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更新时间:2022-09-25 13:50:51

本文我要引用的第一段话,会让我们中国人无法接受。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左1李奇微,左3范弗里特

在第五次战役结束之后,美军远东总司令李奇微和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评估了下一步作战的目标和前景。在范弗里特的叙述中,他顺便提到了对志愿军和人民军战斗力的评价。范弗里特说:“在东部前线发动进攻会让美军付出很大伤亡,而所得到却只是一些土地。在西线发动进攻虽然比较容易,但会使美军进一步暴露给敌人,容易遭到敌人的进攻。”

从范弗里特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他认为东线难打,西线好打。而东线是人民军,“美军会付出很大伤亡”,西线是志愿军,“进攻比较容易”。

随后范弗里特又说:“陆战1师当面之敌(北朝鲜两个军)占据着坚固的防御阵地,他们作战顽强,齐装满员,似较中共军队更能作战。”对范弗里特的观点,李奇微表示:“我都赞同。”(《李奇微回忆录:朝鲜战争》第187-188页)见下图。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在第一次战役至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这一期间,美军对志愿军的评价是“非常强大”,我甚至都不需要举例,因为任何一本美国书籍都是这么说的。美国机密级解密档案《第8集团军作战研究室关于中国军队作战状况的评估备忘录》对志愿军的战斗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可是仅仅四个月后,美军在朝鲜战场的两个最高指挥官对志愿军的评价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志愿军的战斗力已经被评估为不及人民军。

正好前几天,志愿军26军军长张仁初的儿子给我发了一条消息:“我想请您自华川阻击战开始写,一直到上甘岭战役,把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期的阵地防御写一下。这一段战史其实是志愿军自五次战役的撤退到最后反攻的艰难漫长的转变。这段历史有点长,您可以分集写。其实你过去已写过其中的重要战役,如华川,铁原、平金淮,上甘岭等等,只需把它们连起来再写得细一点加点什么即可。现在人们对抗美援朝太不了解了,急需你这样的军史专家予以指点。我认为这一段历史就是:艰难而漫长的阵地防御,从坚持到转折…

他用的是“艰难而漫长”,“从坚持到转折”,我觉得非常好。只有志愿军的子弟,才能真正知道抗美援朝战争的艰难和残酷。而大部分的人其实对这场战争根本不了解,要么就是无限神话,要么就是恶意贬低。特别是前一种,在网上铺天盖地。我早就说了,志愿军不用吹嘘,真实描述即可,他们打的每一次战斗,都是奇迹。如实描述,看起来都是吹嘘。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范弗里特那么狂是有资本的,自从他担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以来,志愿军没在他手上占到过便宜。规模宏大的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仅有的几个胜仗,自身都损失惨重。而到了转移阶段,范弗里特完全找到了对付志愿军的办法,以志愿军之道还施志愿军之身,用穿插分割战术,差点包围歼灭志愿军第9兵团。参见:美军司令设下完美的陷阱,彭德怀吃了亏,一个师长找出了破解之道

1951年5月中旬到6月初,美军战斗力达到了顶峰,范弗里特的指挥水平也发挥到了极致。志愿军全线陷入被动局面,这将近20天时间,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难的时刻。

铁原阻击战和华川阻击战是志愿军两大阻击战,可美军并没有觉得战斗有多艰难,美军骑兵第1师战史描述铁原阻击战时只说“中国人的抵抗并不激烈”。美军第3师战史也是这么说的,只有美军第65团在种子山被志愿军189师反击打回去那一仗,用了艰苦这一描述。可在铁原阻击战中,美军第3师65团全部阵亡仅为51人,其中很多人还是在那次被189师反击下的逃命中掉到汉滩江里淹死的。华川阻击战,美军觉得艰难程度比铁原要大一点,可美军第7师先头的第17团在5月28日和29日被称为“艰苦的战斗”中阵亡人数是27人。(在华川阻击战中,韩军第6师团伤亡比较惨重,敌军转入反攻后,韩军总损失1万1千人,其中作战主力是第2、6、9师团,就这三个师团参与战斗规模较大。)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虽然一线的志愿军诸军艰苦奋战,逐步稳住了阵脚,但依然未能阻止美韩军的攻势,无论是63军在涟川、铁原,15军在芝浦里,60军在史仓里,26军在金化,20军、27军在金城,都在美军的攻势下节节后退。没有哪个军能够顶得住美韩军的攻势,哪怕是第三野战军的两大主力。而敌军此时进攻的主力是韩军,战斗规模也不大。所以当时摆在志愿军面前的问题是能不能守住,按照当时的情况,敌军再次发起大规模进攻的话,志愿军很难守住。

战至9月,志愿军只有中路的26军反击西方山得手这么一次较大规模战斗胜利(参加:1951年,美军攻占了上甘岭),西线的47军在一系列小规模战斗中获胜,甚至将美军骑兵1师阵地一直蚕食到天德山、月夜山一线。(参见:只有在战场上狠狠地挨了教训,美国人才会老老实实坐回谈判桌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而这段时间,让美军记忆深刻的是“伤心岭”和“血腥岭”,美军第2师为了攻克人民军防御的这些高地遭受了惨重的伤亡,在其侧翼的陆战1师伤亡也不小。看起来范弗里特说的一点都没错,志愿军的战斗力确实不及朝鲜人民军。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范弗里特虽然狂得没边,但他有资本。

10月,美军再次在西线和中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志愿军67军和68军在金城防御战斗中战败,大片土地被美韩军夺取,这是志愿军第二大败仗,仅次于180师失利。西线的47军苦战20余日,也被迫撤退,放弃了驿谷川以东的阵地(参见:老人临终前不停地说:“101346”,儿子却发现,这不是银行卡密码)。看起来范弗里特关于志愿军战斗力不及人民军的论点似乎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能不能守住这个问题,再次考验了志愿军。但是志愿军虽然战败,情况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金城防御战斗,67军(配属68军一个师)以伤亡10332人的代价,歼灭美韩军4497人,敌军阵亡710人,负伤3714人,失踪73人。其中美军第24师伤亡1000余人,三个步兵团阵亡数为281人。虽然大部分歼敌还是韩军,但情况不一样了。

而在驿谷川一线的47军虽然放弃了阵地,其当面之敌仅美军骑兵第1师就伤亡了2900余人。加上美军第3师的损失,美军伤亡超过了3000人。而47军的伤亡是7000余人。其中的天德山战斗,志愿军47军141师422团5连,以280人仅幸存9人的代价,歼灭美军800余人。美军骑兵7团阵亡191人,骑兵8团阵亡90人,美军第3师15团阵亡36人,还不包括配属给骑兵8团的希腊营的损失。

1952年以前的美军进攻战役,志愿军都是守不住的,不光守不住,伤亡还非常巨大,而且很难给美军造成严重损失。原因是很简单的,美军步兵的战术其实是“美军版本的三猛战术”,区别就在于美军火力强大,大炮先轰、飞机再炸,飞机炸完小炮上阵,机枪前出占领阵地。美军的步兵就是试探进攻,一发现阵地上的志愿军兵力、火力还强大,就撤下去了。然后飞机大炮坦克小炮机枪再给志愿军来一遍。然后步兵又试探进攻,再一看志愿军还有很多人,又撤下去,又来一遍。等到志愿军阵地火力微弱,没几个人了,而且很疲惫了,美军步兵突然发起集团冲锋。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彭德怀亲自去打了败仗的第3兵团上课,给他们讲解“三猛战术”,彭老总专门讲了猛冲、猛打不是一窝蜂冲上去才叫猛,是运用好你们手上的火力,用火力猛冲猛打。其实和美军的步兵战术是一回事。参见:王近山兵败第五次战役,彭德怀怒批:你根本不懂什么是三猛战术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一句话总结,1952年以前的美军进攻战役,志愿军步兵很难得到了美军步兵面对面交手的机会,就是被动挨打。所以与美军的伤亡比是非常悬殊的,超过10比1,很正常。

可是到了47军朔宁以东地区防御战斗,情况起变化了,敌我伤亡比变成了2.3比1。67军在金城虽然打得差一点,敌我伤亡比也是2.3比1。47军这边自然含金量更高,因为是纯美军,67军主要杀伤的还是韩军。

1951年秋季攻势,范弗里特又打赢了。但情况不一样了,第五次战役后,范弗里特的反攻即“引爆行动”,志愿军63、64、65、12、15、60、20、27、26军九个军加上人民军“金集团”总共才造成美军3725人伤亡。而47军朔宁以东地区防御战斗,47军一个军就打掉美军3000多人。步兵这样的严重伤亡,美军是吃不消的,美军一个师也就6000多个步兵啊。

原因很简单,志愿军有了半坑道工事。

范弗里特又打赢了,他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美军最高层看出来了,美军吃不消这种损失的。这就是美军在秋季攻势中获胜,却愿意在谈判中让步,和我们坐下来谈的原因。

但是当时美军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虽然看出来了战局起了变化,却没有想到这仅仅是刚开始。

志愿军利用1951年的冬天完成了筑城工作,坑道工事在全线铺开。

此时牛气哄哄的范弗里特还不知道这一工事对他来说是致命的。1952年5月,在他的极力怂恿和支持下,美军再次在西线的驿谷川大打出手。190.8高地一战,美军再次获胜。志愿军117师师长张竭诚的孙子跟我说:没想到你给了190.8高地战斗这么高的评价。参见:志愿军打了败仗,却说美军伤亡是2倍,查了美军战史,原来是真的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那是当然的,这是标志性战斗,意味着战争的转折点。天德山战斗,5连以几乎全部伤亡的代价歼灭美军800余人,打出了美军伤亡大,志愿军伤亡小的防御战斗,但这是特例。我在这里说一句,有些自以为熟悉抗美援朝战争的人别拿其他例子给我举例说其他战斗也有。只有天德山战斗估计的美军伤亡和美军实际伤亡是对得上的。参见:67年的国庆节,美军这么说:中国人打起仗来好像吃了不怕死的药

190.8高地战斗,志愿军117师虽然丢了阵地,但自己伤亡800余人,美军损失了整整八个步兵连的兵力。但这不是特例,在全线都是这样。标志着从这一刻起,美军的进攻战役,再也不可能以小的伤亡换取志愿军大的代价了。美军只要进攻,就会伤亡惨重,这一幕在全线成为常态。

我以前跟大家讲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进攻战役平均每天攻击前进5到10公里。在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期间是平均每天1.3到3公里。1952年之前的阵地战期间,是平均每天0.5到1公里。美军与47军作战时就只有每天平均500米。但是1952年志愿军有了坑道工事后,美军的这一数据变成了零。志愿军再也不怕美军进攻了。参见:70年过去了,是时候把志愿军180师的那一仗说清楚了

以前打仗,等到美军步兵上来,志愿军的步兵已经没剩几个人了,那肯定守不住。志愿军战士不是超人。

但有了坑道工事了,美军的飞机、大炮难以杀伤我们的步兵。等美军步兵攻上来,面对的是战斗力基本完整的志愿军步兵。那还打什么,我以前不是说过么,志愿军步兵要的就是一个面对面交锋的机会,无论是进攻战斗还是防御战斗,只要面对面,志愿军步兵所向无敌。

但战争的转折点虽然已经到来,还不能判定志愿军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毕竟阵地战时期的战斗规模都比较小,不足以说明问题。必须看一看能不能在大规模战斗或者战役中顶住美军的攻势。

范弗里特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很清楚美军步兵和志愿军步兵之间的巨大差距,但他不认为美军会输掉战争,他还想试一试。于是“摊牌行动”变成了上甘岭战役。可战斗结束,敌我伤亡比是1比1,如果不是45师在一开始指挥失误,敌我伤亡比肯定是志愿军占优。

经上甘岭一战,范弗里特再也没有了克制志愿军的手段。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可是这个时候美军并不服气,远东总司令克拉克制定了一份攻取平壤的计划,希望能得到华盛顿认可。对于克拉克的计划,范弗里特完全赞成,并迫切希望付诸实现。

可华盛顿当时不会同意,没人是傻子,翻翻美军的伤亡记录就知道,和1951年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关键还在于,战斗中的伤亡大大增加,可胜仗几乎看不到。杜鲁门当时还没下台,但艾森豪威尔已经当选了。真当这个昔日的盟军最高司令不懂军事吗?小规模战斗打不赢,战役也打不赢,凭什么让他相信战争能打赢?1952年12月2日,艾森豪威尔带着还没上任的国防部长威尔逊,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来到韩国访问,克拉克连阐述一下自己需要的兵力估计的机会都没得到,艾森豪威尔根本没兴趣听他说。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其实仗打到这个份上,美国高层已经很清楚了,这个仗打不赢了,能体面地停战,打个平手对美军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在朝鲜的美军将领不肯承认,只不过是接受不了一年时间来巨大的反差而已。一年前他们还是节节胜利的一方,甚至都不需要多少伤亡,可现在美军想求一胜,难如登天。所以至今美军战史把责任都推给政客,认为是他们,导致不能打赢朝鲜战争。

可打仗这个事,美国老百姓不懂的,他们哪里知道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已经转为被动。美国老百姓不知道,可范弗里特偏偏要作死。

1953年1月,美国空军联席会议决定进行一次空中地面作战试验,美军第8集团军把空军的想法改成了空坦炮步联合作战试验。自以为胜券在握的美军居然带上了12个记者,还每人发了一份6页纸的“方案说明”。参见:解放军中唯一一支打过苏、美、英军的部队,而且全部获胜

结果在这次著名的“丁字山战斗”,美军在消耗了无数的弹药后,却遭到了惨败,一个连伤亡了77人。而志愿军参加战斗的仅半个排,伤亡11人。战后,一个记者把事情捅了出去,经过媒体纷纷转载,全美国一片哗然。这次战斗虽小,却成了范弗里特一生的污点,导致他在美国的评价不及李奇微。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范弗里特的指挥水平远比李奇微高,但李奇微接手美军时,美军正处于惨败中,李奇微帮助美军恢复了信心,并取得了表面上的胜利,在表面上是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将军。范弗里特接手美军后,虽然率领美军真正击败了志愿军,但却每况愈下,成为了从胜利走向失败的将军。志愿军找出应对美军的方法后,范弗里特再也找不到克制的手段。媒体的报道更让他的惨败直接曝光在美国老百姓面前,这种耻辱的印象是难以改变的。

从军事上来说,对丁字山的进攻其实是美军对怎么打败志愿军的一次探索,范弗里特的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火力和提高美军步兵的战斗能力。

路子是对的,范弗里特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在1951年7月初评价志愿军战斗力不及人民军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他已经知道美军想要获胜,其步兵的战斗力必须达到志愿军步兵的水平,那么在优势火力下,美军就能获胜。所以那一段时间,美军都是这么干的,对部队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其战斗力。参见:这一仗,是志愿军和美军最后的终极对决,美国人被彻底打服气了

可是这对美军来说,是不可能达成的任务。美军步兵太怕死了,再给他们一万年也达不到志愿军步兵的水平。

1953年1月底,经历了丁字山惨败事件的范弗里特被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撤职,提前退休,黯然离任。他本来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最有天赋的将军,可他遇到的对手,不是他能战胜的。

范弗利特(美军司令说志愿军比人民军差,志愿军用一次完胜,让他被耻辱撤职)

范弗里特的解职改变不了美军被动的局面。1953年3月底,在西线的马踏里发生了一次中美两军都印象深刻的战斗,那就是马踏里西山战斗。志愿军40军最弱的120师派出358团把美军精锐的陆战1师5团(有陆战7团一个营的增援)打得落花流水。美军陆战1师伤亡高达1017人,而志愿军358团仅伤亡200人,敌我伤亡比达到了5比1。在防御战斗屡屡打出对美军的悬殊伤亡比后,志愿军用战斗证明了在进攻战斗中照样能打出5比1这样的不可思议的战绩。要知道我之前刚刚写完的12军加里山战斗,志愿军伤亡3000人不过取得歼敌200人的战果。参见:这次兵变被美军掩盖至今,只有一个美国学者,勇敢地说出了真相

我一直说的一句话,攻守之势逆转了,运动战期间为了歼灭美军,为了完成任务,不顾一切地冒着美军地空火力突击不断冲锋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被迫坚守阵地的美军,志愿军想怎么揍,就可以怎么揍他们。

朝鲜战争的停战不是因为金城战役,在金城战役前美国就已经决定停战了。以美国人的秉性是不会在一次巨大失利后选择停战的,这很不体面。但这场战争美军已经打不下去了,任意一次小规模战斗美军都难以取胜,志愿军哪怕新入朝没有战争经验的部队都可以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停战对美军士兵来说,是个最好的选择。

1951年7月,范弗里特狂妄地说出了:志愿军战斗力不及人民军。那时的志愿军无力反驳,我们那时确实打不过美军。但志愿军不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其他那些军队,失败和艰难压不垮他们。用一次又一次胜利来扇范弗里特的耳光,我想这是志愿军对范弗里特最好的回应。

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