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本届奥运会项目有哪些2021(一起向未来!“两场冬奥”精彩答卷,留给未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本届奥运会项目有哪些2021(一起向未来!“两场冬奥”精彩答卷,留给未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更新时间:2022-09-07 09:27:02

本届奥运会项目有哪些2021(一起向未来!“两场冬奥”精彩答卷,留给未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怀晓

3月13日晚上,随着主火炬缓缓熄灭,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圆满闭幕。至此,“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目标圆满实现,中国兑现庄严承诺,再次向世界奉献了一届高水平的奥运盛会。

作为一个节点,也是起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具有的多维度意义,开始展现出越来越清晰的脉络。从2008年的夏奥会到2022年的冬奥会,两次盛会,积累下留给未来的宝贵财富。

绿色办奥

可持续发展

许下绿色之诺,开创奥运新程。从申奥到办奥,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绿色办奥的理念贯彻于申办奥运到举办奥运的全过程之中。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有这样一幕让广大网友印象深刻,那就是主火炬的亮相方式。以“不点火”代替“点燃”,以“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通过开幕式这“一幕”,我们能深刻体会到绿色办奥理念已经深入到本届冬奥会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冬奥会的场馆建设,还是能源技术的使用,抑或是深入到生活理念的倡导,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内外,在每个环节与细节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相聚“双奥之城”的“冰雪之约”是如此的“绿意盎然”。

本届冬奥会,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皆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了8成。

在低碳场馆方面,北京冬奥会堪称样板。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为例,这里曾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水上项目比赛场馆,如今变身为北京冬奥会的冰壶比赛赛场,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成为了夏奥场馆变身冬奥场馆的典型。

速度滑冰项目的竞技场——“冰丝带”,在冬奥速滑场馆中首次运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项技术是当今最绿色最环保最先进的制冰技术,趋近于零的碳排放值,使制冰效能大幅提升;通过废热回收装置,使得制冰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被回收并持续稳定生产70度的温水,继而为场馆和人员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建设世界首创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北京冬奥会成为历史上第一届完全使用光伏、风电等绿色电能的奥运会。

此外,按照“海绵型赛区”理念,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的地表水、雨水、人工造雪的融雪水等,经过整体化设计都将实现水资源全收集、全处理和再利用,实现造雪用水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

场馆利用

为公众开放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落下帷幕,而大型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冰丝带”、“雪游龙”、“雪如意”等众多冬奥场馆赛后又将如何利用?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处长刘兴华介绍说,北京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充分借鉴它们的赛后利用经验,新建场馆从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需求。在国际奥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新建场馆全部制定了赛后利用计划。

“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都是世界一流场馆,在筹办过程中,体育部门、场馆业主单位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就有了很多深入的沟通,并与相关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赛后将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国际赛事和各项国内赛事。真正通过一些高水平赛事,带动大众赛事、全民健身和地方发展。”刘兴华表示。

除了举办竞技赛事,北京冬奥会场馆更重要的则是为大众体育休闲健身提供服务,所有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如何向大众开放。

位于北京赛区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其1.2万平米的全冰面设计,可以支撑赛后举办速度滑冰、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各类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于一体的多功能冰上中心。

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赛后将举办高级别游泳赛事和冰上赛事,承担国家队和青少年训练。同时,开展丰富的大众游泳健身、冰上体验活动,南广场新建的两块冰场可开展大众冰壶体验、滑冰健身和冰上培训活动。

位于张家口赛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也将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赛后运营。在雪季时针对跳台滑雪爱好者,将举办跳台滑雪展示、培训与体验、雪上足球、户外冰球等冰雪娱乐项目。同时,将承办高规格跳台滑雪赛事和提供训练场地。非雪季时,开发攀岩、滑索、滑草等娱乐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健身需求。

双奥遗产

一起向未来

连接过去,影响未来。通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交出了一份精彩的奥林匹克答卷,创造了一个为世人所称道的办赛奇迹。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成功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

两届奥运,两次飞跃,本次冬奥会最大程度地利用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双奥遗产。北京冬奥会共使用了14个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其中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等新增或优化了制冰设施,使这些场馆适用性大大提升。

为践行绿色环保、传承自然的建设理念。北京冬奥会新建、改建的7座冰上场馆、9块冰面,均使用了环保型制冷系统和环保型制冷剂。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了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

北京冬奥会研究制定的《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不仅是这届冬奥会的一项重要遗产,也是中国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贡献。

此外,“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成果。我国冰雪资源分布不均,冰雪运动曾长期存在竞技水平不高、群众参与面不广、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而借助北京冬奥会这一历史机遇,中国以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活动为基础,大力推动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发展之路。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至2021年10月,中国居民参与过冰雪运动的人数达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24.56%,“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从愿景变为现实。

可以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带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精彩的答卷已经写就,从现实迈向未来,我们有理由抱有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