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看见"石榴"撩一脚(亦舒《石榴图》:在浮世若梦中,做一个温柔的抵抗者)

看见"石榴"撩一脚(亦舒《石榴图》:在浮世若梦中,做一个温柔的抵抗者)

更新时间:2022-10-02 04:33:42

每一个人在年轻时若遇到亦舒的小说,恐怕都会狂热地爱上。

这种爱,往往建立在先被师太某些的惊世骇俗的"言论"震碎了固有三观,继而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与印证后,重塑了自己的认知,对亦舒小说中的价值取向深以为然。

看见

前段时间,Lonelyv写了不少亦舒经典之作的书评:有近几年因影视项目推进而"翻红"的《我的前半生》、《流金岁月》,亦有作者开笔以来流传度最广的作品,如《喜宝》、《印度墨》等。

不得不说,师太的号召力真不是吹的,凡是涉及她的作品的讨论,不出意料地热度很高。

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评论区,最多的留言是这样的:呵,亦舒,她最三观不正诶。

看见

还有人说:亦舒就是最爱写那些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没有一点点抵抗力的女孩子,然后再"巧舌如簧、义正言辞"地为她们辩驳。

看见

作为资深书粉,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像《喜宝》中的姜喜宝,《印度墨》中的刘印子(以李嘉欣为原型),《流金岁月》中的朱锁锁,都拥有毋庸置疑的美貌,也确实都为了更好的生活境遇(当然,你也可以说为了钱)而出卖自己,做了权势男性身边小半辈子的"金丝雀"……

这样看来,真不能说对师太的指摘毫无依据。

看见

然而,"正"的三观,或许这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是喜宝,还是勤勤?

亦舒不写靠运气垂怜而谋生求爱的大赢家。每个亦舒女郎,或许道路不同、选择不同,但她们所获得最美满的结局,也不过是种瓜得瓜、求仁得仁。

这是我理解的最正的三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看见

但我也理解那些在看过上述所列的几部师太最"出圈"的作品后,因深觉"单调"而大失所望的读者;对此,我想推荐给你们的,是同为师太所著的一部相对小众之作,《石榴图》

《石榴图》,这本小说从名气上来说,只能算是师太长长短短共计三百多部小说中的冷门作品。相比之同为"众里寻他系列"的小说,《胭脂》和《圆舞》的知名度都高于它不少。但是,这不代表它的可读性不好、精彩程度逊色于任何一部名作。

看见

如果说,《石榴图》算是亦舒作品中的一粒遗珠,那估计恰恰输在了它三观可真是太正上了!

女主角文勤勤,相貌清丽不至妖冶,出生清白不至奢靡,一句让人最印象深刻的座右铭就是:卖假画是一回事,请枪手是另外一回事,但,文勤勤不出卖自己。

看见

和毁誉参半的『喜宝语录』形成鲜明对比,正气爆棚的『勤勤语录』估计属于那种下至18岁上至81岁都要夸一句"睿智通透"的警世名言。

咱们一起来感受几段——

  • 谈友情:有时我们忘记朋友它是凡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别把他们看作不会妒忌的圣人。
  • 谈亲情:吃过苦的人,处世总大方一点。我们知道,幸运并非必然,社会并不欠谁什么,亲友原来可以这样残忍。
  • 谈工作:薪酬已经足够凉薄,再做得不开心,损失更大,不如高高兴兴地尽力而为。
  • 谈处事:真正在生活的大前提下,倘若不肯受一点点委屈,那么,更大的委屈会跟着而来。
  • 谈成功:世事往往如此,一个人上去,多少人在地底下做他的陪衬。成功的人总有他的理由,因为成功了,失败的人想找个自圆其说的借口都没有。
  • ……

看见

文勤勤很正,但不会正得无趣、正得平庸;相反,她经历的故事,其实更加离奇,她面临的诱惑,其实更加噬人。


是假,还是真?

《石榴图》的故事并不复杂:

熟悉国画的人大约都知道,石榴图本是画家张大林的一副水墨名画,被赞"既有唐宋元人的笔意,又有明清的八大遗韵",艺术价值高,市场价自然也不菲。

看见

正因为名声大,临摹者的习作甚多,而市面上的以假乱真的赝品也不在少数。

已故画家文少辛之女文勤勤,迫于维持和寡母的生计,就要卖掉一幅父亲生前收藏、但大家都明知是假画的《石榴图》。

勤勤没想骗人,所以本来只是想用画讨得一点糊口钱,然而,这幅画竟机缘巧合下竟卖得二十五万的天价,由此她结识了买画之人——著名的檀氏集团的首脑人物,檀中恕。

文勤勤的"奇遇"自此开始。

看见

虽也喜爱涂鸦两笔、但对艺术没甚天分的文勤勤,本是个在杂志社画插画的小职员;

但背靠资历和财力都十分雄厚的商业集团的檀中恕,却要签约文勤勤至旗下的檀氏画廊,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地捧红她:培训她,包装她,给她最好的经纪团队,为她在国外办画展,举行记者招待会,甚至各大权威报纸上都是连篇累犊的赞颂文勤勤"才华"的文章。

可以说,只要此时文勤勤予以配合,就可彻底告别过去清贫不得志的生活,一脚踏入过往闻所未闻的阶级,坐拥万千财富和令人艳羡的地位——然而,勤勤不傻,为什么是她呢?这一切声名财富背后的代价,又是什么呢?

看见

原来,在檀氏画廊这个对外界十分封闭的巨富财阀中,每一代主人在离去前都要指定一位自己的"继承人",与自己的现任丈夫/妻子结婚(即使他们年岁相差大,且并不相爱)。

这种有些瘆人的"传位方式",就好像另一个人代替自己延续了生命。

如今的画廊主人,实际上是檀中恕背后的一位叫"廖怡"的女士。她在病入膏肓之际要找下一位"继承人",选中的正是和自己相貌十分相像的文勤勤。文勤勤如接受这样一切安排,就必须与檀中恕结婚,一同掌管巨额财富。

看见

这是一个外人初闻可能觉得变态、恐怖的连环套,但因为有实实在在的利益可图,这么多年中能断然拒绝的人实在是少数;在文勤勤以前,无论是廖怡,还是檀中恕,都从"接受资助"伊始而感知到资本的力量,一步步泥足深陷。

勤勤知道,"如果答应,她会得到整个世界;可是,勤勤宁愿回到以前的生活。"

最终,看似最不惊人的文勤勤却做了闭环链条中的破局者,她不仅坚守本心、全身而退,而且以自己的拒绝,为身边的家人、挚友和事业伙伴的人生都带来了启迪和改变。

看见

《石榴图》这本书开始,看似故事离奇散碎,但实际有一个足够鲜明的主旨命题:真和假

  • 在檀氏画廊看来,廖怡是真,"继承人"文勤勤是赝品;
  • 在勤勤看来,檀氏给到的诱惑是真,代价是自己从此要做一个"假货";
  • 论创作的天分和才华,杨光(勤勤前同事,后为勤勤捉刀的"枪手")是真,勤勤是假;
  • 勤勤卖给檀中恕的《石榴图》,在故事伊始是张假画,但到了结局竟然被认为可能为"真迹"……
  • 就连勤勤"成名"后,原本门可罗雀的家中充满忽然热络起来的亲朋,他们曾经的冷漠是真,如今的追捧是假,到最后真真假假中已然难辨自己的态度了……

看见

《红楼梦》中说: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亦假时假亦真。

或许在真和假之间总有混沌之处,尤其是在刻意营造出的颠倒和谄媚的氛围中让人难以分辨,甚至误以为自己的"力量"足以指鹿为马;但在真和假中,一定有永恒的界限和无法跨越的壁垒。

看见

文勤勤的难得之处在于,她是这个全员迷失的游戏中,始终尊重了真假之间的界限与壁垒的人,所以,也是她,凭借清醒和自省走出了这座处处是诱惑的“心迷宫”。


是顺从,还是抵抗?

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大家再耳熟能详不过的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

看见

亦舒在《石榴图》中写过既看起来相像、细细品来又截然不同的一句。

文太太(勤勤的母亲)对女儿说:上帝一早就准备好了,他把所有适龄女孩排成一行,每人配给一只盒子,盒内装满喜怒哀乐,名利得失,婚姻恋情,分量各有不同,但式式具备,每个女孩子都得到一盒,那就是她的一生际遇。

表面来看,和阿甘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相比,《石榴图》无疑暗示的是一种"命定论"的论调;实际上,在主人公文勤勤的身上,却体现的是一种表面顺从天意、内里保有抵抗的态度。

看见

我更想把她定义为一个面对诱惑温柔的抵抗者。

对于一个穷过困过的年轻生命来说,名利场的召唤,绝不仅仅是虚荣,而是绝境逢生,就像是希腊神话中人面鱼身的海妖塞壬的歌声,那是让人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是走进一个未曾踏足过、看起来五光十色的世界的机会。

看见

文勤勤缺过钱,一度做着自己不喜欢但尚有薪水养家的工作,偶尔还得出卖自尊赊几个钱贴补,所以面对檀氏的合约,她虽已有疑心背后的目的,但几乎没怎么犹豫就接受了。

但在得到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理想中的培养机会后,她逐渐知道了鲜花后蕴藏的阴霾,见识了在阴霾后生活的这群人即使都不缺钱、但也都不快乐。

看见

文勤勤有走在危险和沉沦的边缘的时刻,但她固守本心让她从未放弃清醒自持,温柔地告别了"机遇",抵抗了成为名利的奴隶,回归自己庸碌但平静的生活。

顺着天意做事,逆着诱惑做人,做一个温柔的抵抗者——这是在完全的顺从与决绝的抵抗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看见

从小说塑造人物的角度来说,我们想看到的一个"正"的主人公,不是永不出错的道德模范,而是有挣扎、有徘徊但最终做出了出乎意料但符合逻辑的选择的立体人物;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文勤勤"又无不贴合于你我身边的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真实人物的选择之一。

看见

这就是师太用笔和处事的高明之处。


看见

拿《喜宝》、《印度墨》等和《石榴图》对比来看,师太似乎构建了一场关乎人性和命途的实验,其内涵的核心问题,甚至可以恒古地流传下来,问每一个正值美貌和青春的女孩:

多么高昂的筹码,你愿意出卖你的青春来换取?

我们很难指责像姜喜宝和刘印子这样选择和魔鬼做交易的女孩子,但无疑文勤勤的选择指向了我们大多数人认可与理想中的人生。

看见

"真是公平,每个人都年轻过。真是不公平,每个人都会老。"

文勤勤奇遇记至此为止;更广袤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从年轻通往老去的过程中,或许都会有面临同样抉择的时刻。

你,又会走上哪一条道路?

看见

图文无关。私心觉得,诗诗很有《石榴图》中文勤勤的狡黠又淡然的气韵~

(全文完)


看见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配图源自网络,如侵立删。

(作者是货真价实的在读法律硕士哦,热衷维权和发函,友情提醒抄袭洗稿者:请谨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