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但他们也要担心我们(我在地震灾区见到的“90后”|“9·5”泸定地震记者手记)

但他们也要担心我们(我在地震灾区见到的“90后”|“9·5”泸定地震记者手记)

更新时间:2022-09-27 08:01:17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因为采访泸石高速,泸定和石棉,我去过好多次。印象最深的,是人们从高山里“挖”出的公路,忽左忽右,和大渡河相伴,蜿蜒地“钻”向远方。

我是震后第二天抵达灾区的。在康定,我见到了震后首个“地震宝宝”的爸爸。

爸爸叫杨晓东,1992年出生。地震发生前,他与家人在山上摘核桃,妻子一个人在家。地震发生后,山体垮塌导致道路中断。担心老婆,杨晓东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回家寻妻。地震时,妻子的确“出事”了。她被震塌的墙壁砸中了背和脚。庆幸的是,邻居们发现得早,把她从废墟里救了出来,并送到了海螺沟卫生院。一个受了伤的临产孕妇,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甘孜州人民医院派来救护车“接力”。最终,震后第6个小时,杨晓东的儿子出生了,母子平安。

这是泸定地震震后首个“地震宝宝”。取个啥名呢?望了一眼病床上的妻子,杨晓东有些哽咽地说,“现在我只关心她好久能恢复,其他的后面再考虑。”

90后爸爸杨晓东,让我感受到了平凡家庭的亲情和爱情。而绝壁掘道的“90后”机手王令和唐鑫,让我感到佩服。

王令出生于1992年,来自达州万源。1997年出生的唐鑫 来自云南昭通。两人都是为雅叶高速康定过境段来到甘孜州。

但他们也要担心我们(我在地震灾区见到的“90后”|“9·5”泸定地震记者手记)

王令接受记者采访

地震发生后,磨西镇到海螺沟景区的道路,因山体垮塌而中断。两人所在的项目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和车辆赶往现场抢通。

我与两人见面是在9月8日上午,当时最危险的1.8公里已经抢通。我顺着刚抢通约4米宽的道路,小心翼翼靠着左侧往前走,踩了一脚的泥土,右侧塌方后的危岩如刀削过一般,我总担心会有石头会掉下来。于是,我一边走一边往右上方观察。

见到王令和唐鑫时,两人都坐在驾驶室内休息。王令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唐鑫却长了一副娃娃脸。

第一次见到要抢通的路,王令也“大吃一惊”。地震引发的塌方,将沿山而建的盘山公路整体掩埋,最严重的,几乎与山体形成一个整体斜面,看不出路的迹象。

唐鑫淡定一点,但他也坦言,“说不怕是不可能的。”

但他们也要担心我们(我在地震灾区见到的“90后”|“9·5”泸定地震记者手记)

绝壁掘道

在绝壁抢通任务中,王令开着挖掘机在前挥舞着铁臂,疏通险情。唐鑫紧随其后,负责将挖掘机身后的山石和泥土铲平,清除路障。

采访中,唐鑫给我看了他的微信朋友圈。出发前,他写下了“这一定是我这辈子目前做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泸定加油,我们来啦”。但到了之后,却没给父母说抢通任务的艰难,“怕他们担心。”

王令不一样,他把这几天的经历都讲给妻子听,“两口子不应该瞒着,她也一直在给我说要小心点。”

但他们也要担心我们(我在地震灾区见到的“90后”|“9·5”泸定地震记者手记)

王令(右)和唐鑫(左)

我问唐鑫,“怎么还不耍女朋友啊。”他略显羞涩的表示,暂时还不想。旁边的王令也跟着笑了起来。

回忆中,总有一些瞬间,能温暖在地震灾区采访的曾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些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90后”有了更新的认识。

震后重来,生活继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