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更新时间:2022-09-24 19:35:16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东亚病夫”的名头,曾经令多少国人视为耻辱,而一代一代的中华儿女的努力和奋斗,都在时时刻刻证明我们是龙的传人。

20世纪八十年代,当国门打开之后,一支队伍的崛起引爆了中国人的精气神,那就是曾经有“五连冠”佳誉的中国女排。

那一代的女排姑娘绝对是国人的偶像、民族的英雄,比现在的网红和明星还要更红更亮。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她们的名字一直让人们记忆犹新:铁榔头郎平、怪球手张蓉芳,当然,更加令人津津乐道的是有“天安门城墙”美誉的周晓兰,因为她是最美女排姑娘。

这位出生浙江、长于山西的高个姑娘,一路历经坎坷成大道,最终成为中国女排的功勋队员,转业后进入国家体委工作,曾经是国家体委最年轻的副司长。

但是命运多舛,也可以说是造化弄人,仅仅在任职8个月后就辞去副司长职务,之后不久就随同丈夫远赴美国。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少年时期的苦难是一种另类财富

1957年10月9日,在浙江嘉兴市妇产医院里,未来的排球“女神”周晓兰诞生了,她一来就自带“神异”,足足比预产期迟来了30天的时间。

而在怀她的十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吃过麻雀肉的母亲潘萝兰竟然就只想吃麻雀肉。

疼爱妻子的周广信笑着说:“你这个人怀孕都和别人不一样,啥都不想知,偏偏要吃那会飞的麻雀!将来生的孩子也说不定会飞起来呢!”

为了保证孕妻的营养,周广信专门去太原的旧货商店买了一支旧汽枪,天天下班后就钻到郊外的树林里去打麻雀。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母亲潘萝兰从那时起,每天都要吃六七只麻雀,这一吃就是两个月。

周晓兰的父母在那个时代都属于知识分子,原本是太原重型机器制造厂的同事。

她的母亲潘萝兰出生于浙江嘉兴市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毕业于上海市高等产校,是太原重型机器制造厂的妇产科医生。

而父亲周广信则是一个船工的儿子,在南京长大的他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机械系,分配到太原重型机器制造厂,成为一名工程师。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可谓千里姻缘一线牵,两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年青人在太原相遇,他们都是厂篮球队和排球队的队员,两个人在体育运动上的共同爱好让他们很快就相识相知并最终相爱。

但是女儿的到来却让小夫妻有些手忙脚乱,他们都是好强的性格,都不想因此而拖自己工作的后腿,于是周晓兰的童年就只能跟着外婆度过。

直到四岁时才被父母接到身边,本来这是一段极为幸福的生活场景,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周晓兰一直无忧无虑地生活到13岁。

在这一段时间里,周晓兰在学习之余就跟在父母的后面,在篮球场和排球场上奔跑、捡球,由于继承了父母的生长基因,她的身高始终比同龄人要高一个头。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后来,周晓兰在山村生活了三年,那一段生活时光,锻炼了周晓兰顽强不屈的性格。

上学的路上,她要独自翻过两个山头才能到达学校,长年累月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时而冒着风雨,时而裹挟着大雪。

虽然时见野花和树木,但来来回回地走在同一条路上,与后来人的野游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感受,那是一种令人绝不愿意反复享受的经历。

更何况还会出现意外,有一次周晓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居然与一只野狼相遇,身手敏捷的周晓兰仗着地形熟悉,机智地躲到一个山洞里,手里拿着石块防备着野狼的攻击。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一个大人遇到野狼这样的生物都会恐惧万分,更何况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

但是她硬是与野狼对峙了一个多小时,最后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才将野狼惊走,原来是村子里一个大人正好回村路经此地,周晓兰这才一路跑着回到家里。

到家后,她才感到后怕的与母亲抱在一起痛哭一场,然后还是坚强地告诉母亲,她再也不怕狼了。

以后的日子里,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独自走过那两座山头,但是步履间越发的坚定和从容。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天安门城墙”是这样筑成的

回到太原城里上学后,周晓兰身高已达1.76米,在同一班的学生里简直就是鹤立鸡群。

1973年,周晓兰参加太原市的运动会,当时她参加的是跳高和手榴弹两个项目,但是她与众不同的身高却引起了太原市体校篮球教练的注意。

在征得周晓兰父母的同意后,她就跟随教练进了太原市体校。

但是当时的篮球运动极为火爆,篮球队已满员,无奈的周晓兰只得进入排球队,神奇的是,在这里她仿佛如鱼得水,16岁的周晓兰自此步入排坛。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得益于她的超于常人的身高,更得益于她的沉稳坚毅,即使年纪明显高于一般的队员,但是周晓兰的训练成绩却是日新月异,排球水平提升极为迅速。

作为一个后来的“插班生”,周晓兰很快就从一个“菜鸟”变成不输于任何人的优秀选手。

当时的周晓兰可谓是头角峥嵘,很快就脱颖而出,仅用一年时间就进入太原市排球队,然后入选山西省队。

1977年,第一届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参赛球员年龄必须在20岁以下的规定卡住了很多人。

经过多轮筛选,一米八二的身高加上年龄上的优势,使得周晓兰得以脱颖而出,这成为她体坛生涯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在首届世界青年排球锦标赛,周晓兰担任中国排球队的副攻手,在教练邓若的率领下,这些年青的中国姑娘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亚军。

周晓兰在比赛中表现出极为扎实的功底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成为全队唯一一个被征召进入国家队的青年队员,开始了她向事业顶峰攀登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这一年她20岁。

一路走来,周晓兰都是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征服了见过她的任何一个人。

她从初学排球到进入国家队,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20岁的周晓兰已是踏入了最壮美的人生舞台。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虽然自己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周晓兰却深知自己的缺点是基础不牢固。

为此,她始终坚持刻苦训练,并一直用“球不落地,永不放弃”的排球精神来激励自己,在别人休息时,她就加练基础动作,当最后一块短板弥补上时,她迅速由一名边缘队员成为主力队员。

理性而坚毅的周晓兰始终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优势,她在国家队的训练场地上继续强化自己的弹跳力,继续精进自己的“拦网”技巧。

当时担任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正在组建一支最强悍的队伍,“铁榔头”郎平、“怪球手”张蓉芳、“拼命三郎”陈招娣都相继征招入队。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1979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齐集湖南郴州体育训练基地,在一个竹棚馆里开始她们的集训。

那时的木地板上有很多木刺,周晓兰每次训练中的倒地救球都会被木刺扎中,或者是蹭破一块皮肤,但是她从来都不顾疼痛,用纱布包住继续训练。

后来基地管理部门为每一位女排队员制作一种防刺花背心,周晓兰分到的那件正好是一朵兰花,这件带着珍贵记忆的花背心她一直保存着。

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就是在这个夏天需要用脸盆接漏雨,冬天不得不生炭火取暖的竹棚馆里日夜不停地训练着,她们白天练、晚上练,节日练、假日练,甚至是带病练、关起门来练。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训练成功了,大家一齐叫好,谁要补课,大家一起来给她加油,很快这些姐妹们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

女排姑娘正是因为拥有这种为国争光、为民争光,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竹棚”精神,才能在真正的世界大赛大放异彩。

这一天就在女排姑娘一丝不苟的训练中越来越近了,1981年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长时间拼搏苦练后的中国女排姑娘憋足一股劲,她们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与东道主日本队在决赛场上对垒。

此前的日本队一直是亚洲霸主,本来就排在中国队前面,而且作为东道主的她们又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因而中国队打得很辛苦很艰难,比分一度落后。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但是她们硬是靠着一股拼劲,在郎平犀利攻击的全面引领下,在周晓兰“球不落地,永不放弃”精神的感染下,再加上陈招娣不停地进攻串联防守,中国队终于逆风翻盘,登上总冠军的宝座,而周晓兰固若金汤的防守无疑是中国队获胜的关键。

这是新中国建立后,在三大球类中取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人们奔走相告,许多人都流下感动的泪水,一时间“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口号声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举国同庆。

吃了败仗的日本人组织专家研究中国女排的技术动作,周晓兰这个长相清秀的中国姑娘的拦网技巧更是她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最后,日本人只能不断叹息于周晓兰神乎其神的反应、以及无处不在的拦网身影,无奈地称呼她是排球场上的“天安门城墙”。

女排姑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们再接再厉,连夺1982年秘鲁世界锦标赛和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排球冠军,而且每次的决赛对手都是东道主,但她们没有一次失败,保持全胜。

从那时起,夺冠的中国女排姑娘成为了在世界上展示国人形象的代表。

自从创刊后,封面上从来没有登过非电影界人物并且在中国广为人知的《大众电影》,专门为周晓兰和当红影星龚雪拍了一张合影,登在1982年3月的封面上。

从那时起,姿容秀美的周晓兰在“天安门城墙”的雅号外,又被国人封为“排球女神”,成为女排的颜值担当,在国内外收获“粉丝”无数。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不一样的职场生涯,突兀的远走他乡

然而人的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长年累月的训练和比赛,使得周晓兰先是因为急性阑尾炎而不得不躺在手术床上,其后又患上肠胃炎,上吐下泻,她足足有三个月没能参加训练。

而即使是身体恢复回到训练场上,元气大伤的她也有些不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再加上其他伤病的困扰,此时已经27岁的周晓兰不由得开始思考退役问题。

1984年,她没有通知任何家人就从北京回到太原的家里,闻讯才赶回家里的妈妈,以及领着十一岁妹妹薇兰的爸爸都极为高兴。

薇兰拉着她的手要礼物,周晓兰疼爱的从手提包里拿出各色各样的糖放到妹妹跟前:“都给你,这下满意了吧?”

然后她又从皮箱里捧出三个约五寸长、三寸宽、由深蓝色丝绒包裹着的精美盒子,对爸爸妈妈说:“妈妈,这是女儿带给您的,也是带给爸爸的礼物。”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当妈妈小心地打开三个盒子时,三块光彩夺目的金牌呈现在家人的面前,激动的泪水一下子从妈妈的眼眶里流淌出来,她哽咽地说:“妈妈看到这三块金牌,心里真比吃蜜还甜哩!”

在随后的日子里,她和爸爸妈妈商量退役上学问题,父母都没有不同意见,只有妈妈拉住她的手,希望她“在学习中也夺一个三连冠”。

在她临走的时候,父母请一位摄影师来到家里,先是拍了一张拿着金牌的全家福,然后将三块金牌拍成三幅照片放到家里,这样看到照片,也就象看到了女儿和金牌。

父母让周晓兰将三块金牌带在身边,永远激励她前进。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退役后的周晓兰成为上海体育学院的一名学生,并在1985年与原中国男排运动员侯晓非结为夫妻,当时她们是在福建漳州的训练基地举行的婚礼。

1988年,周晓兰毕业后进入国家体委工作,很快就出任排球处处长。

这个心直口快、工作认真的年轻处长积极地推动着排球运动管理体制改革,中国的排球运动更是风生水起,她也在1994年升任,官至体委球类司副司长。

然而“花无百日红”,随着老一代队员退役后,中国女排的成绩就开始波动起伏。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特别是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女排队员被曝出服用兴奋剂,一时间国际国内对女排的非议声不时响起。

周晓兰的工作环境越发艰难,她依然一心想着改变中国女排颓势的状态,最后她飞到美国,找到正在美国读书的前队友郎平,动员她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

在她的一手促动下,郎平决定中断学业回国,然而当周晓兰正在准备去机场迎接郎平时,却被上级领导要求放下这项工作,郎平回国及相关事宜由他人负责。

这项命令周晓兰感觉实在无法接受,不要说郎平回国是由她一力促动并完成的,就连同为队员回国接机的份内之情也被驳回,最终,梗直的周晓兰以个人身份去机场迎接郎平。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此后感觉孤立的周晓兰毅然决定辞去仅仅上任8个月的副司长职务,交还住了8个月的两室一厅住房的钥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离职而去。

辞职后,有人问周晓兰是否后悔,她微微一笑:“我并不觉得离开那样的生活是失去了什么。”

随后的日子是那样的普通,周晓兰随同丈夫一同移民美国,她先是在马里兰大学教授排球,后来生下两个可爱的女儿,她就过起相夫教女的生活。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两个女儿都遗传了父母的运动基因,大女儿毕业于马里兰大学,并曾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二传手,小女儿也长得婷婷玉立,在她们的身上能够看到母亲周晓兰当年的美丽容颜。

待女儿长大后,周晓兰又成为一家医疗公司数据中心的员工,这时的她早已褪去昔日冠军的光环,就如同绝大多数的旅美华人一样,过着安静的生活。

她虽然远在国外,但是那种爱国之心却永不磨灭,女儿可以打排球,但是如果代表外国参加国际比赛则绝不允许,她始终不会背叛自己的祖国,就算是子女也不希望出现如此结果。

这就是一名老女排人的精神寄托,这就是排球场上“天安门城墙”无可动摇的根本所在。

中国第1代女排队员周晓兰近况(女排功勋周晓兰近况: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坦言:不觉得失去了什么)

参考文献:

[1]王年华,《周晓兰 永不消逝的“天安门城墙”》,《南方人物周刊》,2009(9);

[2]杨玉良,《周晓兰给妈妈送金牌》,《新闻记者》,198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