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奥运会志愿者需要培训多久(从北京冬奥到冬残奥 台青城市志愿者的2分06秒、39天和两年)

奥运会志愿者需要培训多久(从北京冬奥到冬残奥 台青城市志愿者的2分06秒、39天和两年)

更新时间:2022-09-12 01:13:02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从北京冬奥到冬残奥 台青城市志愿者的2分06秒、39天和两年

作者 朱贺

“现在是下午3点57分,我们冬奥、冬残奥城市志愿者的服务还剩最后2分06秒,非常不舍跟大家说再见。”13日,台湾青年萧家曜站在北京海淀紫竹院公园东门向往来市民倒计时告别。

奥运会志愿者需要培训多久(从北京冬奥到冬残奥 台青城市志愿者的2分06秒、39天和两年)

3月13日,北京海淀台湾青年冬奥、冬残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上岗最后一天。台青志愿者萧家曜向市民展示活动纪念书签和明信片。 中新社记者 朱贺 摄

家乡在台湾苗栗的他,与九位来自台北、高雄、彰化等地的台湾青年,组成了北京市唯一一支台青北京冬奥、冬残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在紫竹院公园东门提供志愿服务。他们中有在北京生活工作十余年的大学教师,也有来北京高校刚满一年的交换生,上岗39天以来,青年们见证了同样精彩的“两个冬奥”。为这一刻,他们准备了两年多的时间。

2分06秒:告别时刻,充满不舍与眷恋

“感谢市民朋友的参与与支持,非常感动能与大家一同见证这场精彩非凡的冬奥会、冬残奥会。”2分06秒后,萧家曜在下午4点整向市民发出感谢,往来民众驻足观看,为这群青年朋友送上掌声。

告别之际,萧家曜难掩激动,他感觉内心“好像少了一块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市民热情不减,许多人仍继续参与现场的冬奥知识趣味问答、加入志愿者《一起向未来》的舞蹈当中,直到4点17分才渐渐散去。

奥运会志愿者需要培训多久(从北京冬奥到冬残奥 台青城市志愿者的2分06秒、39天和两年)

3月13日,北京海淀台湾青年冬奥、冬残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上岗最后一天。海淀区紫竹院公园东门前,志愿者们合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朱贺 摄

志愿服务成为萧家曜四余年北京生活中的荣耀时刻,“大家发自内心认同我们做的事情,送上祝福,为我们加油。”服务中收获的每一张笑脸已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

在为冬残奥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研究生林家萱汲取到了不一样的力量。残障人士在奥运当中的出色表现令她感动,“他们比我们更热爱生命”。

39天:让“台湾青年”四字变得立体

从1月25日正式上岗以来,这群青年朋友在39天的服务时间里,发起了一系列融合两岸元素的特色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打卡、助力冬奥。

在紫竹院街道团工委书记苏香兰看来,地处紫竹院公园东门的城市志愿者服务站,本是辖区内的9个服务站中“最平平无奇”的一个,而台青的加入让这个小小站点“火爆异常”,还成了两岸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奥运会志愿者需要培训多久(从北京冬奥到冬残奥 台青城市志愿者的2分06秒、39天和两年)

3月13日,北京海淀台湾青年冬奥、冬残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上岗最后一天。海淀区紫竹院公园东门前,市民正在参与志愿者发起的北京冬奥、冬残奥趣味知识问答活动。 中新社记者 朱贺 摄

春节期间,台青们发起北京冬奥会闽南话祝福教学;元宵佳节,他们邀请市民猜灯谜、赢花灯,与大陆同胞共享团圆;冬残奥会期间,他们用手语向听障人士介绍残奥会知识。

这亦是一场“双向奔赴”,北京市民的热情回馈让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交换生蔡宜伶深受感动。她忆起,一位市民朋友被活动吸引后还专门号召身边朋友参与进来,“他对朋友说,这是台湾来的青年朋友,一定要给他们支持。”蔡宜伶说,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他们让‘台湾青年’这四个字变得立体了,”苏香兰说,从前市民对台湾人民的理解和认识停留在新闻报道或影视剧中,通过这些年轻朋友,市民们切身感受到原来台湾青年是这样一个群体,“和大陆青年一样富有朝气,很有感染力、很热情”。

两年与未来:不说再见,开启“后冬奥时代”

39天的故事缘起于两年前。

2019年12月北京冬奥会招募赛会志愿者,心怀“奥运梦”的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陈文成第一时间完成报名。尽管后来未能入选,但他将这份热情转换在台青城市志愿者队伍的筹备中。

2021年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北京峰会上,冬奥会海淀台青城市志愿岗正式成立,陈文成担任服务队队长。在海淀区青联及紫竹院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十位青年接受了系统志愿服务培训,学习冬奥及冬残奥知识,于今年带着饱满的热情正式上岗。

奥运会志愿者需要培训多久(从北京冬奥到冬残奥 台青城市志愿者的2分06秒、39天和两年)

3月13日,北京海淀台湾青年冬奥、冬残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上岗最后一天,志愿者们与市民合照留念。 中新社记者 朱贺 摄

两年倏忽而过,这段志愿服务经历在陈文成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期待未来把这份力量发扬光大,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心力。

作为北京冬奥、冬残奥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更是未来两岸融合发展的推动者,陈文成希望在“后冬奥时代”多多参与冬奥主题的两岸志愿者交流活动、冰雪交流活动,让更多两岸青年加入当中、共享乐趣。

说起未来打算,萧家曜想把这段“冰雪奇缘”拍成纪录片,在北京从事运动康复工作的他,还想向大众科普专业知识,鼓励大家健康“动起来”。

四月,蔡宜伶将结束为期一年的北大交换生时光回到台湾。母校台湾南华大学已向她发起邀约,希望她将在大陆的冬奥志愿服务故事、交换生经历分享给学弟学妹。

下午4点30分,小站卷帘门缓缓落下,意味着台青城市志愿者的服务画下句点。临走时,青年们在服务站门前留下最后一张合照,他们大声喊着:“服务没有终点,两岸同心一起向未来,我们不说再见!”(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