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8月17日打响(长江流域抗旱进行时:消防持续送水一个月,农场修渠引水保丰收)

8月17日打响(长江流域抗旱进行时:消防持续送水一个月,农场修渠引水保丰收)

更新时间:2022-10-01 18:31:49

烈日当空,长江“瘦了”。这条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大河”,在持续四十多天的高温炙烤下,失去了往日的磅礴之气。

一级支流黄浒河“汛期反枯”,河道断流;鄱阳湖、洞庭湖水体面积显著减少,一个月内“缩水”近70%。截至目前,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个省(市)耕地受旱面积3299万亩,246万人、35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

8月17日打响(长江流域抗旱进行时:消防持续送水一个月,农场修渠引水保丰收)

鄱阳湖水位下降,湖区的落星墩完全展露出来(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罕见高温“烤”验着长江流域供水,一场保供保收的“战役”打响了。水利部自8月16日起,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多地也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供水举措,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饮用水,并通过打井、抽水等措施,尽力为干涸的农田“解渴”。

四川合江:蓄水池见底,消防为村民送水千余吨

离送水的消防车到来还有半个小时,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水河沟村的临时取水点,一只只大容量的空桶就已列起了长队。一个月来,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两个月未见下雨,村里的蓄水池早已见底。尽管位于长江支流的小漕河流域,但连日的高温“蒸”干了村里的常用水源。

起初,村民们有的骑摩托车到几十里外打水自救,有的直接在山沟里挖坑取水。然而,遍布山沟的坑越挖越深,日常用水缺口依然难以补全,“几十年没遇到过这种干旱。”

村支书张焕德说,所幸村里种植的玉米此前便已收割完毕,未受太大影响,但全村最急缺的仍是日常饮用水。还好,接到村民们的求助,合江县消防大队开始每日向村中送水,每户人家可接3桶,足以饮用三天。

“每次送水前,队员们会认真清洗消防车水箱、水枪等供水器材。”据合江县消防救援大队三级指挥长姚云辉介绍,该县共有5个消防站,每个站点派出一辆消防车,每天早上6点出车,晚上8点收队,向周围停水的村庄送水。截至目前,已出动240余次消防车,600余人次,为各乡镇村民送水1200余吨。

8月17日打响(长江流域抗旱进行时:消防持续送水一个月,农场修渠引水保丰收)

8月19日23时许,合江县建设路消防救援站给白米镇村民送水。 受访者供图

合江县多山,从一个村赶到另一个村,路上往往需花费一个多小时。姚云辉说,由于村民的用水需求日渐增长,消防车蓄水不足的情况愈加频繁,常常需要中途到附近消火栓加水。遇上没有消火栓的村庄,消防队则要返回城镇取水,来回一趟需要两个多小时。送水时间因此被拉长,凌晨收队已是队员们的家常便饭。

而让消防员们最为担心的,不是路途颠簸遥远,而是中途遇到火情,这时送水工作往往要被迫中断。据姚云辉回忆,8月中旬的一天,合江县白沙镇消防站就在“救火-送水-救火”中来回反复。

“消防员加班为村民送水,特来电感谢相关部门。”前两天,姚云辉收到了一则市民热线的反馈,他说,“打心眼里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湖南华容:藕池河断流,村民清淤抽水提灌抗旱

7月中旬,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鲇鱼须镇高山村村支书张金红发现,藕池河断流了。

“原本长4000米、深33米的河流,现在只剩下河槽了。”张金红告诉新京报记者,藕池河是长江入洞庭湖的“四口”之一,“此前我从来没看见过藕池河断流。”

据张金红介绍,高山村种植有5800亩水稻,90%依靠藕池河水灌溉。旱情发生时,正值水稻拔节孕穗期,“但是当时,我们9台抽水机已经抽不到水了。”

一旦缺水,将直接影响水稻收成,张金红随即组织高山村党员、村干部等40余人,启用5台挖掘机将河中淤泥挖出,以便长江上游水流重新填补藕池河河域。紧接着,他们使用抽水机进行二级提灌、三级提灌,将输送管道延长至60米,河水终于被引至高处的水田。

8月17日打响(长江流域抗旱进行时:消防持续送水一个月,农场修渠引水保丰收)

从藕池河通往稻田的60米长抽水管道。受访者供图

然而,连日来37℃-41℃的高温,又让河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涸下去。为及时掌握旱情,张金红组织巡逻队,分三班,每班2人8小时进行巡逻。“巡逻任务是保证抽水机正常工作,同时查看水有没有被抽上来并灌溉到农田里。”8月10日,高山村再次增加了6台抽水机进行提灌。

“我们发现旱情比较早,应对比较及时,全村约90%的水稻能保证正常产量。”张金红说,5月鲇鱼须镇人民政府召开了一次动员会,会上专家称“藕池河极有可能面临旱情”,他很庆幸自己把这句话听进了心里。

“再过20天,水稻就成熟了。往近了说,再过10天,过了孕穗期、抽穗期,水稻就不太需要水了,我们的抗旱就算成功了。”张金红满心期待。

江西都昌:鄱阳湖“缩水”,农场修渠引水保秋收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周溪镇枭阳农场位于鄱阳湖畔,在农场场长曾爱国的记忆里,整个7月,当地只下过一场小雨,“小得就像撒了一点儿灰。”

江西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而环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的粮食主产区。自7月上旬开始,曾爱国就发现,“鄱阳湖水位降得特别快,一天能下降个20厘米。”

曾爱国在枭阳农场干了16年,管理着近100名农户、5000亩水稻。起初,农户依循往年的惯例,认为“时候到了,还是会下雨”。然而,周溪镇的天空始终澄澈无云,农场盼望的雨一直没有到来。由于天气炎热,水稻授粉并不尽如人意,曾爱国发现,“有些稻壳看着是饱满的,但是一捏,里面是空的。”

7月中下旬,鄱阳湖湖面开始萎缩,裸露的湖床隔出一条条宽近10米的水沟。7月19日,周溪镇召开种粮代表会议,研判抗旱形势。第二天,曾爱国就召集农场工人,启用了两台挖掘机,开始挖水渠。

足足5天,他们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干到晚上7点,从鄱阳湖畔“牵”出一条300米长的水渠至农场蓄水池。由于水渠位置比沟槽高,无法直接引水,农场又购买了8台抽水机,24小时不停工作。

8月17日打响(长江流域抗旱进行时:消防持续送水一个月,农场修渠引水保丰收)

在枭阳农场,抽水机正日夜不停工作。受访者供图

“水变得珍贵了。”曾爱国感慨道,“以前上游靠近蓄水池的水稻都是漫灌,现在只灌几厘米就把水排到下游去了。”为了防止有上游农户私自将排涝沟堵住,曾爱国还派巡逻队早晚巡查。

然而,高温加速了水的蒸发,“以往灌一次水,可以让土地保持湿润六七天,现在三五天,水分就没了。”曾爱国告诉新京报记者,枭阳农场有3000亩水稻分布在下游,上游蓄水池已无法保证下游水稻用水,为此,8月21日,农场又增修了一条400米长的水渠,增设了8台抽水机,将鄱阳湖水引至下游蓄水池。

通过两条水渠24小时不间断抽水,枭阳农场保住了80%的水稻产量。据曾爱国介绍,水稻的第一茬已然成熟,亩产在1300斤至1400斤,第二茬也长势良好。“今年打下的粮食和往年一样,质量不错,光泽度和口感都很好。”曾爱国稍稍松了一口气。

新京报记者 徐巧丽 实习生 王蕊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