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奥运足球比赛为什么没人关注(中国足球为啥总是不行?)

奥运足球比赛为什么没人关注(中国足球为啥总是不行?)

更新时间:2022-09-17 05:54:33

本来这个话题我实在不想再提起了,以前不止一次分析过。

可昨天随着女足逆转夺取亚洲杯,又看到铺天盖地狂踩男足的言论,忍无可忍我跟某些不踢球跟着起哄的人唇枪舌剑一番。

于是,我琢磨着,干脆我再来一篇这个,以后谁再提起这个话题,我就把这个一发,懒得再费口舌。

要说中国足球,特指男足吧,影响的因素很多,从大到小一一道来。

1、人种差异:我们东方黄种人,因为进化比较好,脑子更聪明,身体就天生没有黑人和白人强壮,所以在身体对抗很激烈的橄榄球、足球、篮球这些项目,就处于劣势。


所以孙继海曾说,我们的身体特点不适合足球这项运动。

拿日本足球为例,现在亚洲称霸,校园足球在全球搞得最好,很成功对吧?但一到世界杯,八强都进不去(跟中国篮球的处境很类似)。

日本球员的技战术水平绝不比欧美非差,团队配合能力甚至更强,可差就差在人种上,多少年找不到一个能一锤定音的超级前锋。

日本是提出了拿世界冠军的梦想,那也就是梦,实现不了。

韩国出了个孙兴慜,进入顶级球星行列,但也就一个,人家法国巴西阿根廷意大利英格兰全队都是。

有一个办法,搞归化,日本足球崛起就始于归化,但现在反而没了,因为当初归化一些二流球员在亚洲就够了。


现在日本想放眼世界,二流的不行了,而一流顶尖的肯定很早就加入了人家祖国的少年和青年队,没法归化。

二流的归化球员水平跟本土培养出来的一流人才相比差不多,那当然宁可用本土的了。

中国也面临这个问题,搞了归化,作用不大。

除非国际足联再放开点,允许参加过各级国家队的球员归化,或者,世界人民大融合,像谷爱凌那样的混血天才大量涌现,否则,东亚黄种人的男子国家队永远拿不了世界杯。

2、文化差异:中国这个超大规模原住民国家,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是依托于农耕文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属性,强调的是尊卑的领导与服从,不是平等的协调与配合。

所以你看中国体育,个人参加的比如乒羽球、跳水、举重、射击等等,成绩都可以,可团队人数多的就差点,而足球恰恰是上场人数最多的项目。

这个特点是全球独一份,就像中国经济现在也是全球独一份,别人别说模仿,想理解都难。

所以我们踢不过同为黄种人的日本韩国,输泰国越南也没啥稀奇的。

当然,这个并非无解,就不说世界文化融合我们将来也许能改掉喜欢内斗不愿配合的毛病,就是现在直接回归举国体制,废掉抬高球员身价的市场化,重新树立教练的绝对权威,也会有效果,足以让中国队重回亚洲一流。

3、国家政策:这个主要是指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让整整两三代四十年的中国家庭只生一个孩子。

这样的结果,对女孩的影响还小点,对男孩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从小娇生惯养的男孩,不仅很多吃不起苦受不得气缺少担当和男子气概,而且他们的家长望子成龙全力投入,有几个愿意让孩子去踢球的?

这直接造成了全中国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选材面小的可怜,成绩是一茬不如一茬。

这个现象,从国家队到各年龄段少年队青年队,无一例外,每况愈下。

老一点关注足球的人应该还记得首届16岁以下柯达杯,还有高洪波在世青赛的高光表现,绝杀阿根廷的曲波,土伦杯李金羽的惊艳一射,以及后来的陈涛和赵一脚、、、

这些现在还能看到吗?记得以前老说中国孩子小时候踢球好,长大成人后身体不行了创造力也磨没了,,,现在呢?连小时候也不行了。

所以我们这些经常踢球的人都很清楚,就凭我们多少年去各个学校的场地踢球时看到的现象,孩子们都在打篮球,几乎没人踢球,我们就对国足不抱任何希望了。

4、体制:这个问题也是老生常谈,足协这些年也被很多人称为猪协。

中国的体育多少年走的都是从地方到国家的层层选拔培养,小学中学有校队,然后天赋和成绩突出的可以上体校体院,再往上是省一级的体训班体工大队。

能到体训班体工大队的基本就算是走体育这条路,以后的工作有着落了。

这样的体系延续至今,对于大多数项目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也产生了很多奥运冠军。

足球在职业化之前也是这样的,那时的中国队还能维持在亚洲一流。

然而,改革开放之后,欧美蓬勃发展的体育商业化大潮袭来,我们学习,借鉴,却并不知道是否对我们适合。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是商业化市场化最发达的项目之一,我们迫不及待地学习,把地方队变成企业投资的俱乐部,施行转会制度,引入外援,迅速把球员的收入和身价蹿升上去。

畸形的是,俱乐部体系照着学了,职业化了,商业化了,但作为这项运动的最高管理机构足协,却还是原来的政府部门(据说足协的处级干部就有几十个)。

我们的足球掌门人足协主席,从2000年王俊生卸任之后,到现在的连续5任,没一个是足球专业人士。

外行领导内行,在我们的足球领域,不是一个笑话,而是一个习惯。

于是乎,中国足球(男足)的体制和系统,球队里球员教练是专业的,球队俱乐部的决策者是企业负责人(许家印、程序员、胡葆森、、、),俱乐部之上的管理者足协是政府公务员。

三方利益并不一致,谁说了算呢?

在足球最发达的欧洲,话语权最大的是俱乐部,好的俱乐部从总经理到教练,基本都是足球专业人士(大多还是成功人士),他们决定了整个球队甚至这个国家的足球运作和水平。

而欧洲国家足协最大的作用是组织管理各级国家队,那都是相对简单的,就是选个好教练,需要比赛时从各俱乐部调人凑一起就行了。

像中国这样为了国家队比赛把联赛扯的七零八落的,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

据说新一任足协主席将由孙雯担任,真这样的话算是一个进步,至少她是中国史上最成功的足球运动员,希望她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顺应尊重足球运动的规律来做,而不是反其道行之。

5、急功近利的市场化: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出现了很多弄潮儿,在不同的阶段独领风骚,但因为变化快,能做持久的并不多。

足球市场化的主线是由企业来投资管理俱乐部,企业是要赚钱的,所以俱乐部赚钱盈利才应该是符合逻辑。

我早期看过央视对德国拜仁俱乐部的专访,人家那足球产业非常完善,从门票、会员到周边商品,还有广告、转播权、欧冠奖金等,不靠卖球员就能实现盈利。

而中国的俱乐部走的却是另一条路,主要模式是房地产企业利用搞球队做品牌宣传或更多地获取政府资源。

在楼市火爆的前些年,以恒大为代表的房企风生水起,利用房地产市场的巨额资金打造球队,拿到了两个亚冠冠军,着实让全国球迷都跟着爽了一把。

但是,中超和英超不同,没有人家那成熟全套的市场化体系和一批历史悠久的世界顶尖俱乐部,不具备自己造血功能,只能依靠不断地输血。

更要命的是,这种为迅速提高成绩大量引入超级外援的行为,虽然一定程度提高了国内球员的防守对抗能力,但更大的弊端是荒废了中场组织和进攻核心这两个关键位置的国内球员,给国家队的人才输送反而是负面作用。

更逆天的是国内球员那天价的收入,是和我们的高房价相对应的,远远高出一般行业,更远远高出他们实际的足球水平。

看到留洋到欧洲高水平联赛的国内球员因为国内收入更高而回来,水平低却收入高,这样明显违背常理的事情,我只能摇头叹息,太扯了!

现在看来,虽然不能说金元足球一无是处,但我们没能建立起与之对应的完整的商业化体系,那就只能是昙花一现,甚至叫拔苗助长。

结果怎样?随着国家队成绩的不断下降,质疑声越来越大,再加上这几年经济下行房地产市场疲软,疫情的到来成为压垮这个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痛定思痛,商业化市场化是错了吗?我觉得没有错,只是照搬别人的不适合我们,就像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我们应该走的是中国特色的足球市场化。

在尊重足球发展规律的同时,政府主导,企业参与,让大量足球专业或喜爱足球的人投身这一事业,发挥自己能量,企业和个人都赚钱得到回报,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足球需要和我们今后的经济一样,高速发展一夜暴富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环境下,只能脚踏实地,心平气和,重头做起。

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市场广阔球迷众多,一步步坚持做下去,自会水到渠成。

6、青训和校园足球:青训就是地基,这不用再说,很多足球人士也都投身其中,更不乏徐根宝和鲁能青训这样成功的先例。

但是,我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像样的青少年比赛体系。

我说的比赛体系,是在各俱乐部梯队之前的,也就是校园足球的。

这个归谁管?足协?教育部门?

昨天我看到一条新闻说教育部将组织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看来这是归到教育部了。

虽然这是一大进步,但我还是要问:早干嘛了?

搞青训的人不能只凭情怀,要有能体现价值的输出。

一个好的职业队需要几十个好球员,这也不是多几个董路就能做到的,要有一大批全国各地的人才培养输送点。


前些年一下废掉了原来的业余体校和地方青年队,搞了一堆足校,以恒大足校为代表,真可谓轰轰烈烈。

可结果呢?办足校是要赚钱的,而搞青训是赚不了钱的,出发点就不对,怎么可能成功?到现在一地鸡毛,把足球弄成了贵族运动,耽误了多少喜欢足球的孩子。

也不知是谁脑袋进水了想出这么个主意?这可不是跟国外学的,是我们自己异想天开,因为国外的青训也都是不赚钱的,是政府主导与学校结合的模式,边上学边踢球,不是为踢球而上学。

而且,就算青训市场化能走通,在废掉原有体系前,是不是也应该先做个试点?搞上几年看看足校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能不能出人才?行的话再大面积推广。

另外俱乐部的梯队建设,也别再让企业弄了,不赚钱的事还是政府来吧,然后组织好梯队的联赛,保证比赛的数量和质量。

不是说我们的企业不行,是因为环境不一样,我也希望中国能有曼联巴萨拜仁那样的,可是真没有啊。

可以搞一个尝试,搞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俱乐部作为试点,独立于各地方队之外,也不依托于其他企业,完全自营,自负盈亏,自建体系(包括青训),参加全国联赛,看到底能搞好不能。

如果真能有这样的试点,我想那些青训做得好的业内人士,比如徐根宝、范志毅、董路等,都可以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资源,一展身手。

7、联赛:这个特指最高级别的职业联赛,在我们现在就是中超,十几亿人只有十几支球队,太少了。

我最新听到一个观点,一个高水平足球专业队对应的人口大概三四千万最合适,这样的话我们的职业队应该有30多支,踢球孩子成为职业球员的比例会比现在高很多,能吸引更多孩子从事足球这项事业。

我们国家地广人多,可以分为南北两个赛区,每个赛区十几支球队,一个赛区内先主客场踢,然后两赛区前几名再来个季后赛,决出名次来。

这个还真是有道理,可以一试。

大国有大国的玩法,美职篮和巴西足球联赛都是这样搞的,这两个国家的篮球和足球水平有目共睹。

8、其他因素:

很多人都在痛斥要想进入各级球队需要给教练塞钱,认为这是一大元凶,我倒觉得这只能是一个现象,是由前面所列那些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丑陋,如果大的层面解决了,这些自会迎刃而解。

还有假球、赌球,白斩鸡,功夫足球,等等,这也都是整个体系畸形奇葩的产物,是个别现象,不代表主流。

还有所谓的球盲二极管,键盘侠,赢了就赞输了就骂的网络喷子、、、这些人真不能算是球迷,他们只是网民,只不过是拿中国男足这个几十年始终如一的最臭网红取乐发泄而已。这是他们的生活,他们没啥错,没必要跟他们较劲。

足球文化,好的球迷氛围,这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还与整个国民心态密切相关。前些年很多浮躁的东西,好在已经过去了。

体育除了争强好胜,现今赋予人类更多的是和谐和参与,仓禀实而知礼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9、利好因素:说了那么多,你大概能明白中国足球为啥一直不行了吧?是这么多不利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就算解决一两个也不管用,所以咋都不行。

好在时至今日,已经看到了一些利好因素。

首先是男足成绩越来越差,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刻,不用再遮遮掩掩,先把原先已经证明不对的一一改过来。


二是原有市场化模式崩盘,球队的运管已经很大程度回归地方政府,比如建业队,洛阳市政府现在是大老板,同时限薪令已出台,球员不合理的天价收入将不复存在。


三是足协大概率会由足球专业人员掌管,即使不能去行政化,至少也比不懂足球的人来管强。


四是国家已经放开二孩,独生子时代成为过去,踢球的孩子会增加。


五是联赛扩容也是大概率会发生,踢球孩子的前途会更有保障。


六是教育部开始组织全国青少年联赛。


七是我国已度过高速增长期,体育承载我们民族信心和自豪感的比重会降低,大家的心态会更平和,好的足球氛围会出现,足球产业会更理性有序扩展。



最后,我想说,此消彼长,利好因素的累积,低起点的重启,我是期待我所喜爱的足球运动发展的越来越好,国足摆脱几十年的差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