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更新时间:2022-09-28 21:37:57

黝黑的皮肤,质朴的笑容,面对镜头咬着舌尖一脸稚气,背篓里装着两副网球拍,再加上冠军头衔……所有元素交织在一起,让“背篓少年”成了如今中国体育圈最火的话题。

这位“背篓少年”正是14岁的王发,一位来自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网球运动员。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王发的背篓里装着球拍,更装着梦想。 本文图片来源:李建艺

当王发的照片在网络上快速传播,那个背篓也装进了不同的含义——一位大山里的孩子,因为网球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网球可以改变我的人生。”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过程中,不善言辞的王发在说普通话时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但只有说到这句话,他的发音最标准,也最流利。

也正是因为那组“背篓少年”的照片,王发的故事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同时也勾勒出了他身边同样来自少数民族的小球员们,以及那位在他们口中“像爸爸一样”的教练张晓洪。

网球,成了他们人生轨迹上的交汇点——他们打坏的每一个网球,组成了他们脚下那条实现梦想和野心的道路。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小时候的王发。

背篓

8月30日,在赢下2022亚瑟士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U14组男单冠军后的第二天,王发和他的队友们就跟着教练张晓洪返回了俱乐部,重新回归正常的训练和学习生活。

他们都没有想到,在比赛之后拍下的那张背着背篓的夺冠照片,会在两个星期之后突然火遍体育圈,甚至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我也没想到这组照片会突然火了,本来只是觉得很有特色,值得留存,所以就发在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结果突然就增加了很多粉丝,然后就被新华社使用了。”

照片的拍摄者李建艺在两年多前就认识了王发和张晓洪教练,也给他们拍过不少照片,但从没有得到这么大的关注,于是乎,他把情况告诉了张晓洪教练和王发。

得知自己“突然火了”,14岁的王发其实并没有太明确的概念,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火了,我没有任何感觉。”

王发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那是当年他在获得全国冠军之后张晓洪教练奖励给他的,但是按照俱乐部的管理规定,王发每周只有周末的一个小时可以玩手机。

在这么有限的时间里,14岁的王发更多是用手机来给家里人打电话,然后玩玩小游戏,自然没有时间去网络上刷那些关于他的信息。

另一方面,对于从小在佤族自治县长大的王发来说,背篓只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品之一。每一年放假回家再重返俱乐部时,他都会背着背篓。在他的概念里,背篓装东西“太常见了”。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事实上,照片中王发的背篓是来自于一位家乡球迷。

这次在广州参加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的过程中,一位一直关注着王发的云南球迷来到球场支持他,并且在一场比赛后把这个背篓送给了王发。

“当时其实比赛还没有打完,王发也没有太在意这个背篓。那位球迷想让王发背着拍照,我就和王发说,如果他能够拿冠军,我就帮他拍一组。”

李建艺把这组“背篓照片”的由来告诉了澎湃新闻记者,“他逆转击败了夺冠热门,然后真的拿到了冠军,我就在夺冠后的拍照时间里,帮他拍了这组照片。”

把自己用的球拍放进背篓,然后一把挎在背上,那一刻,王发突然就感受到了家的感觉,“好长时间没回家了,能在赛场上背着背篓,很亲切。”

就在那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李建艺按下快门,留住了“背篓少年”的纯真而质朴笑容,用他的话说,那几张照片确实有一些“摆拍”的成分,因为平日里王发参赛时有自己专门的网球包,并不会特意背着背篓。

但这些照片却真实地传递出了王发的故事——一位佤族少年,因为网球,走出了大山,并且赢下了冠军。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张晓洪(戴白帽子)和他的野象俱乐部。

师徒父子

王发和网球的缘分,从六年前开始。

彼时,张晓洪教练刚刚成立他的野象俱乐部差不多两年,刚好得知临沧市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希望组建青少年网球队,他就以俱乐部合作的方式,挑选了第一批来自佤族的孩子。

张晓洪教练之所以想要在大山的孩子里“选苗子”,完全是出于一次偶然的机遇。

差不多10年前,热爱自驾游的张晓洪,把车开进了一座大山,在找到一家当地人做向导后,那家人的孩子带着张晓洪上山采风。当他们走到山顶后,张晓洪发现自己的充电宝落在了房间里,结果,他身旁的小朋友自告奋勇要去帮他取充电宝。

“那个山路我走了一个小时才到山顶,结果那个孩子来回只用了20分钟。”作为一名基层教练,张晓洪对大山里孩子的身体素质惊叹不已,“也就是那时候,我开始有了到大山里选才的想法。”

随后的几年时间,张晓洪到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学习网球训练,也在不同的城市教过网球,但那个“想法”始终留在自己的脑子里,“当时我也考虑到大山的孩子生活都比较困难,如果要负担他们的训练和生活,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一直只是在筹划。”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少时的王发。

2014年,张晓洪回到曾经当运动员时待过的云南,开办了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到山区里去选拔优秀的孩子,“刚开始根本招不成,一是山里的家长不懂网球,二是他们也没钱,不敢相信我们把孩子带出去练体育。”

直到2016年的那次合作,张晓洪遇到了这批佤族的孩子。

“王发其实不是最早跟着我练网球的几个孩子,他是在最初选拔了几个之后的半年,才跟着我训练的。”

张晓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选拔这些山里的孩子,最看重的是他们的身体素质,但往往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判断出孩子们的运动能力之后,他要花上几倍的时间去说服这些家长。

“那时候就觉得能够从山里出来,很好玩,我完全不知道网球是什么。”巨大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让王发跟着张晓洪来到了野象俱乐部。然而,日复一日的抛球和挥拍,让他觉得又苦又枯燥,“第一年回家我就不想打了,我就待在家里不想出来。”

在了解了情况之后,张晓洪在春节过后又亲自去了一趟临沧,挨家挨户劝那些不想回去练球的孩子和家长。

“看到王发,我也没说太多,他就又决定和我出来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张晓洪自己也笑了,“可能是我平时训练比较严,他比较怕我。”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54和7000

最开始训练这些佤族小球员时,孩子们的家长还会轮流到位于云南昆明红塔东路的球场里去“考察”俱乐部。

“刚开始家长们轮流来,后来看到了就放心了,到了第二年就没有家长来了,第三年家长们平常连电话都不给我打了。”

家长们的信任,完全因为张晓洪教练坚守着他的那些承诺——从始至终负责孩子们训练、读书和生活的所有开销。

6年来,虽然也有几位山里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停止网球训练并且回到大山,但如今张晓洪公益培养的这些小球员,已经从最初的10人到了如今的20多人,他们的身份也从佤族丰富到了彝族、傈僳族,以及白族……

“俱乐部里总共有60个球员,除了这些山里的孩子,其他球员的培训还是收费的。”张晓洪教练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之所以能够支持这20多位小球员的吃穿用度,也是他经过了规划,“基本上一年收的培训的费用,都用在了这些孩子身上。”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被打坏的网球。

张晓洪的女儿有时候回到球场来看望父亲,这几年,她和这些小球员们都打成一片,但她依然会时不时抱怨自己的父亲,“你怎么把钱都给这些小朋友了,也不给我花。”

“家里人或者身边的朋友当时都不理解。”张晓洪说,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是处于不理会他的状态,“也有人说我神经病,但是我带着这些孩子,反正很开心。”

六年如一日,张晓洪陪伴着这20多位小球员。训练场上,他像一位严父,严格要求每一项训练内容;而在生活之余,他又要扮演一位“慈母”,照顾好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

“王发和其他这些孩子们都很懂事,他们的鞋子都要穿到破洞或者开口,实在不能穿了才会找我去换新鞋。”

张晓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在两年多前,当摄影师李建艺了解了这群孩子的故事之后,他就带着一群球迷来到野象俱乐部探望孩子的情况,那时,球迷们都被那些破洞的球鞋所感动。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被穿坏的球鞋。

而当澎湃新闻记者顺着这段故事问起王发穿坏了几双球鞋时,王发回答不出来,反而是张晓洪教练脱口而出,“54双鞋了,最开始给他们买便宜的球鞋,基本上是三个月两双。”

事实上,不只是王发的球鞋,从最早佤族的这群小球员到后来加入俱乐部的孩子,他们穿坏的球鞋数量,张晓洪都记在心里。

在张晓洪心里,这些穿坏的球鞋的数量,代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如孩子们每天都会坚持完成的那7000多次挥拍。

“外面会有很多人质疑我的训练量太大,其实很多训练都是孩子自己加的训练量。”张晓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其实一天里有教练陪着训练指导的时间,就是早上两小时和下午两小时,剩下的时间,这些孩子都是自己安排自己的训练课。

在野象俱乐部里有一面长达86米的网球墙,早上五六点天还才蒙蒙亮,这些孩子们就开始训练,那些网球和墙壁碰撞发出的“啪啪”声,甚至比公鸡打鸣还要规律。

“我们在云南俱乐部里的这4片场地,可能是全国利用率最高的网球场。”这是张晓洪教练的自嘲,也是他的骄傲,“从早上五点到晚上七八点,都有孩子在训练,连中午吃饭时间也有孩子轮流训练。”

“他们非常自律,相比我以前教的那些体校的球员,他们更了解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为了什么在打网球。”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

未来

在和我聊起自己的网球训练时,14岁王发和他身边同样14岁的队友李娇都说了这句话,“我觉得我能够走出大山,网球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改变。”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李娇和王发,还有同一批的几位佤族球员,就已经在2020中国网球巡回赛上打出了名堂,当时年仅12岁的王发已经在中国网球巡回赛测试赛上闯进了男单八强。

也是在那一年,全国耐克杯青少年网球总排名中,李娇排名第一,李婷排名第二,彭诗雅排名第三,而她们都是来自云南野象俱乐部的佤族球员。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王发、张晓洪和李娇。

“当时是我第一次在球场上见到王发,那时候他个子还非常小,穿着一条大码的网球短裤,看起来特别有意思。”

李建艺回忆着和这些大山孩子们的第一次相遇,最先吸引他的是王发在场上的怒吼。

作为一名费德勒的粉丝,王发喜欢在得分后喊着“come on”为自己鼓劲,“我拍过很多大满贯球员,王发的眼神和他的气势,给了我一种相同的感觉。”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李建艺开始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张晓洪教练的坚守和这批佤族小球员的努力,越来越多关注网球的爱好者也开始知道他们——其中最突出的王发和李娇,甚至得到了在2020年中国网球巡回赛总决赛和李娜同台的机会。

“那次见面之后,王发和李娇回去训练的状态都不一样了,更加卖力。”张晓洪看到了这两个孩子眼中的光芒传递给了他们身边的小队友,“看到他们那么努力,其他人也不甘落后。”

除了得到和偶像见面的机会,野象俱乐部也在这两年得到了外界不少自发的资助,“有的人给我们送了球鞋,有的人送了网球,还有送了一些旧衣服和旧毛巾,什么样的帮助都有。”

而在所有的这些帮助中,一位来自浙江的球员王育喜在和王发打了一场比赛之后,决定一直为王发提供训练和比赛的支持。

河北省廊坊市网球协会主席陈金龙则是在了解了孩子们的故事之后,帮助张晓洪在廊坊建起了新的俱乐部,并且自掏腰包提供孩子们训练和比赛的经费。

如今,在廊坊的俱乐部里,有12块全新的球场,小球员们再也不用挤在4片场地上轮流打;他们也有了足够的网球,不必担心每周只有一天才能打上新球;他们也从云南球场边的“集装箱宿舍”搬到了宽敞的新宿舍。

这些比赛就是为了钱(14岁背篓少年靠网球走出大山:每天早晨5点训练,穿坏54双鞋,曾和李娜同台比赛)

“现在我轻松太多了,负担没有那么大,家人和朋友也理解我了。”张晓洪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而他最开心的还是小球员们的训练条件变好了,“我计划在今年再去招10个大山里的孩子。”

而像王发、李娇和彭诗雅这些球队中的“大哥大姐”,在赢得了许多巡回赛分站冠军之后,也有了更远大的目标,“我希望能够打职业比赛。”

在最初创办这个俱乐部时,张晓洪之所以取名“野象”,就是因为“野”代表遵循自然法则,而“象”则是强壮的象征。

如今,野象俱乐部里的这些孩子已经逐渐适应了中国青少年网坛的竞技法则,也变得越来越强壮。

“作为一个基层教练,我也有梦想,能一直走到今年也是这些梦想支撑着我。”说起梦想,张晓洪也有些动情,“我希望有一天,这些球员能够走向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