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射箭(弓箭知识详解:射箭不是捏住箭尾,箭羽不伤虎口,拉弓要用扳指)
更新时间:2022-09-28 00:59:30引言
最近才知道因为弓箭相关知识太过冷门的关系,一些对古代弓箭很感兴趣的朋友对弓箭知识却并不了解,尤其是针对射法、器械等方面,为了解决大家的这些疑问,本文将以问答式的形式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请注意,本文的许多问题都是网友提问到的最多问题,我是直接将网友的提问摘了过来,非常有针对性,对弓箭小白很友好。
弓箭知识详解
一问:先问兄弟你个问题,我是小白,不明白拉弦的手是不是就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箭尾往后拉?
回答:你说的这种拉弦方式统称“捏箭式射法”,倒是真实存在,现在非洲和其他偏远地区的一些较为原始的部落猎人,比如非洲南部地区的布须曼人就还在用这种捏箭式射法来拉弓射箭。但是请注意,只有小磅数弓可以用这种捏住箭尾的方式拉弓射箭,其他但凡磅数高一点的弓都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射箭,因为拉弓所要用到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只靠拇指和食指根本捏不住箭。
布须曼人所使用的猎弓,是只有几十厘米长的小短弓(有些也超过了一米),磅数很小,有效射程也很近,不过二三十米,其杀伤力主要是靠涂抹在箭头上的致命毒素(来自某种甲虫的幼虫)。
二问:咱们中国古代用什么方法(拉弓射箭)呢?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一关节夹住吗?
回答:射箭法在古代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上文提到的“捏箭式射箭法”,另外两种则主要是西方的“地中海式射法”和东方的“蒙古式射箭法”,当然这只是习惯性称呼,并不是说这种射法就发明在地中海,或是蒙古人发明的。
地中海式射箭法也叫“三指射箭法”,其在拉弓时,使用的乃是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而为了防止放箭时,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射手要佩戴三指护指防护,材质一般为厚皮制作。
在百年战争时期,法军为了报复英国长弓兵,常常宣称要砍掉英国长弓兵的中指,而英国长弓兵们则会在战场上向法军竖起中指进行挑衅,证明自己的中指还在,这便是西方竖中指羞辱他人的来历。
流行于东方的蒙古式射箭法,并不是蒙古人发明的,事实上中国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射箭法拉弓射箭了。而用这种射箭法在拉弓射箭时主要使用的乃是大拇指勾弦,然后用食指压住大拇指的指甲处,拉弓时两指都要用力。
为了保护大拇指,并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弓手必须要带扳指才行。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射箭所用的扳指不是大家常见的玉质文玩扳指,而是特殊形制的“武扳指”。
射箭扳指一般分为筒形和坡形扳指两类,其中的种类又分为很多种,比如中国古代还曾采用“韘”(shè)来保护大拇指,据《说文·韦部》载:“韘,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韦系,箸右巨指。”明确阐述了扳指的功能以及用法。这种扳指上面有专门用来勾弦的弦槽 ,大名鼎鼎的商代妇好墓中就有出土。
三问:当箭矢马上要离开握住拿弓的手时,(箭矢)后部的羽毛会不会伤到(持弓)手的手指和虎口部位?
回答:当箭矢被发射时,你说的这种箭羽(即箭翎)伤手的情况也确实存在,我就曾被箭羽伤过左手虎口,但那是特殊情况,因为一般箭羽的前端和后端都会被用线牢牢绑紧在箭杆上,另外制箭师傅还会在缠线的位置涂抹一层胶水,这样等胶水干透以后,就能将羽毛两端牢牢包住,不会形成“倒刺”,而箭羽的其他部分都是很柔顺的,所以一般来说箭羽并不会伤到虎口。
除非绑缚羽毛前端的线脱落,让箭羽翘起来了,有意思的是我就是这样被箭羽刺进虎口的,但后来重新把箭羽绑紧,再刷上一层胶水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了。
四问:扳指的作用是不是戴在左手大拇指上,以防止飞出的箭杆和剑羽擦伤手指和虎口?
答:这个问题可能许多读者都感兴趣,因为许多人都认为扳指的作用就是用来保护掌握弓那一只手的拇指(托箭的拇指,而非拉弦的拇指)。但我要说的是,扳指是用来拉弦的,并不是用来充当箭台,防止箭杆和箭羽擦伤皮肤的。
箭杆和箭羽通常都很光滑柔顺,只要射击频率不太高,只要箭矢完好无损,那一般不会擦伤皮肤。若是经常练箭,那经常被箭矢摩擦的地方会起茧子,能很好地抵御擦伤。另外,为了防止擦伤,射手也会为持弓的左手佩戴皮手套或是皮垫防护。
五问:因为射箭时,箭矢的末端和手会有摩擦接触,那这样会不会降低箭矢的准确度?
答:在射箭时,拉弦的手和持弓的手稳不稳确实是决定射箭精度的一件事,所以要熟练学会正确持弓和撒放(即放弦) ,另外还可以接触一下“翻腕”(撒放时持弓手向外撇出)或是“转弓”(让持弓手给予弓一个扭转的力量造成弓向左或向右转动)等技法,目的是让箭矢在离弦时避开弓把,以得到更顺利的发射。
关于翻腕和转弓等技法的作用,许多人有不同的看法,持各种意见的人都有,因此具体要看各人的习惯。
六问:拿弓箭的手是用什么方法保持箭矢在弓弦上不掉的呢?
答:这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一般来说,箭矢的尾端会被设计成一个夹槽,形状类似“凹”状,由于夹槽的宽度小于弓弦的直径,因此箭尾能够“咬合”住弓弦,保持箭矢在弓弦上不掉。
另外,采用地中海射箭法拉弓射箭时,食指和中指也可以夹住箭尾,而蒙古式射法也不是大家想像的只用大拇指拉弓弦,而是用大拇指第一个关节(从指尖算起)和食指第三个关节夹住了箭尾前方1.5---2厘米处,用箭尾、大拇指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那个位置共同承担了弓弦的压力,箭尾会被大拇指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之间那个位置夹得很紧。
七问:听说经常射箭,会把手指和脊椎搞变形,请问这是真的吗?
答:确实是这样,但一般现代人达不到那样的程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挖掘出土的英王亨利八世时代的战舰“玛利玫瑰”号上,发现有两具不幸遇难的长弓兵遗骨,经研究发现,其遗骨的左臂骨骼粗壮,脊椎严重变形,说明这些弓箭手因长期训练和战斗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畸形残疾,但问题在于英国长弓兵所用的长弓磅数极大,都达到了120磅以上,而现代人大多拉不开这种磅数的强弓(这里的磅指弓的拉力,不是弓的重量,1磅约等于0.45千克)。
八问:古代弓箭手都是脆皮吧?是不是敌人一接近就要退出战场?
答: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观点了,事实上古代弓箭手也都是穿戴盔甲的,身上也携带各种武器,包括弩手也是。比如唐代时期,唐军弩手就随身携带陌刀,一等敌人接近自己,就弃弩,抡起陌刀近战,而唐军弓手则装备横刀用于短兵相接。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阿金库尔战役里,当法军接近英军阵线时,英国长弓兵们也是丢弃长弓,拿起短兵与自家的下马骑士一起对战法军,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九问:拉弓射箭主要用到的肌肉是右胳臂的肱二头肌吗?
答:拉弓射箭时两个胳臂都要用力,而且主要用到的肌肉乃是背阔肌,越是大磅数的弓箭,对使用者的腰背力量要求越高。事实上,射箭的用力方法很类似单臂俯身哑铃划船。
十问:制作箭杆的材料是不是越坚硬越好?
答:制作箭杆的材料并不是越坚硬越好,当然也不能太软,挠度要适宜才行,具体要看弓的磅数决定。与大家印象里,在射箭时离开弓弦的箭矢会笔直地飞往靶子上不同,事实上,箭矢在飞行过程中是不断摆动的,飞行轨迹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蛇形般摇摆飞行的。
相关推荐
-
网球技术分析(网球应该怎么打?阿加西的七条技战术宝典你必须get起来)
查看详情
-
气膜网球造假(网球,你怎么了?)
查看详情
-
足球越位是什么意思视频讲解(啥叫越位?怎么界定越位球员干扰守门员?为什么进球无效?)
查看详情
-
完美平台怎么看官匹数据(精彩操作无处展示?完美电竞APP帮你录制国服完美时刻短视频)
查看详情
-
看图写话两个小朋友在踢足球(一年级看图写话基础句式:谁在哪里干什么,怎么样?)
查看详情
-
足球经理21怎么删补丁(《足球经理2022》评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典范续作)
查看详情
-
球鞋使用寿命(足球鞋的寿命有多长?老了以后会有哪些病?有病该怎么治疗?)
查看详情
-
姜志鹏情场失误后道歉你怎么看(年纪相同,天赋完胜郜林,却因性格,他最终泯然众人,令人惋惜)
查看详情
- 最新资讯
-
- 2022-11-18 有名的足球队员号码(足球球衣号码代表人物,个个都是超级巨星,谁最强?)
- 2022-11-15 2o18足球世界杯实况(《实况足球》——一首写给世界杯的情书(1998))
- 2022-11-15 世界杯预选赛直播男篮中国对巴(世界杯又来了!国足今晚首战马尔代夫)
- 2022-11-15 武汉0比1沧州(前线丨十人作战,绝不放弃,武汉队0:2憾负沧州雄狮)
- 2022-11-15 英格兰比利时2020(意大利VS英格兰:终极之战!这一冠双方都盼了53年)
- 2022-11-15 欧冠历届冠军一览图2021(「欧冠冠军」盘点2010-2022欧冠冠军 谁最强)
- 2022-11-15 中国网球(中国网球政策重大变革,你振奋吗?)
- 2022-11-15 2018世界杯西班牙红黄牌(世界杯红黄牌历史,齐达内,球王都是吃牌能手,巴西右闸黄牌最多)
- 2022-11-15 雷霆队队史最佳阵容组合(雷霆队历史十大球星,队史第一人是城市骄傲)
- 2022-11-15 中国vs日本篮球直播免费观看(央视直播!中国男篮VS日本队,胡金秋不在,能否冲击冠军?)
- 推荐攻略
-
-
乌克兰总统身亡(乌总统泽连斯基解除乌总检察长及国家安全局局长职务)
-
足球比赛每个半场多少分钟(足球比赛每半场几分钟)
-
2021中超今天哪里转播(今晚!中超2场对决,CCTV5 直播申花PK武汉,腾讯体育亚泰vs天津)
-
2022梅西坠机身亡事件结果(足坛变天!巴萨无缘榜首的2年:梅西告别,老马去世,2-8惨案)
-
2021全运会篮球直播赛程辽宁(4月22日央视直播:CBA总决赛;赵心童vs马奎尔,塞尔比vs颜丙涛)
-
中国最强导弹(世界洲际导弹前10排名,中国东风导弹领先美国,第一名堪称导弹王)
-
2021篮球比赛在哪里看(CCTV5直播NBA 辽篮争夺CBA总决赛冠军点 颜丙涛出战斯诺克世锦赛)
-
东航结果不敢公布了(民航局再次回应东航MU5735事故调查!查明原因有多难,多久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