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记吃不记打(孩子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妈妈感到愧疚)

记吃不记打(孩子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妈妈感到愧疚)

更新时间:2022-10-03 15:01:19

文/孕妈咪育儿经(原创丨欢迎转载分享)

在毕淑敏的作品《打与不打都是爱》中,开头有一段和朋友的谈话:

自己这一生从来没有打过人,而这时儿子平静地反驳妈妈说不是这样,妈妈经常打的一个人就是“我”,在儿子回答完后,毕淑敏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甚至没有想到打过儿子这一事实。

记吃不记打(孩子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妈妈感到愧疚)


诚然,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宝妈对孩子动过手,或者是气急之下失去理智,或者是认为这是一种教育手段。

但大部分宝妈在对孩子动手之后都会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甚至担心孩子会因此害怕憎恨自己,但实际情况是孩子过一会儿就又会和妈妈撒娇、诉说委屈,一点都不埋怨妈妈打过自己。

因此,很多宝妈便认为孩子太小没记性、没心眼儿,可事实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

为什么孩子被“打骂”后不长记性?不是记性差,原因让妈妈愧疚

心理学家带领团队针对“孩子在挨打后的表现与心理的关系”,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令无数宝妈感到揪心和愧疚。

(1)依靠妈妈寻求安全感,是每个孩子的本能

《儿童心理学》指出,儿童形成的第一个亲子关系,通常是在妈妈和孩子之间形成的,这个关系非常重要。

甚至当孩子还只是一枚小小的胚胎,与妈妈的亲子关系就已经形成了,并且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巩固。因此,孩子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一直都是妈妈,当他遇到危险或者受到伤害的时候,最想得到的是妈妈的安慰和怀抱。

哪怕是被妈妈揍了一顿,在痛哭发泄不满情绪之后,孩子依然会本能地寻求妈妈的怀抱,这是孩子希望通过妈妈的怀抱,来得到安全感的一种本能。

记吃不记打(孩子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妈妈感到愧疚)

(2)孩子对妈妈的那份爱,比想象中的更深刻

依恋理论中提到依恋,是孩童和其照顾者(通常是妈妈)之间所产生的强烈、持久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能使孩子更加亲近和依赖妈妈。

其提出者鲍尔比更着重指出了依恋的发展阶段和其作用机制,这种机制使得孩子在受到来自于妈妈的伤害时,依旧愿意依恋妈妈,即便妈妈打了自己,依然会原谅妈妈。甚至可以说比起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本能之下对父母的爱更加深刻。

(3)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已习惯这种相处方式

实际生活中还有一类情况,就是孩子经常被妈妈打,久而久之,孩子已经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孩子,以为这种相处方式是正确的,认为来自于父母的巴掌是应该的,这一类孩子无疑是让人心疼的。

另外,对于这类孩子来说,肉体上的伤害可能会有痊愈的一天,但心灵上的伤害却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以后的心理发展也会大大受到影响。这类孩子可能平时表现得不在意,但实际上是受到伤害太多,选择遗忘来自父母的伤害。

记吃不记打(孩子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妈妈感到愧疚)

有时候,挨打不全是孩子的错,做父母的也需要及时反省

(1)父母的攀比心理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观察发现一个现象,父母的“攀比”心理直接影响了其情绪,从而对孩子做出打骂的行为,可以说这种攀比的心理,是导致父母控制不住情绪打骂孩子的主要原因。

多数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当然没有错,但当父母发现孩子不如别人家孩子,这种心理上的落差通常就会使父母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打骂行为无疑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2)父母过高的期待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对于那些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总不由自主寄托在孩子身上,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

一旦认为孩子辜负了自己的期盼,父母就会就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完全没有考虑孩子是否也喜欢“自己”的梦想。

记吃不记打(孩子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妈妈感到愧疚)


经常对孩子“拳脚相加”的父母,要想明白这两点,争做合格的父母

(1)父母不需要合格证,但需要提前准备

迎接一个新生命,几乎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令人欣喜的,尽管新生命的到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父母提前做好准备,有的是在仓促之下,甚至有的父母对这个生命的到来不知所措。

成为父母这项工作,不需要经过考核、拥有合格证,但并不意味成为父母之前不需要准备,不仅仅是物质条件上的准备,更多的是心理和行为上的矫正,如何平等看待诞下的新生命?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正确地爱他(她)?

可能有的宝妈,现在已经有动手打孩子的教育习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现在起就改正、学习、准备,成为合格的父母依然不晚。

(2)摆正当父母的心态,孩子不是你梦想的延续

孩子首先是独立的个体,然后才是你的儿女,父母自己没有实现的人生目标,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压力。

父母应该多问问孩子兴趣所在,而不是把自己的兴趣强行加在孩子身上,这样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孩子,都可以活得轻松些。

记吃不记打(孩子真的是“记吃不记打”吗?背后的真实原因,让妈妈感到愧疚)

毕淑敏在文章后续中,反省了自己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并写到以后再也不会打儿子了。

诚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爱是相互的。

但孩子更加依恋父母,渴望父母的关注和爱,因为爱所以在被父母“拳脚教育”之后依然发自内心地原谅父母、依赖父母。

因此,也希望父母们能珍惜来自孩子本能的爱,多和孩子沟通,理解孩子的想法,成为孩子安全的港湾,而不是孩子眼中脾气暴躁的父母。

各位父母,关于育儿你们有什么见解吗?欢迎留言分享,一起讨论。

PS: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和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