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德甲为什么吸引日韩人(为什么德甲亚洲球员特别多?)

德甲为什么吸引日韩人(为什么德甲亚洲球员特别多?)

更新时间:2022-07-10 05:47:47

在442网站的亚洲球员名单上,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球员都在德甲。也许是巧合,不过过去十年中,对于很多想在欧洲取得成功的亚洲球员来说,德国成为一个完美的目的地。

德甲为什么吸引日韩人(为什么德甲亚洲球员特别多?)

【历史渊源】

例如对于香川真司,英超可能是他成功的捷径;而对于其他球员来说,或者再说回香川,在德甲才是真正的宾至如归。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偏偏是德甲?历史在这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德甲和亚洲球员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1960年,传奇教练德特马-克拉默来到日本,为日本国家队参加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做准备,也正是这次日本之旅使他成为“日本足球之父”。

后来,另一位著名的德国教练,来自科隆的亨尼斯-韦斯维勒发现了奥寺康彦并将他带到德国。1977年10月,奥寺康彦成为第一个在欧洲踢职业联赛的日本球员。

一开始奥寺康彦的经历不是特别顺利,在他第一场比赛、第一分钟、第一次尝试触球时,奥寺康彦就在禁区内带倒了对方球员,送出一个点球。不过,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嘛,科隆门将扑出了点球,球队赢得了比赛,后来还赢得了联赛冠军。

德甲为什么吸引日韩人(为什么德甲亚洲球员特别多?)

【先驱们】

奥寺康彦首秀几周之后,车范根代表法兰克福出场。此时他也许想不到,自己将成为亚洲足球先生,一位德国作家甚至为他撰写了长达130行的赞美诗。

所以德甲是第一位日本籍和第一位韩国籍球员登陆欧洲的舞台。同样的,在中国足球的发展历史中它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杨晨虽然不是第一位登陆欧洲的中国球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张子岱就曾效力布莱克浦),但他却是最重要的开拓者。凭借在法兰克福的出色表现,他被评为2000年的中国足球先生。

杨晨在德国开始他的欧洲职业生涯,源于他那远渡重洋的德国教练。克劳斯-施拉普纳在1992年到1995年曾执教中国国家队。

不过这些先驱们和现在亚洲球员在德甲呈现雪崩样的态势可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一开始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成功而促使俱乐部签下更多的亚洲球员。相反,从奥寺康彦到冈崎慎司中间还绕道了多特蒙德。

德甲为什么吸引日韩人(为什么德甲亚洲球员特别多?)

【源于多特?】

克罗特说:“我一直对日本情有独钟,特别是对东京。”,“可能是因为我在科隆跟奥寺康彦一起踢过球,那时候还有皮埃尔-利特巴尔斯基,他后来到日本去执教了。”

克罗特今年55岁,1990年在多特结束职业生涯,随后把公司开在了多特蒙德。他公司旗下有很多知名球员,比如诺伊尔。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在他将亚洲球员引入德国的交易中认识他。

“我喜欢日本,每年都会去1到2次。我开始注意那里的球员,并尝试为他们在欧洲寻找合适的球队。”现在他手里可能已经有两打亚洲球员,冈崎慎司和香川真司也在其中。但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亚洲球员会跟德甲相配。

德甲为什么吸引日韩人(为什么德甲亚洲球员特别多?)

【德甲跟亚洲球员更配】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因为欧洲的俱乐部不太想要亚洲球员。”,“很多人会说:一个日本球员能帮我们做什么?”,“而且那时候日本国家队在国际足联的排名也不高,很多球队并不了解亚洲市场。”

不过他也很快意识到,这其中不仅仅是俱乐部的问题:“很多日本球员更喜欢英超球队,其实现在还是如此,但之前那些年特别突出。我的工作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让更多的亚洲球员对德甲感兴趣,他们开始的小心谨慎是因为对联赛的不了解”。

“德国球队在欧冠的成功,以及德国国家队的表现在很多亚洲人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直到现在英超还是韩国球员最向往的地方,但德甲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他们的风格其实更适合亚洲人。”

德国足球跟英国足球很不一样,具有技术天赋的球员可以适应地很快很容易。不过话说回来,人都需要榜样。有人证明这条路能走,才会有更多的人跟上。

德甲为什么吸引日韩人(为什么德甲亚洲球员特别多?)

【良性循环】

“伴随着日本所谓‘黄金一代’的来临,变化也随之而来,稻本润一、高原直泰、小野伸二这些球员都是我签下的,第一笔交易是2003年将高原签到汉堡。而最关键的一次是2008年把长谷部诚带到狼堡,他随即赢得了联赛冠军。”

当亚洲球员踢的越来越好,俱乐部就会寻找更多类似的球员。过去在广阔的亚洲寻找球员很难,但现在不一样了,像克罗特这样的跨国代理越来越多,寻找好球员也变得容易。

反过来,这样的变化也让更多的亚洲球迷关注德甲的比赛。在奥寺康彦的年代,德甲只有为数不多的电视台报道。现在随着足球产业的全球化和互联网的传播,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观看比赛,了解更多的球队信息。德甲也变得更有吸引力。

将来,更多的亚洲球员会来到德甲,更多的德甲球队会努力开发亚洲市场。比如去年10月,多特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