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乐群足球队(此人曾任亚足联秘书长9年,国际足联副主席4年,缔造了国足神话)

乐群足球队(此人曾任亚足联秘书长9年,国际足联副主席4年,缔造了国足神话)

更新时间:2022-10-02 03:28:14

在当今,有人说中国足球是个“笑话”,而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足球却连续4届蝉联东亚运动会冠军,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神话。缔造这一神话的人物就是被誉为“亚洲球王”的李惠堂。

乐群足球队(此人曾任亚足联秘书长9年,国际足联副主席4年,缔造了国足神话)

初入球场

1905年,李惠堂出生在中国香港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就喜欢踢足球。5岁那年,他从香港返回祖籍广东读私塾,带回来的几个足球很快就被踢烂了。正在发愁无球可踢之际,他突然发现院子里的柚子树上挂满了柚子,这岂不是现成的“足球”?喜出望外的李惠堂飞快地爬上树摘下柚子踢起来。球是有了,但哪里可以当作球门来射呢?他反复打量后发现,家里侧门旁边有一个拱形的狗洞,恰好可以用来当“球门”,便不亦乐乎地练习起来。很快,树上的柚子被摘光了,他又脑洞大开地用布扎成“袜子足球”继续练习,硬是把那个狗洞“扫射”得锃光瓦亮。就这样,在老家的五六年间,李惠堂不仅长成了少年,球技也进步飞快。

11岁那年,李惠堂被父亲接回香港,就读于英国人开办的皇仁学院,父亲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成为生意上的接班人。而李惠堂对做生意没有丝毫兴趣,一门心思想要踢足球,为此没少挨父亲的板子,但这并没有阻挡李惠堂踢足球的热情。他跟父亲玩起了“躲猫猫”,一逃离父亲的视线就去练球,并发誓要成为驰名香港的南华足球会的一员。

1922年,17岁的李惠堂背着父亲参加了南华足球会的选拔赛,本以为能进入甲组,可是由于技艺不够精湛,最终被实力最弱的乙组乙队勉强接纳。不服输的李惠堂此后更加勤学苦练,一年之后就晋级为南华乙组甲队的主力球员,司职前锋,并最终以娴熟刁钻的球技,赢得了“球怪”的称号。看他铁了心要踢足球,当初极力反对他的父亲逐渐改变了态度,还成了他的铁杆球迷,以至于后来李惠堂在香港的每一场比赛,他的父母都会到场观看助威。

乐群足球队(此人曾任亚足联秘书长9年,国际足联副主席4年,缔造了国足神话)

1923年5月,李惠堂和香港南华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以5:1横扫日本队获得冠军。决赛中,李惠堂近距离大力射门,击中了日本队门将的胸部致其口吐鲜血,“李铁腿”的绰号自此不胫而走。由于南华队的出色表现,现场观战的澳大利亚足总邀请球队于同年8月访澳。在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的比赛中,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便“梅开二度”,接着更是上演了中国人在国际足球赛中首个“帽子戏法”,轰动澳洲。澳洲媒体称之为“中国足球神童”,香港报刊则以特大号标题冠以李惠堂“球王”的美誉。

扬名立万

1925年,李惠堂从香港来到上海,担任复旦大学足球队教练,不仅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也为上海带来了空前的足球旋风。

那时的上海,水平最高的足球比赛是“斯考特杯”足球赛。赛事由上海足球联合会于1902年发起,按照欧洲惯例进行,每年10月到次年4月为赛季。由于国足实力较弱,比赛的前三甲完全由西方商人队、外国巡捕队等外国人组成的球队霸占。李惠堂决定改变这一局面。

到了上海后,他先是加盟上海乐群队,后来与上海中华队合并组建了乐华队。1926年,他率队参加“斯考特杯”足球赛,以4 :1的悬殊比分,击败了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某球队,不仅创造了中国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比分记录,还一举扭转了上海足坛由外国球队霸占的局面。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越战越勇,囊括了“西联会甲组赛、高级杯、中国足联甲组赛”等当时上海足坛顶级赛事的冠军,轰动了整个上海滩,以至于人们喊出了“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的口号,其扬眉吐气之余饱含由衷的骄傲与自豪。

乐群足球队(此人曾任亚足联秘书长9年,国际足联副主席4年,缔造了国足神话)

1927年5月,李惠堂领衔的“中华民国”足球队再接再厉,参加了在菲律宾举办的第七届远东运动会,在与菲律宾队的决赛中,李惠堂上演帽子戏法,以5 :1的悬殊比分获得冠军。此后,他担纲队长的中国队在第八、九、十届远东运动会,连续斩获足球金牌。李惠堂因为出色的表现,1928年被亚洲足协评为“亚洲球王”。

称霸亚洲之后,李惠堂并没有满足,而是积极寻求更广阔的舞台。1936年,李惠堂率领球队远赴柏林参加奥运会。由于国民政府资金短缺,他们只能靠沿途比赛的门票收入作为路费和参赛费用。李惠堂和队友先后在越南、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6个亚洲国家进行了27场比赛,取得了23胜4平的战绩,一路征战到了柏林。由于舟车劳顿,中国队在首轮比赛中即遭淘汰,但李惠堂的个人表现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评价他“盘带犀利、禁区外的远射令人生畏,把足球踢成了艺术……”李惠堂和中国足球在全球赛事上第一次亮相,就让世界刮目相看。

气节为大

虽然有了很大名气,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李惠堂很有原则。1941年香港沦陷后,日本人、汪伪政权先后邀请他代表日本踢球和主持伪政府的教务工作,但李惠堂坚决拒绝了,他深知踢球事大,民族气节比天大。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逃离日本人的魔爪,辗转回到老家组建了“五华足球队”和“航建足球队”,积极开展“体育救国”活动,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举办了138场巡回义赛,并将筹集到的资金悉数捐出,用以抚恤战孤、救济难民。

日本投降后,李惠堂返回香港,继续投入挚爱的足球比赛中,直到1948年挂靴退役,转任足球教练,同时还创立了华人足球裁判委员会,并从事足球理论研究及电台足球评判员等工作,先后出版了《足球技术》《足球裁判》等相关书籍,为中国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1954年亚足联成立,李惠堂成为首任秘书长并任职长达9年。随后,他担任亚足联副主席,其间还荣任了4年国际足联副主席,是华人在国际足坛达到的最高职位。

乐群足球队(此人曾任亚足联秘书长9年,国际足联副主席4年,缔造了国足神话)

由于李惠堂对足球的突出贡献,1976年8月13日,联邦德国《环球足球杂志》组织世界球王评选活动,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德国的贝肯鲍尔、阿根廷的迪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成为中国足球有史以来入围世界球王的第一人。

李惠堂在没有经验丰富的外籍教练加持,没有频繁的国际交流磨砺,更没有天价酬金落袋的情形下,凭着对足球的痴迷和热爱,缔造了令人叹服的神话,成为中国足球的传奇,实在令人敬佩。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刘志坚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