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奥运会是否应该扩大规模(付一夫:冬奥会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奥运会是否应该扩大规模(付一夫:冬奥会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更新时间:2022-09-30 22:52:49

中新经纬2月8日电 题:冬奥会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作者 付一夫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佳绩不断,举国上下为之振奋。不论是冬奥会或是夏奥会,都会引发“奥运经济”热潮,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方面经济效益

  理论上讲,奥运会可以在三个方面为举办国带来经济效益:

  一是直接经济效应,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带来的收入、门票收入、各类奥运纪念品的销售收入等,这部分几乎占据了历届奥运会总收入的半壁江山。按照北京冬奥组委官网刊发的公告,“原计划通过公开销售门票的方式调整为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可以预见,虽然受疫情影响,无法向境外售票,但相较“空场办赛”,此次北京冬奥会门票收入所受影响在一定范围内。

  二是间接经济效应,包括用于比赛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环保等项目上的各种投资,可以对众多上下游产业形成拉动作用。在长达7年的筹备期间,主办城市会针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场地建设、旅游、体育、会展、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进行投资和结构调整,继而带动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过换角度看,前期过度投入可能会预算超支,也可能引致“白象”问题——即在后奥运时代,因某些场馆或设施的运营管理成本过高而成为财政负担。

  此次北京冬奥会秉承了“节俭办奥”的理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借鉴2008年北京奥运会经验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基础设施开支及器材设备费用,其中冬奥会需要的12个冰上项目场馆中,有11个是现成场馆。这些意味着,我们完全可能做到收支平衡甚至是盈利。

  三是衍生经济效应,即奥运会可以充分彰显举办国的综合实力,能够持续吸引全球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并带动旅游、交通、购物、餐饮等诸多行业的繁荣。虽然受疫情影响,短期的入境旅游及上下游相关行业的繁荣恐将不可避免地大打折扣,不过长期却依然有持续受益的领域。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通常,冬奥会将带动举办地经济发展。此次冬奥会除了首都北京,还可极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客观来看,相比于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更为成熟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地区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首先就体现在交通建设上。

  从京津冀的区域格局上看,张家口、承德等冀北地区,虽然毗邻北京并处在首都经济圈范围内,但由于肩负着“为首都保护水源和生态”的特殊使命,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再加上山地阻隔、交通便利性较差及信息联通不畅等因素的限制,冀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直比较落后,区域经济扩散辐射能力也相对较弱。与此同时,北京延庆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长期受制于交通问题。

  冬奥会为破解北京和张家口两地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难题以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契机。比如京张高铁的成功开通,将北京市区、延庆与张家口悉数连通,而列车350km/h的速度,更是把从北京到张家口的“轨道交通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50分钟,张家口也借此融入了首都“一小时经济圈”。长远来看,交通体系的完善必将进一步促进京津冀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对各城市之间的经贸往来、资源配置、城市建设、增进就业来说都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此外,本届冬奥会至少还将从两方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赋能:

  其一,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筹备奥运会,将对京津冀地区各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起到推动作用,比如北京的信息通信、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将迎来持续发展,而张家口等地的环保、基建、体育、旅游等产业也将不断壮大,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其二,改善生态环境,相比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的生态环境相对薄弱,诸如大气污染等问题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而借助冬奥会,京津冀地区强化了在大气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以科学的手段更加系统性地治理生态环境,并取得了长足进展,或许未来“冬奥蓝”成为常态将不再遥远。

  带动冰雪产业发展

  对于北京冬奥会来说,最大的受益者莫过于冰雪产业。长期以来,中国的夏季体育运动项目更受大众欢迎和关注,而冰雪项目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真正推动冰雪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的,还是在于中国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的正式出台。一方面,在冬奥热情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冰雪运动与冰雪旅游中来,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冰雪产业在大众中的持续普及,众多地区开始加码布局冰雪产业,包括滑雪旅游度假区、滑冰场、冰雪旅游景区、冰雪旅游实景演出、冰雪小镇、特色冰雪旅游村、特色餐饮、特色商品加工等项目构成的冰雪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在冬奥会和政策扶持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冰雪产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表明,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中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中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一些冰雪产业发达的国家,中国冰雪产业尚处于发展早期,仍有极大潜力可挖掘。以滑雪运动为例,奥地利滑雪人口占比36%,人均滑雪次数5.9次;日本滑雪人口占比9%,人均滑雪次数2.5次;反观中国,目前滑雪人口占比只有1%,人均滑雪次数只有1.08次。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与消费需求的升级,未来冰雪产业增长空间巨大。

  大力发展冰雪产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同样意义非凡。以韩国平昌为例,平昌一直都拥有良好的冰雪运动自然条件,但此前,平昌冰雪旅游产业的国际知名度并不高。直到2011年7月获得了2018冬奥会举办权后,平昌才逐渐成长为近年来亚洲炙手可热的滑雪胜地。而此次承办雪上项目的张家口,有很大希望能够复制平昌的经历。

  如果借助冬奥会的机遇来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促进冰雪产业发展,显然要比短期的旅游餐饮繁荣要更具意义,这便是前文所说的“衍生经济效应”,甚至可以认为这才是北京冬奥会最有价值的经济效益。毕竟,“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新经纬APP)

奥运会是否应该扩大规模(付一夫:冬奥会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付一夫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

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