哲学著作。
同对待中国功夫一样,李小龙从不会全盘接受任何一种特定的流派,他未将自己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文化和哲学时代。相反,他如饥似渴地研读过数百部不同门类的哲学著作——西方、东方、古典、现代。

《生活的哲学》中便能看到李小龙对生命、时间、观念、逆境、自由等方方面面的思考。

活着就要创造:活着就要表达,表达离不开创造,创造绝不是单纯的重复。因此,活着就是要借由创造,自由地表达自我。


敏锐与恐惧:如果你总是畏首畏尾,就不可能变得敏锐。


爱不会消失:爱不会消失。若你的爱没有得到回应,它便会回流,抚慰、净化你自己的心。


艺术通往生命的本质:艺术是通往人生的绝对真谛和本质的道路——敏锐的创造行为和积极的赤子之心。


哲学揭示了人为什么活着:我的导师协助我选课时,因我老爱刨根问底,推荐我选择哲学。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人为什么活着。”


功夫是李小龙发挥潜力、与人交流的一种媒介,哲学则是认识自我,获得精神解放的过程。在他看来哲学并非象牙塔中的专业学术,而是每一个人探索人类精神奇旅的门径。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一介武夫”是80年来我们对李小龙最深的误解)

李小龙


时至今日,李小龙依然活在许多人心中,作为崇拜的偶像,作为功夫的启蒙,作为生活的自省。无论时代怎么变,李小龙依然酷到让人着迷的原因,绝不是因他传奇的人生经历。


翻阅他所撰写书籍的意义,已远超对他早逝的遗憾,而是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从这些作品中发现自己人生的转机。



资料来源:

  1. 《李小龙信札》
  2. 《我是李小龙:自述画传》
  3. 《生活的哲学》
  4. 《生活的艺术家》
  5. 《李小龙技击法》
  6. 《截拳道之道》
  7. 《李小龙健身法》
  8. 《基本中国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