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更新时间:2022-10-02 02:19:16

9.5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医生论文造假几时休?| 图源:pixabay



编者按


“Publish or Perish”,[1]中文意译或许可参照莎翁的名句,“是生存还是毁灭”?这句本是形容科研人员的话,套在中国医生的身上,似乎也不违和。长期以来,因为职称晋升的需要,一些医生被迫而不是从真正解决问题出发做科研,不仅论文质量堪忧,造假事件也时有发生,养活了一批地下 “论文工厂” 以及靠中国作者牟利的 “掠夺性” 期刊。医生造假如何遏制,职称制度改革如何深化,依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撰文 | 邸利会

责编 | 钱炜


  

又一次?


最近,中国医生又一次以批量论文造假引发了世人的关注。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图1 2022年8月16日,用百度搜索关键词“中国医生 论文 造假”,得到41万篇结果。


Retraction Watch 报道[2],今年4月发表的一篇预印本文章称,找到了810篇晶体学方面的文章,种种证据(包括图片复用、无关参考文献集中粘贴引用、奇怪的电子邮件地址等)显示,可能由某个 “论文工厂” 伪造。这些文章的发表从2015年一直延伸到2022年,涉及到Taylor & Francis(204篇) 、Springer(154篇) 、Elsevier(88篇)等多家出版社的多本期刊。更让人吃惊的是,这810篇文章全部来自中国的医疗机构。当前,涉事的晶体学数据库、部分期刊已经在进行调查,如果属实,则不啻是中国医生论文造假的又一大案。


中国医生论文造假由来已久。笔者通过搜索引擎梳理(见文末附表)后发现——早期只是个别医生遭到同行、同事、学生举报,如2010年,网友 “中大学子” 偶然间用 “反抄袭” 软件发现《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在13年内遭到了16家机构25人的6轮抄袭。


之后,开始出现不法分子办假期刊骗医生钱的情况,或者医生找个人或 “中介” 机构代写、代发文章,医学论文制假 “产业” 由此蓬勃发展。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3月,符莉夫妇被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案情披露,从2004年开始,他们成立公司招聘员工进行专门培训,设立数十个网站发布征稿信息,假称其学术报刊是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诱骗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其投稿。再比如,2014年,还有一位名叫周健的医生通过代写代发论文谋利,范围涉及全国,获利近百万元,这些论文主要用于各医院医生评职称、申请课题经费及少数毕业论文所需。


再往后,部分国际期刊开始大规模撤销中国医生的涉假论文。这些论文大多因 “伪造同行评议” 露出了马脚。如2017年4月20日,Springer Nature发布撤稿声明,撤消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于2012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107篇论文,涉及524位作者,125家中国研究机构(大部分是国内各大医院)、4家国外研究机构。


如果说 “抄袭”,“编造数据” 还属于常规的造假手段,花钱请枪手、 “论文工厂” 写标书、炮制论文则是彻头彻尾的欺骗,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涉事医生实际上没有参与任何的科研活动。然而,由于 “论文工厂” 本身的隐秘性,来自中国的 “论文工厂” 论文究竟有多少篇,其中中国医生为作者的占多大比例,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数据。


2021年2月16日,Retraction Watch 在论文撤稿的原因中专门增加了 “论文工厂”(Paper mill)类别。《知识分子》在2022年8月23日搜索该类别,共得到1344篇论文,几乎全部来自中国,最早的一篇发表于2007年6月12日,三位作者的单位均属于大连医科大学(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如果按照这些论文发表的年份统计其篇数(见下表),同时考虑到撤稿的延迟,可以看出,“论文工厂” 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暨南大学学报》编审王景周也曾对 Retraction Watch 数据库的论文工厂论文类别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在截至2021年7月31日的累计526篇论文工厂论文中,均有中国作者和单位参与,主要来自医院,尤其是高校的附属医院。


《自然》杂志曾在2021年4月21日的一篇报道中统计,被 “外部侦探” 列为 “可疑” 的 “论文工厂” 论文总数超过1300 篇。该报道也提及来自美国加州的学术诚信分析者 Elisabeth Bik 等人的调查结果——在他们2020年1月发布的412篇论文中,很可能来自同一个 “论文工厂”,半数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院校的附属医院。[3]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在2020年5月发布学术撤稿和 “ ‘论文工厂’ 集成检索系统” Amend,收集整理了期刊官网发布的关注、勘误和撤稿声明,学术社区(如PubPeer)的同行质疑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官方通报内容,得到2万余篇“问题”论文,其中涉及到论文工厂的占7%,为1702篇,其中生物医学领域是重灾区。


此外,一些打假人士和研究者也曾总结过 “论文工厂” 论文的一些特征,这使得发展人工智能算法主动识别 “论文工厂” 论文成为可能。[4,5,6]利用这些算法挖掘历年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见下图), “论文工厂” 论文从最早的每年几篇,逐年增多,到2014年已到每年百篇以上,2018年后更是到了每年千篇以上。鉴于2022年还未结束,且 “问题” 论文从发表到曝光有一定延迟,不排除2022年再创新高。此外,如果累计SCI “论文工厂” 论文,来自医院的占比也很高(达67.5%),可见医学领域确实炮制了大量的论文工厂论文。更为可悲的是,在全球医院发表的SCI “论文工厂” 论文中,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的医院。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图2 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挖掘后得到的历年发表的“论文工厂”论文相关数据。“论文工厂”数据来源于知名学术诚信社交媒体,这里仅统计了发表在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如果论文中单位署名中有医院,则把该篇论文认定为医院发表的论文,如果其中有一家中国医院,则该论文认定为中国发表的论文 | 数据来源: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分子》制图


迄今为止,在社交平台、搜索引擎、购物平台上搜索 “医生 论文”,依然可以看到数量不菲的 “广告”。这些服务不见得就一定是 “论文工厂” ,但从过往的经验看,有些恰恰是掩盖在看似正规的论文润色等服务之下。据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披露,中国买卖论文在2009年已经达到10亿元的规模。但在今天这一产业达到了怎样的规模,并没有一个数字。


“我发现基本上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的 “论文工厂” ,大多数在2012年左右开始大规模的去做,这是一个起点,接下来国家出台的一些对论文的奖励政策,又起到了一个刺激的作用。论文需求量比较大, “论文工厂” 就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在2015年底,多部门发布《发表学术论文 ‘五不准’》的时候,中国已经明确感知到 “论文工厂” 的存在,但其实这个文件真正发挥的约束力是比较差的,这样一来,“论文工厂” 的文章继续有一个高的走势。” 王景周告诉《知识分子》。


浮出水面的 “论文工厂” 论文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从过往的经验看,这些论文最初被暴露往往依赖于少数打假人士、期刊编辑的 “偶然” 发现[7],政府层面的系统性打击还不够。


《知识分子》统计,自2021年6月3日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其官方网站开设医学科研诚信专栏,迄今已经披露了14批次的调查处理结果,涉及321篇医学论文,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的144篇,约占44.9%。


同时,据 “网信中国” 公众号2022年7月31日消息,2022年上半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执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包括依法关闭 “修改宝网” “万三原创网” “论文网” “创米网络网” “毕业设计论文网” “日语论文网” 等一批从事有偿论文代写代投非法中介服务网站。[8]


不断增多的医学论文造假养活了 “论文工厂” 的地下产业,也让一些审稿不严、甚至专门赚版面费的 “掠夺性” 期刊挣得盆钵满满。


据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2021年底发布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在纳入的35本期刊中,医学类期刊就有20本,其中高预警等级期刊3本,中预警等级10本,低预警等级7本。高风险预警旨在抑制学术不端问题,如批量造假论文涉及的 “论文工厂”;中风险预警表示期刊的作者群和读者群的国际化程度低,以及论文处理费不合理;低风险预警的期刊存在期刊发文量很大、短期内发文量激增的情况。


“科研圈” 通过这35本期刊的官网,获得了其中31本期刊的单篇论文的最高发表费用。结果发现,超六成的期刊(22本)单篇论文的最高发表费用超过 2000 美元(人民币 1.2 万元),中预警等级医学期刊 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的单篇论文发表费用最高,可达4100美元(约合人民币 2.6 万元);仅有 5 本期刊的论文发表费用低于1500 美元(低于1万元)[9]


高版面费之下是某些预警期刊惊人的发文量以及中国作者的文章数占比。有研究者曾对2020年底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65本期刊(医学26本)做过统计分析,年发稿量为500篇以上的期刊高达80%,近一半期刊的年发稿量超过1000篇,有5本期刊的发文量甚至超过5000篇;其中,中国来源的文章占比超过50%的期刊有25本。[10]如果粗略的以20本医学预警期刊,以年发稿量1000篇,每篇2000美元计算,付出的成本将高达4000万美金(按汇率1:7计算,约2.8亿元人民币)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图3 部分期刊中国来源的文章占比超过了50% | 截图来源:参考资料10


“学术期刊预警名单最初主要针对国内科研管理部门或科研界几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科研经费外流到了一些学术质量不那么高的期刊,一些甚至基本上来稿就收,只要花钱就给你登,有的期刊90%都是中国科研人员的文章,商业化行为太严重了。科研界在这方面的争议也很大,经常说我们每年要有二点几亿甚至说有十几亿的科研经费外流。我们做了预警期刊后算了笔账,单单某本期刊2021年在中国就少收了7000万。”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杨立英研究员告诉《知识分子》。


为了职称


医生论文造假并非偶发个案, “论文工厂” 、掠夺性期刊为代表的产业规模惊人,造成这一切的体制性原因早已清楚,至少在2008年,行业内就已经在讨论 “医生该不该取消职称”,几十年来这一话题已经继续讨论了无数遍,沦为了 “老生常谈”。[11]


2010年,《人民日报》已经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医生造假除了个人的道德问题,扭曲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重要原因——


“近年来,医疗界出现一股论文崇拜风,各级医院争相打造 ‘研究型医院’,盲目攀比论文数量。于是,医生被逼上了人人搞科研之路…… 为了赢得学术地位,同时获得科研经费,各级医院都把论文列为医生考核的 ‘硬指标’。无论哪级医生,要想晋升提拔,必须先过‘论文关’。哪怕医术再高,如果没有论文,肯定一票否决。甚至连乡镇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也给医生下达论文任务。愈演愈烈的 ‘论文热’,倒是养活了一批低水平的医学期刊 ……更有甚者,在一些偏远山区的乡镇卫生院门口,连电线杆上也贴出了代发论文的广告。由此可见,‘论文崇拜’ 不仅没有促进学术繁荣,反而制造了大量学术垃圾,导致粗制滥造、抄袭剽窃之风泛滥。”


中国的医生的职称主要有三个级别,住院医是初级,主治医师是中级,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属于高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薪资,以及是否能开专家门诊等资格。而在这条职称晋升的路上,一般来说,有怎样级别的论文,是否拿到过科研基金等科研方面的考核非常重要。


在以 Elisabeth Bik 为代表的学术打假人士揭露中国医生论文造假后,一位医生匿名给他们写信,央求 “手下留情” 不要再进行曝光,因为在当下的体制下,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做研究,但如果没有论文,就无法晋升,如果不晋升就无法养家糊口——


“只要这个体制不变,游戏规则不变,编造数据的类似行为就不会停。这次你曝光了我们,也许我们会丢了工作。为了中国整个的医生群体,尤其是年轻医生,请三思。我们真的没什么选择,请手下留情!”


gmr是什么职位(中国医疗界为何治不了自己论文造假这个“病”?)

图4 以Elisabeth Bik为代表的学术打假人士收到的来自中国年轻医生的匿名信 | 图源:forbetterscience


让大量的医生为了晋升而写论文可谓中国医学的 “奇观”。在国外,比如美国,因为大部分医生并没有职称,自然也无需为了 “晋升” 而写论文。“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绝大多数临床医务人员没有职称。美国有注册的医生60余万,有职称的不到5%。” 北京大学原法学院教授孙东东告诉《知识分子》。


大部分美国医生在私人医院或诊所工作,不会再有职称升迁,主要的工作就是看病;剩下的会到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工作,其职称和大学其他老师一样,包括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他们除了看病治疗还担负医学院学生教学,住院医和专科医生的培训等任务。通常来说,前者比后者的收入要高。


多位专家告诉《知识分子》,他们并不赞成所有的中国医生都要搞科研,只有医学院的附属医院里面的医生,如果感兴趣,有能力,可以做科研。孙东东就建议说,除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的直属附属医疗机构以及部分承担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科研任务的非直属医疗机构内的少数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医务人员保留现行的教学、科研专业技术职称外,其他所有的从事临床医疗的人员可以取消现行的临床医疗专业技术职称。


有研究者指出,中国医生的职称制度源于计划经济时代人员管理的需要,与行政干部的行政等级制度、工人的技术等级制度共同构成了政府管理人员的工具,被嵌入在人员聘任、薪资待遇共同构成的人事制度体系中。该制度的本质是行政管理系统掌握着专业人员能力评价和生涯发展的关键控制权,是行政管理型社会的一种管理手段。虽然这种制度在2000年之后有所改进,但本质属性并未发生改变[12]


孙东东介绍说,中国现行的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起源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文革”刚结束,为了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鼓励医务人员对外交流、搞科研,设计了以职称外语考试、发表论文数量为评价标准的职称考评制度。


“这一制度运行到今天已近四十年,实事求是地评价,百弊而无一利。” 他说。


近些年,国家医疗领域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正尝试做出改变,如在2017年,中办国办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部分省市三级医院也在试点高级职称自主评审。但对于大部分医生来说,他们还不得不为了职称而发论文。


做什么科研?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院长陈国强也时而收到是否需要发论文的电话,为此常哭笑不得。他告诉《知识分子》,自己一直反对所有的医生都得做研究,更不认为县医院甚至乡镇医生都要论文,这是不正常的。即使所谓的三甲医院也存在极大的地区差别,也不一定要求他们的医生都要从事研究。


但他表示,也不能以一概全,不能说医生就不要做研究,在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医生应该从事科学研究。但即使是这样的医院,也不是说100%的医生都要从事基础科研。个人的能力、兴趣不同,多数不太可能是全方位的。有部分人既擅长临床工作和开展临床研究,也喜欢基础科学研究,还愿意去培养人才,参与一些教学。“这类人才在附属三级甲等医院约能达到20%,这个医院就很厉害了,但我们现在强调的是100%做科研,并且多数都是基础研究,这就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他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神经再生转化中心负责人周峰泉告诉《知识分子》,即使是医生选择做科研,也可以有三个类别,不一定非得是基础科研方向:一是阅读文献了解最新的科研进展,这难度不大,花费时间少;二是回顾性科研和前瞻性科研,属于临床上看某种药物或者方案的好坏;三是基础医学科研,花费时间最长,需要正规的科研训练和专业的实验室设备。


“医生评职称,文章可能比较容易量化,更显公平,但应该对临床医学文章一视同仁。我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时候,系里正教授的文章都很多,系里专门为他们配备了专业编辑,但大多数是属于临床方面的文章,影响因子也不低。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对临床医生职称升迁,特别是高级职称,一般会有基础科研成果的要求,如文章和国家级科研基金。客观地讲,这样的评审标准有点强人所难,需要有所调整或改变。” 周峰泉说。


然而,已有研究者指出,当前医生职称晋升考核体系要求医教研全面发展,由于论文、课题等科研指标易于量化,导致 “重科研、轻临床”。他们认为,应该明晰各条路径的晋升标准与路径,允许医生根据自身兴趣及专长进行职业路径选择,“激励医生充分发挥潜力,人尽其才,没必要使所有医生只走一条医教研全面发展的 ‘独木桥’。” [13]


周峰泉进一步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为例介绍说,虽然临床教授和基础科研教授的晋升由同一个评审委员会评审,但评审标准不同。具体说来,对于基础科研的教授,最重要的是发表的文章,领域内的学术地位以及科研经费;而对于临床教授,除了文章,科研经费并非必需,更为偏重临床水平,比如是否发明过新颖的治疗手段,有无参与新药开发中的临床试验,有无被其它医院邀请做会诊,是否是治疗某些疑难杂症的知名专家,有无担任学术机构领导职务等。


“我们还缺乏层次化的更合理的这种体系。”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某三甲医院医生A告诉《知识分子》,“有时候我在专业领域做的很好了,都可能晋升不了,因为没有拿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个评价体系是有问题的,但谁敢去破这个 ‘冰’,敢不敢在医院破这个 ‘冰’,就要看医院的魄力了。上级部门对医院有考核,医院也受很多排名的影响。”


A所在的医院对于医生的评价较为综合,科研、临床和教学都有要求,但他能感觉到,周围大家对于科研的投入是越来越多。“很多人为了晋升,都有一个很痛苦的投入。有的人是因为确实缺乏科研能力;有些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科研没兴趣,当医院要求他完成更多任务时,就会不开心;有的人是为了要更多的东西,比如追求更高的学术地位。什么时候在谈论科研的时候,不是谈论几篇文章,谈论影响因子,能够去谈论真正做的东西有没有意义,有什么贡献,这个时候就对了。”


“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医院没有很好地形成整体科研生态,没有真正建立求真、求实、求静的科研文化,尤其缺乏科学精神。为了职称和名誉地位而申请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的现状必须得到改善。唯有这样,才有可能发挥破’五唯’的积极效果,真正推动医学科技进步。” 陈国强说。


在评价体系刺激医生不得不重视科研的大背景下,中国医生发表论文的数量逐年增多,英文论文已逼近4万篇。[3]孙东东说,[14]目前中国公开发行的各类医学学术刊物有1100多种,涉及18个学科领域,核心期刊有586种,年发表论文总量近10万篇。


“这10万篇文章,为人类医学进步作出贡献的屈指可数。” 孙东东告诉《知识分子》。中国的医生和医学界似乎正在渐渐地迷失自我,忘记了发论文最终是为了什么。


附表 历年医学领域涉嫌论文造假事件部分相关报道和评论

2006年6月,同济大学经过对“杨杰学术造假事件”深入调查后,日前做出决定:终止与杨杰2007年7月到期的聘用合同,解除其同济大学教授任职职务的聘任,杨杰将不再担任任何教学事务。

生活报,
https://news.sina/o/2006-06-22/12029270739s.shtml


2006年4月21日,深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曾延华实名发表题为《谁来切实管管医疗行业的医疗质量、医疗法规、学术论文造假和医疗乱收费?一个美国回国士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医疗一年实名投诉无门的经历》的文章,列举了同科室的同事兼上司陈建良陈建良7例手术有6例死亡;违反规定中饱私囊,收取一患者家属红包;利用任意捏造的手术效果和资料做论文,用造假的学术论文换取职称晋升和职务等例子。

南方人物周刊,
https://news.sina/s/2006-12-19/172211833292.shtml;

法制早报,
http://news.sohu/20061022/n245932786.shtml


面对论文和临床工作的矛盾,60%的医生选择以临床为主,或者科研暂缓。一位受访者说,2004年,他所在的医院因为没有省级的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进三甲时被一票否决。此后,院领导为医院发展提出医、教、研一体化的方针,“逼”着医生“搞科研”,制定了很多政策,包括与晋升职称、发放高级职称人员津贴挂钩。“金钱刺激等措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些人开始造假,花钱打通各个环节,结果获省级二等奖,院里大肆表彰。”

中国青年报,中国医生徘徊在临床和论文之间,
http://zqb.cyol/content/2008-04/04/content_2131656.htm


基层医生评职称可不要论文,
https://news.sina/o/2009-11-03/083516544735s.shtml?from=wap

长沙晚报,
https://www.chinanews/jk/jk-hyxw/news/2009/11-03/1945203.shtml

南京晨报,社区医生评职称将不看论文英语,
https://news.sina/o/2009-01-14/080915031187s.shtml


《自然》早在2010年就指出了对中国科研论文造假日益严重的担忧。该刊称,中国政府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所知名研究机构的6000多名科研人员中,有1/3的人承认剽窃、伪造或编造学术文章。


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檀德馨和浙江省平阳矾矿医院潘芝芬发表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年第13卷第6期的《刮宫术后宫腔粘连185例分析》一文,13年内遭到了16个单位25人的6轮抄袭。浙江在线,
https://www.chinanews/sh/news/2010/03-25/2189447.shtml;人民日报:让医生摆脱“论文枷锁”,
http://news.66wz/system/2010/04/08/101807217.shtml


2011年3月1日东莞市卫生局受省卫生厅指派,成立调查组进驻东莞市中医院,就该院超声室医生林家东申报高级职称医学论文造假一事进行调查。南方日报,
https://news.sina/c/2011-03-03/160122046834.shtml


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兼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王志国因论文造假,被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其兼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药物研究所所长职务。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与王志国合写的两篇论文,3个月前已被国外期刊撤销,质疑者称杨可能据此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身份。

新华网,
https://health.ifeng/news/news/detail_2011_09/07/9004584_0.shtml

南方都市报 ,
http://www.mnw/news/china/38213.html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的相关负责人,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查询到,《医学信息》杂志2010年共发表论文4284篇,其中1789篇存在学术不端,即抄袭问题(文献量复制比大于30%)。

中国青年报,
http://zqb.cyol/html/2011-10/10/nw.D110000zgqnb_20111010_3-07.htm


2011年3月22日,自办刊物有偿发表论文的符莉夫妇,被海口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符莉夫妇承认,从2004年开始,他们成立公司招聘员工进行专门培训,设立数十个网站发布征稿信息,假称其学术报刊是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诱骗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其投稿,并以两千字内340元、每增加一千字加价100元的标准索要版面费。收钱后,他们便开机印刷非法刊物邮寄给投稿人。记者翻阅发现,这20余种非法报刊大多集中在卫生和教育领域。符莉向记者坦承:“因为这两个行业有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的强烈要求。”

羊城晚报,
https://news.ifeng/c/7fZWCsIp0Xf


2012年5月报道,一名自称“工业管理”专业的湖南籍成人自考生,利用境外服务器自建“英文国际论文网”,一年内在全国收取50多人“代写代发”论文费约200万元。被骗者竟然很多是国内科研机构研究员、大学副教授、讲师或医生。

https://news.sciencenet/htmlnews/2012/5/264357.shtm


在医疗卫生行业,北京市有望淡化为了 “评职称” 而写论文的规定,平时的研究成果拟可作为职称评定依据。

新华网,
http://newstv/20120516/105374.shtml


2014年初,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也由第三方公司代为投稿发表了一篇SCI论文。知情者刘某告诉《中国产经新闻》,上述SCI论文是刘黎和周健花费两万余元,由一家名为万方汇智(北京)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的第三方机构操作,将一篇早已在国内发表的论文,由万方汇智修改、翻译、润色并且代投代发,存在重复发表、不当署名等问题。医生周健还为天佑医院其他医护人员代写代发论文,更多精力则用于充当枪手,为他人代写代发谋利,这些论文主要用于各医院医生评职称,申请课题经费以及少数毕业论文所需,范围涉及全国,这些年靠此获利近百万元。周健使用的名为zhoujian4000@126邮箱中,多封邮件内容显示周健自2011年4月起一直在为他人代写代发论文赚取酬劳。

中国产经新闻,
https://news.120ask/post/4162.html


2014年,《科学美国人》分析了100篇以上学术论文的语言用词,发现了令人担忧的证据:一些论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出来、用以糊弄同行评审系统的。11月,《科学美国人》通过一名会说中文的记者联系一家名叫 “MedChina医学服务中心” 的中国公司,这名记者假扮成购买科学论文的科研人员,MedChina向其提供了几十条科学 “代售话题” 和科学杂志 “论文转让” 协议,负责人还解释称,这些论文或多或少已经被同行评审期刊认可。

https://news.sciencenet/htmlnews/2014/12/309783.shtm


2007年,某医院因为没有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项,晋级三甲医院时被一票否决。于是,院领导提出打造医、教、研一体化的 ‘研究型医院’ 发展目标,要求医生搞科研,为此出台许多政策,包括与晋升职称、发放津贴挂钩等。“如果在成千上万的医学论文网站中,点开若干文章看看,你会发现千篇一律、内容空泛、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论文数不胜数。” 一位医生感叹,“当学术期刊变成一些人评职称的工具时,许多论文已沦落为一堆垃圾。”

人民日报,
https://www.iiyi/d-21-49812.html


2014年5 月21日,《医学界》发起一项名为 “中国式医生职称评审制度是否合理?” 的调查,一周时间,3836名医务工作者参与调查,9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式医生职称评审制度不合理,医生们普遍希望国内的职称评审制度能有所改进,93.5%的医生认为职称晋升不应与论文挂钩。

https://www.iiyi/d-03-201338.html


深圳,就准备在国内首推以临床指标为导向,将医生分为9级的人才评价制度。这个制度将打破传统以课题、科研论文为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未来,深圳医生的收入将有可能直接与级数挂钩,而不再与医院收入挂钩。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获悉,深圳已深圳已启动医疗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试点,将打破 传统以课题、科研论文为唯一导向的医疗人才评价体系,以临床技术为核心制定新的评价标 准,遴选临床型实用医疗人才。

央广网深圳,
http://chinar/xwwgf/201408/t20140803_516110433.shtml


2015年,丁香园网站在近2000名三甲医院医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八成医生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而不是出于兴趣…… 可见,现行职称评定制度催生了论文买卖,助长了学术腐败,使严肃的学术研究沦为商业交易。医生被论文 “绑架”,实属制度问题。

人民日报,
http://opinion.people/n/2015/0327/c1003-26757792.html;
https://www.sohu/a/402564439_296660


永嘉医生发表论文近半和人雷同赔了1.6万。

温州网,
http://www.66ruian/system/2013/09/10/011387055.shtml


李某今年30岁,高中文化。据检方指控,他和高某从2010年起,先后在北京市通州区、朝阳区,冒充《北京医学》、《中国临床医生》、《中华全科医师》、《中国医药》等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仿冒印刷上述杂志,在假冒杂志上刊登投稿人员的论文,后以向对方索要版面费的手段,骗取被害人王女士等人钱财,共计骗取人民币186万余元。此外,还有两名仅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的被告人从2012年5月加入实施诈骗,共计骗取人民币180余万元。2015年,这4名涉嫌犯诈骗罪的被告人前天在顺义法院受审,检方认为,李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应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https://www.takefoto/viewnews-310999.html


2015年元旦,重庆西南医院的主治医师小陆(化名)过得有点烦,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名字竟然出现在了医院内科大楼旁LED大屏幕的黑榜单上。LED大屏幕持续滚动着两个榜单,一个红榜,一个黑榜:如果谁提交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获批,就会上红榜;谁要是有资格却没有提交申请,就会上黑榜。一位知名三甲医院的领导向《医学界》透露,事实上在行业内部,各个省市一般都有医院排名,而基金申请、论文发布的数量和质量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甚至一些第三方机构对中国医院影响力进行排行时,主要参考的标准就是医院发表医学专业论文数量、H(high citations)指数等。

医学界,
http://www.360doc/content/15/0322/18/22490619_457202744.shtml


为了评职称或者增加资历,50多名高级知识分子居然打起了网上买论文、花钱请求代为刊发的馊主意。未料,却被两名只有高中学历的小年轻轻轻松松骗去11万多元。昨日(2015年2月3日),开福公安分局通报,日前,该局成功破获一起淘宝网店 “买卖论文” 诈骗案,抓获两名诈骗嫌疑人。

长沙晚报,
http://www.mnw/edu/news/850696.html


2015年02月10日,李朋阳及其3名亲属因涉嫌诈骗罪在顺义法院受审。检方指控,李朋阳、高娟于2010年冒充《北京医学》、《中国临床医生》、《中华全科医师》、《中国医药》等杂志社的工作人员,仿冒印刷上述杂志,刊登论文,并向投稿人索要版面费骗取多人钱财。高强、李鹏佳于2012年5月加入实施诈骗。截至2013年11月,李朋阳等人的诈骗金额共计200万余元。经过统计,检方认定的被骗医护人员共计884名。高职称不仅意味着高工资,还会带来更高级别的用药权限。此外,高级职称能出专家号,中级职称能出普通号,初级职称只能出门诊。

法制晚报,
https://www.chinanews/fz/2014/08-19/6508597.shtml


2015年3月27日,据《华盛顿邮报》消息,英国一家大型医疗科学学术文献出版商 BioMed Central 因 “同行评审涉嫌造假” 撤销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作者,BioMed Central 披露了其中38篇文章的来源。此次41篇被撤的中国文章均含有高技术含量标题,涉及38家中国知名医院。名单包括:北京安贞医院、上海胸科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解放军452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空军总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湘雅二医院等。

财新,
http://www.sinospectroscopy/readnews.php?nid=24315


在2015年3月份的两会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提到,“地级市医院医生评职称应该把自主权放开,不要统一论文。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应该是以患者是否满意为标准,让他们写论文搞科研,对地级市医院没有这个必要。”在谈到医改话题时,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院长王静成提起困扰基层医院医生职称评定的难题。李克强总理当即扭头对列席的卫计委负责人说:“他讲得有道理啊。手术没做好,论文写得不错,问题不解决,这不是花架子吗?”

新京报 ,
http://lianghui.people/2015npc/n/2015/0307/c393680-26654747.html


湖北省人社厅、省卫计委日前召开2015年职称改革推进会,明确湖北将开启卫生系列副高级职称分类评审改革试点,在评审过程中将突出对贡献和业绩的考察,减轻论文在评价中的权重。2015年7月7日,湖北省对医生职称评审方式进行了改革,医生的副高级职称评审将分为两个类型:临床为主型和临床科研并重型,改革将在荆州市、宜昌市进行试点。湖北省职改办解释说,改革可以总结为 “一增一减”。“增” 是指凡有利于临床一线的指标,均有增加。如门诊量、急诊量、手术量、一线坐诊、值班情况,病人病案实例、手术记录单等,以及所在团队收治病人情况、投诉情况、本人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发挥的作用等。“减” 就是减少论文的数量,减轻论文在评价中的权重,强调论文的质量和论文与专业岗位的匹配度。

新华网,
https://china.huanqiu/article/9CaKrnJNf5U


2015年8月18日,因为 “同行评审中涉嫌造假”,斯普林格宣布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经发表的64篇论文,其中61篇出自中国作者。集团的期刊编辑先是发现了一些论文评审人的电子邮件地址令人怀疑,随后展开的内部调查又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审报告。该集团发言人也说,由于存在一些为论文作者提供咨询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他们的行为或许会影响到同行评审过程。如果内部调查能证明作者对同行评审过程造假并不知情,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来重新提交论文并展开有效的同行评审。当前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职称的评定与论文直接挂钩,不同职称级别对论文的数量有不同的要求,不管这一规定被多少人诟病,但它依然是全国通行的法则。


2015年12月18日,自然出版集团宣布撤下3篇来自中国的医学论文。一些专业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三方机构帮助作者伪造了同行评议的专家,使其成功通过同行评议。


2015年10月,安徽蚌埠市一家医院的汤医生需要晋升高级职称,却深陷论文工厂的诈骗之中。蚌埠警方经过调查,发现在这两起案件背后,竟然藏着一个覆盖全国的犯罪链条。蚌埠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警官曹卫介绍,通过他的资金流、信息流、电信流三个方面进行研判,初步发现了这个案件应该涉及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北京是他的总部,衡阳是他主要窝点的集聚地。这个案件在全国来说应该是首次被发现,另外结合他的资金流,他的资金来往是比较密切的,他每天的收入多的时候每天能有一二十万。警方发现,仅仅从汇款记录来看,全国被骗的医生至少在2000人左右,但奇怪的是,这么多人被骗,却很少有人报案,甚至当办案民警跟这些被骗的医生联系时,不少人都不愿配合,有些甚至表示根本就没有这回事。2016年7月审理查据过程中掌握的情况,涉案金额达到千万元以上。


10月21日,浙江省率先打破沉寂,改革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浙江省卫计委在这一天同时发布了《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与《关于深化卫生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向医生职务评聘制度开刀,力图改变中国医生职务评聘制度中现存的诸多弊端。

https://www-healthcare/article/20151022/content-479033.html


2015年11月,人社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就已经开始为基层论文松绑,规定基层卫生专业职称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论文、科研要求也不做硬性规定,只作为评审的参考条件。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同时,还要改革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2016年9月20日,美国知名论文抄袭监察网站 PlagiarismWatch 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发表在某外文SCI期刊上的一篇中国医学论文涉嫌抄袭,且多篇来自中国的医学论文与前述论文存在文本及图表上的相似性。该抄袭监察网站据此推断,有英文论文代写公司和SCI杂志合作,收钱发表论文。大量中国大陆医生的论文投到了与之合作的巴西SCI杂志,占该期刊发表论文总量的54.901%。最大规模的英文论文造假公司,该公司与一个巴西SCI杂志(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默契合作,收费为中国学者发表了大量涉嫌抄袭、造假的论文。根据互相抄袭的图表,又陆续发现了四个SCI杂志(GMR,Medical Science Monitor,OncoTargets and Therapy,Diagnostic Pathology)均有问题。


2017年4月20日,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发布撤稿声明,宣布撤消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Biology)于2012年至2016年间发表的107篇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涉及人员多达524位,来自125家中国研究机构、4家国外研究机构,其中大部分来自国内各大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赫然在列;上海交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附属医院也榜上有名。网上曝出的524名涉嫌论文造假的医生中,来自山东济南、青岛、聊城、泰安等医院的医生共89名,其中驻济医院有81名,甚至一些在山东省比较知名的医疗专家也出现在了名单中。山东要求,晋副高职称,需要核心期刊论文3篇以上,且为第一作者;如想晋正高职称,需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至少有3篇。各家医院情况不同,有的要求会更高。科技部发布《关于对集中撤稿论文涉事作者处理指导意见的函》(国科办政[2017]50号)


2017年,中办国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 “论文” 倾向。


辽宁省人社厅8月3日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全省职称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称,下放职称评审管理的权限,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可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自定标准,自主发证。同时,外语和计算机也不再作为职称申报和评审的前置性必备条件。


2018年3月10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举行,科技部长万钢说,“在评价方面,确实也是科技人员最关心的,有一些评价制度不合适,比如说我们平常所说的,本身做医生的又非得写论文,这种评价制度就不太合适于新时代的发展”。


2018年初,欧洲生化学会联合会(FEBS)出版社期刊编辑、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化学中心的 Jana Christopher 等人发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潜在欺诈类型。一些论文手稿可能是按照某个模板来展示伪造数据的,这表明存在“论文工厂”:即出售假科学论文手稿的非法组织。经过作者调查研究发现,自2018年以来,目前有数千篇论文可能来自论文工厂。

https://news.sciencenet/htmlnews/2021/8/463110.shtm


2020年,《华尔街日报》又报道,中国至少有121篇发表在经同行评审的国际期刊上的医学论文涉嫌造假。这些有问题的论文发表时间超过四年,涉及不同的主题,作者来自中国多所大学。而且这些论文中出现的实验图像均与其他至少一篇论文中的雷同。其中很多都使用了同一张细胞集落的图像,为了不被识别出,这些图像通过旋转、或者剪裁等方式被应用到不同的论文中。《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这些论文通过了六家国际研究期刊的评审程序。其中,《欧洲医学和药理学评论》期刊发表了上述121篇论文中的113篇。该期刊回应,它现在要求研究作者提供他们自己产生数据的证据。《华尔街日报》还联系了这121篇论文的作者,其中一些人承诺会出示他们的数据以证清白,还有一些人要求“提供更多信息,以核实事件的真假。”


2020年1月,国际著名打假人士 Elisabeth Bik 爆料,412余篇不同机构的作者撰写的论文存在高度相似,很有可能是从同一家 “论文作坊” 生产的。这些论文不仅标题、结构、撰写逻辑和研究模式都高度雷同,其中实验数据、图形板式、条带都是直接复制和PS而成。这是医学界近年来被爆出的最大规模学术造假事件,而这些论文集中在中国山东地区。涉及山东、吉林、河南的数十家三甲医院。Elizabeth Bik士还将这400多篇论文详细列出,详见
https://docs.google/spreadsheets/d/1KXqTAyl4j-jVorFPMD2XRpr76LcIKJ0CVyIvRj0exYQ/edit#gid=0.同时还以《
The Tadpole Paper Mill 》为题将其发表在 Science Integrity Digest(科学诚信文摘)上。对涉嫌造假的这400余篇论文进行分析,Elizabeth Bik 士发现这些论文主要发表在6本期刊上。从发表论文数量的国内机构来看,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枝独秀,独占101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59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3篇;临沂市中心医院16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篇;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12篇。2020年2月27日,《科学》(Science)杂志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 “A single ‘paper mill’ appears to have churned out 400 papers, sleuths find ” 的文章,该文通过调查发现400多篇造假论文可能来自同一个 “论文工厂“,这项调查背后的主角是伊丽莎白·比克(Elisabeth Bik)。


2020年4月,知名 “打假斗士” Elisabeth Bik 士揭露8篇中国医学界学者的论文涉嫌学术造假的事件。这8篇论文属于不同作者、不同医院、不同癌种、不同蛋白表达,得出的数据结果却一模一样。其中一篇于今年发表外,其余7篇均发表于2017-2018年。这次学术造假事件涉及多所国内知名医院,包括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齐鲁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从文章署名来看,作者包括一线医生、主任副主任医师、医院副院长等,还有多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2021年3月25日,自然发表文章《打击制造伪科学的论文工厂》(The fight against fake-paper factories that churn out sham science),称自 2020年1月以来,有 370 篇论文被撤回,论文作者全部来自中国医院,并且出版商和独立学术打假人都宣称这些论文出自论文工厂。这些论文中的大多数在近三年发表。Nature 杂志统计,迄今为止被这些 “外部侦探” 们列为 “可疑” 的论文总数超过1300 篇。


2021年6月8日,国家卫健委科技教育司公布7起机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提及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全国8家公立三级医院,17名医生。所涉论文在2017年-2019年发布,事由主要是论文数据造假、第三方代写等。涉事者被取消职务职称晋升晋级,或取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资格1年-5年不等。2021年是医学科研诚信 “严管” 年。截至2021年12月29日,科技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17批常态化通报,涉及405起学术造假、不端案件。根据国家卫健委信息,相关案例为医疗机构自查自纠首发并通报。


2021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破除过去职称评审中的“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 ‘帽子’ ” 倾向,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


意见还提出,建立完善临床医生执业能力评价指标。将门诊工作时间、收治病人数量、手术数量等作为申报条件;将诊疗疾病覆盖范围、开展手术或操作的覆盖范围、单病种诊疗例数、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并发症发生例数等作为重要指标,科学准确评价临床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


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手术视频、护理案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急处置情况报告、卫生标准、技术规范、技术专利等均可作为业绩成果参加评审。


2021年10月28日,学术期刊《细胞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发布一期增刊,内含129篇论文的撤稿声明——这几乎是该期增刊的全部内容。该刊主编、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病理生化学者克里斯蒂安·贝尔表示,增刊集中收录那些被指控与论文工厂有关,存在造假并被撤稿的论文。《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这129篇被撤回文章的作者以医生为主,涉及中国大陆77家医院和6所高校。作者单位集中在山东和吉林等地,仅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有13篇被撤,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和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分别有7篇和5篇。


2022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发布新一批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


2022年7月29日,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Retraction Watch 报道了一起学术不端事件,涉及到的问题论文超过 800 篇,事件跨度竟然达到 8 年之久!《Better Living through Coordination Chemistry: A descriptive study of a prolific papermill that combines crystallography and medicine》的研究论文。这些文章涉及单位包括但不限于同济大学,中南大学、青岛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汕头大学,济宁市精神病医院等,其中绝大部分由医院的医生参与。在这篇预印本论文中,作者总结了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发现这类论文最迟在2015年就已经存在,只是那个时候的发文量还很少,只有两篇,随后迎来了缓慢的增长,最后在2020年迎来了井喷,每年都会有 200 多篇这样的文章被制造出来,并发表。


据“网信中国”公众号7月31日消息,2022年上半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网络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执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包括依法关闭 “修改宝网” “万三原创网” “论文网” “创米网络网” “毕业设计论文网” “日语论文网” 等一批从事有偿论文代写代投非法中介服务网站。

https://m.gmw/baijia/2022-07/31/1303068891.html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可浏览)

1、Publish or perish.Nature467,252 (2010). https://doi/10.1038/467252a

2、https://retractionwatch/2022/07/26/crystallography-database-flags-nearly-1000-structures-linked-to-a-paper-mill/

3、https://www.nature/articles/d41586-021-00733-5

4、王景周.代投论文的甄别与防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06):557-562.

5、王景周.因“论文工厂”撤回论文的特征分布及治理路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1,32(12):1507-1518.

6、汪勤俭,耿鹏,冷怀明.第三方代投医学科技论文特征分析与防范建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29(08):786-792.

7、https://news.sciencenet/htmlnews/2022/1/473228.shtm

8、https://m.gmw/baijia/2022-07/31/1303068891.html

9、https://www.linkresearcher/information/491c94f6-96f3-4a57-863c-99e1d374aba6

10、https://publinestorage.blobredows/journals/MRP.2021.7(1).26.005.pdf

11、医生该不该取消职称[J].首都医药,2008(01):32-33.

12、沈群红,曹英男,张宇成,饶克勤,刘远立.中国医生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设计[J].医学与社会,2015,28(11):43-45 51.DOI:10.13723/j.yxysh.2015.11.013.

13、张会方,张鹏俊,王辰.基于因子分析的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医生对职称晋升制度的满意度研究[J].医学信息,2019,32(04):78-80 84.

14、孙东东.改革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是公立医院改革唯一出路[J].中国医院院长,2020(01):84-89.


制版编辑 | 姜丝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