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更新时间:2022-09-29 22:47:02

如果一个人在即将到达天国之前,要留下一段宝贵或者难忘的回忆,你会怎么选择?

你的回忆是喜是悲,是忧还是愁——

《下一站,天国》

ワンダフルライフ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纯洁无瑕的天国,宁静祥和。

逝者乘坐通往天国的列车,来到位于天国与人间的小站作短暂停留。

在这里,他们将努力回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然后由事务所的工作人员拍成影片,放映留念。

最后,每个人将带着这段唯一的回忆,走入天国。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这是一间很特别的事务所,没有名字,地方不大,装修简陋。

加上所长,只有四个协调员,他们大都以生前最后一刻的样子“存活”在这里。

之所以留在事务所,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值得回忆的人生片段。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每周来往的灵魂虽然不多,但是他们要很有耐心饰演聆听者,引导大家回忆,选出合适的片段。

每个人对于死亡和人生回忆的态度不尽相同,并不是所有人的回忆都是愉悦的。

有些人一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有些人却始终沉默不语。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这一周,又来了22个亡灵,会客室里熙熙攘攘。

一个中年男人,最难忘的回忆竟是初二暑假前。

那段时间,他经常搭电车上学,总是坐在最前面的位置,车窗都开着,清风拂面,男人感受着习习微风,感到无比畅快。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一个小年轻对女友包上的铃铛情有独钟。

他喜欢听女友走路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不管处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铃铛的声音,他就知道女友要来了。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一个二战的老兵,他的回忆都是关于战争的。

打战的日子是艰辛的,没有食物,连流出来的汗都没有咸味,当被包围后,老兵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他只恳求对方给口饭吃。

就这样,老兵被带到了一间茅草屋,当看到加了盐的白米饭,他什么都顾不上,高兴地直接用手抓。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你以为,战祸,天灾都会令人难过,然而并不都是。

一个大婶在回忆儿时地震,大家逃难时的样子,却是愉悦的。

在地震过后,大人们带着孩子逃进竹林,几个孩子看到一排排的竹子很是兴奋,在两根竹子之间绑了根绳子,玩起了荡秋千。

妈妈们便在空地上,包饭团给大家吃,孩子们完全忘记了地震带来的恐惧。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这部电影在1998年上映,采用半纪录式的手法进行拍摄。

黑与白的色彩基调、纪录片式的访谈镜头、旧校舍的简陋场景,展现了浮华背后的简朴本源和喧闹过后的宁静气氛,

加上空灵的钟声和凄清的秋冬景色,构筑出一个透明而纯净的世界。

而片中那些“亡灵”,大部分都是素人,他们没有演技,却贡献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坦白说,这部电影片段化很强,纪录片的痕迹严重,很容易让人出戏。

导演是枝裕和一开始也没多大把握,于是雇了几个喜欢电影的学生帮他做街头采访,一共采访了500多个人。

设定的答案,大多是时代留影,比如年长的记忆可能是关东大地震、二战等。

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日本20世纪的时代侧影。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高君良子,一位爱说爱笑的老太太,在她的回忆中,所有有关跳舞的场景都是最美的。

其实那些舞步,高君女士已经不记得了,印象中,幼儿园的她穿着一双红鞋,带着一条小手帕。

高君女士说:“我哥哥那时看到别人家的女孩穿裙子很可爱,于是跑遍东京,帮我买了一条一模一样的裙子回来,只要我去跳舞回来,哥哥就拉着我的手,到处炫耀。”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哥哥还会带高君女士去当时的咖啡馆跳舞。

因为跳舞以后,哥哥会带她去吃鸡肉饭,小朋友的心思是很简单的,为了能吃上自己钟爱的食物,高君女士在咖啡馆翩翩起舞。

哥哥的朋友看到后,很开心,还请她吃雪糕。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值得回忆的片段。

譬如渡边先生,大学毕业后,在钢铁公司做到退休,和妻子是通过相亲认识的,两个人没有孩子。

然而回看人生录像时,他发现自己平平无奇,工作一般,婚姻一般般,所有东西都一般般。

失落的渡边,希望能找到自己曾经活过的证据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在回忆的录像带里,已经一把年纪的渡边,看到自己和妻子坐在银座的公园长凳上,聊天说笑,他还邀请妻子一起去看电影。

这是婚后40年来的第一次邀请,也是最后一次,那天过后没多久,妻子就去世了。

然而这些小事对于渡边来说,只能说是经历,算不得有价值的回忆,今天发生了,明天就忘了。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其实大部分人又何尝不是过着这种生活。

找一份还过得去的工作,跟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结婚,每天的话题都是柴米油盐。

到老了,就和老伴相互扶持,走完余下的日子。

而协调员望月也有着同样的烦恼,由于一直都找不到值得回忆的片段,他已经留在这里52年了。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直到渡边先生出现,他这才发现,渡边的妻子就是自己的初恋。

当年,望月和渡边的妻子相恋,已经去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两个人经常去公园约会,有时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任阳光打在脸上,静谧而美好。

之后,望月参军打战,死在了战场上。

虽然,女孩最后嫁给了渡边,但是每逢望月的忌日,她都会去祭拜。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而当渡边的妻子逝去时,她选的记忆是有关望月的。

望月方始明白:“徘徊了五十年,直到昨天,我才知道自己也曾是别人幸福的一部分。”

他终于释怀了,带着这份有关爱恋的回忆,离开中转站,前往天国。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抛开这段戏剧化的爱情桥段,影片通过记忆来衡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你记住的东西,于你而言,有存在的价值;于是,在此之间,你感觉自己活过了。

而用往生之前选取唯一记忆的模式,更是让这种记忆具有深刻性与普遍性,这些记忆,或多或少都能让观众有深刻的认同感。

这片看得太心疼(这片被多剪一秒,我都觉得心痛)

关于生死,是枝裕和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不太会以是否有意义来理解生。为什么呢?如果‘生’被赋予了有意义的概念,那相对的,就衍生出了有意义的死和无意义的死,这是很危险的……”

电影的原作小说里,有一句话很有意思:人生意义嘛,没有也无所谓。做什么事情都要追求意义的话,人就离倒霉不远了。

记忆于人,不管是欢笑还是泪水,只要走过,就是一种慰藉。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逝去的人不过是去了另一个世界,天空又多了一颗星星,而活着的人,要勇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