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北京体育台足球100分(他们,要让北京女足成为全国最勤奋、最团结的球队)

北京体育台足球100分(他们,要让北京女足成为全国最勤奋、最团结的球队)

更新时间:2022-10-01 07:39:51

北京体育台足球100分(他们,要让北京女足成为全国最勤奋、最团结的球队)

从青年队到一线队,北京女足主帅于允已陪伴球队22年。 受访者供图

2019年加盟北京女足的马晓旭,2022年来到这支球队的王珊珊,两人是多年好友。她们都是自带光环的球员,她们都选择了同样的目的地。

身在其中的人,用“受到队内氛围吸引”来做注脚,或许,更通俗一点的说法是,这支球队的性格与她们合拍。

于是就有了一个好问题,北京女足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能让来自五湖四海、秉性与经历各异的人共同守护它的现在,共同为它争取更好的未来?

问题的答案不在于整体,而在组成这个集体的教练、助教和队员每个人身上。

这个主帅·于允

“好的团队突出每个人,而不是某个人”

“选择成为女足教练是命运使然。”

说这句话时,距离于允接受昔日恩师赵自建邀请来到北京女足青年队执教已有22年。

年轻时和杨晨等人做队友的经历,并未令于允走上职业足球道路,他自认并不是一名优秀球员。20岁那年,他和后来名动京城的队友们分道扬镳。他们进入职业球队,他去北京体育大学读书。

对足球的感情并没那么容易割舍。大学毕业后,于允立志当一名足球教练。在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进入第三个年头的1996年,他背着行囊来到位于秦皇岛的中国足校,成为一名教练。听了几年的“年轻有为”评价后,于允回到北京,怀着“为家乡球队出力责无旁贷”的心情,在北京女足青年队翻开了生活的新一页。

当年那个年轻有为的教练如今已经过了知天命的年龄,治队原则却一直没变。

“大家是平等、相互尊重的。老的爱护小的,小的尊重老的,在一起心情愉快。当然,即使是一个家庭,也不可能每个成员天天都和颜悦色,何况球队这么多人,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有事说事,凡事不过夜,在互相包容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据于允估算,从青年队到成年队,他带过的队员不下120人。

在赛程密集的女超联赛,北京女足人员轮换流畅,正是因为主教练早早给大家打了招呼。“谁上谁不上,都是根据队伍的技战术打法需要。”于允对老队员、主力队员的要求更严格,话也说得极实在,“你们挣得多,你们在比赛关键时刻不站出来,难道让年轻队员、替补队员站出来吗?”

于允坚信,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他对队员的要求是先做人,再踢球。他从不允许队员在比赛中采取“歪门邪道”,“我希望队员不要过于看重一场比赛的胜负。我们渴望胜利,每场比赛都会全力争胜,但不是不择手段,堂堂正正做人做事,会收获好的结果。”

近两年,身处困境的北京女足在成绩上没打折扣,于允归功于集体的努力。“大家都说我辛苦,但我一个人能干多少事?是教练组和队员每个人都付出和牺牲了。一个好的团队一定是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是突出每个人,而不是某个人。”

北京体育台足球100分(他们,要让北京女足成为全国最勤奋、最团结的球队)

在北京女足困难时刻,助教兼队员马晓旭选择了坚守。 受访者供图

这个助教·马晓旭

“在生活里,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

4月10日,女超联赛第二轮,北京女足力克江苏女足。

此役,让更多人了解到马晓旭的新角色,身为教练兼队员的前亚洲足球小姐,站在北京队教练席前大声呼喊:“这个球有必要吗?……这个球漂亮……没事没事,再来。”

激情指挥。33岁的马晓旭收获了新评价。

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是外界的赞叹,马晓旭却有一种顺理成章的淡定,“之前我在队里就是老队员,我们队年轻队员比较多,所以那会儿我在场上会提醒大家,场下会说问题,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所以进入教练的状态快一些。”

最近两个赛季,马晓旭一直在做类似助理教练的工作,只是之前身份没有转变。她是这支年轻球队中的“老大姐”,有时候跟队员谈心都是她出马,自然而然地,姐姐就成了助理教练。

新京报记者采访马晓旭的时候,时间先后约了两三次,女超联赛开始后,她有太多事要忙。“于指导教给我很多东西,让我去尝试,去真正感受教练员这个角色。”她笑呵呵地补充一句,“有点向全能方向发展了。”

队员时期偶尔会有逆反心的马晓旭,对教练与球员的关系有自己的看法。

她理想中的教练是场上一丝不苟,场下和队员是朋友,训练、比赛和生活是分开的。“队员在场上就是得听教练的,执行教练的要求,即便你有再强的个人能力,不执行整支球队的战术要求也不行。在生活里我是她们的姐姐、朋友,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

理想在北京女足变为现实,马指导在训练和比赛中铁面无私,场下就变成了带头玩闹的“马大姐”。不是所有人在由球员向教练转型的过程里都能得到这种信任,依然在陪北京女足过苦日子的马晓旭说,这也是一种回报。

“教练组、队员对我都非常信任,尤其教练组给了我很大的空间和实践机会。当时选择留在北京队,确实是年龄大了,不想再漂泊了,更是因为北京队的环境和氛围很适合我,大家相处得很融洽,就下定决心在北京踢到我不能踢为止。”马晓旭说,现在看来,能这么顺利地转换角色,也是一种让她特别感谢的回报。

北京体育台足球100分(他们,要让北京女足成为全国最勤奋、最团结的球队)

4月7日,女超联赛对阵上海队,于凡(前)在比赛中控球。 图/新华社

这个队长·于凡

“小朋友叫我凡姐,还真是不习惯呢”

与很多球队相同,北京女足也不止一名队长;与很多球队不同,北京女足的3名队长是以老、中、青为标准选择的。

2022赛季,随着十多名梯队年轻球员加入,22岁的于凡成为场上队长。

于凡有点不适应。2017年底进入北京女足一队后,她的比赛机会较少,直到今年3月的全国锦标赛才成为主力。

那之前,她在队里是小字辈,老队员都叫她“凡凡”或是“大凡”,现在她的身份有了变化,“这些小朋友们上来之后,都叫我凡姐,还真是不习惯呢。”

众多“小朋友”加入,很容易地唤醒于凡刚进一队时的记忆。

“那时候,每次训练之后,都会有姐姐留下来,告诉我训练中哪里没做好,哪里需要提高。比如我的头球没处理好,姐姐就会带着我针对头球加练。”

相似的一幕在今年北京女足的漳州春训中出现,球队出早操时,老队员会自觉按场上位置分组训练,而刚进一队的小队员有点茫然,不知道该练点什么。

“想起当初姐姐们带着我加练,这个时候就该我站出来了,我会带着她们练练头球,练练抢断。”年轻的队长说,“这就是传承吧,每到新老交替的时候,队里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前几年我比赛踢得少,会感觉很惆怅、很迷茫,那时候总会有姐姐发现我情绪不对,来安慰我,开导我。”

现在更年轻的队员也会遇到这些问题,于凡就会去开导妹妹们,“我不是那个需要人安慰的小姑娘了,我也成为安慰别人的姐姐了。”

北京女足近两年深陷困境,但资金上的困难对球队产生的影响是“变得更有凝聚力了”,于凡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大家都没有消极情绪,一心想踢出好成绩,我们只有努力变强,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得到外界更多的关注。”

在于凡看来,女足就是要有这种精神,大家都在坚持,期待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春暖花开的那一天很让姑娘们有奔头,中国女足重夺亚洲杯冠军无疑是风中温暖的讯息。于凡已经接收到了信号,“关注女足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以前不怎么关心女足比赛的朋友,现在都会来问我。我想,我们在往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北京体育台足球100分(他们,要让北京女足成为全国最勤奋、最团结的球队)

4月13日,北京女足U18梯队合影。除了进专业队,上大学也是年轻姑娘们的选择。 新京报记者 殷楠 摄

这支球队

“足球是生命中重要部分,但不是唯一”

“无论什么环境,球队都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这是于允的期盼,北京女足的训练也格外刻苦。主教练给队员定下的目标是,“我们可能不是全国最有天赋的球队,但我们要努力成为全国最勤奋的球队、最团结的球队。”

这是一个集体愿景。漳州春训时期,北京女足每天6时出早操,每周都会有几天一天三练。当时的大训练量没让于凡觉得苦,“大家都没觉得特别累,因为每个人都铆足了劲想提升自己,打好新一年的比赛。”

团结已经成为北京女足的标签,球队更引以为豪的氛围是学习。除了今年刚进入一队的小队员,北京女足一队所有队员都是大学生,其中一多半是研究生或研究生在读。

于允向来鼓励队员养成学习的习惯,日常训练与上课、考试时间相冲突的时候,北京女足都是以学业优先。

“中国球员不是练得太少了,而是坐在课堂里接受教育的时间太少了。”于允很坚持这一点,“我一直跟队员说,足球不是你们人生的全部,你们退役之后要走向社会,如果不学习,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在他看来,教练也得为球员的今后负责,不能仅追求球员为北京队赢得了某场比赛,取得了什么成绩,“那样格局太小了。”

于凡已经成功保研,她将在今年9月就读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课程。

当初选择报考北师大,于凡成了队里的“另类”,与她同一批考大学的队友基本都选择了北体大。“这是我从小的想法,我觉得教练和教师都是非常神圣的职业。足球是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唯一,迟早有一天我会走下绿茵场,回归到社会中承担另外的角色,我也希望未来能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于凡说。

边训练边读书是北京女足的一道风景线,于凡享受着充实自己的过程,“有一种刻板印象是,运动员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我们就是要改变这种印象,做一个优秀的人。”

学习与足球从来都不相抵触,考上北师大后,足球也在于凡面前打开了另一扇门。

“北师大有很多运动训练、运动生理的课程,这些知识与足球相辅相成。我们也有足球课,这会帮助我站在教师、教练的角度去思考足球,对足球有更深层、多维度的理解。”于凡希望自己不仅会踢球,还要会教、会讲足球。

年轻的队长许下了今后的愿望,希望将来即使不踢球了,也能为足球、为体育做出一点贡献。“毕竟我也从事足球这么多年,我想把自己好的经验告诉给更多人。”

新京报记者 周萧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