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08年奥运会哪些项目新增了(冬奥要闻|“双奥场馆”创新方案成为未来典范)

08年奥运会哪些项目新增了(冬奥要闻|“双奥场馆”创新方案成为未来典范)

更新时间:2022-09-02 02:10:32


08年奥运会哪些项目新增了(冬奥要闻|“双奥场馆”创新方案成为未来典范)

​​

​​

08年奥运会哪些项目新增了(冬奥要闻|“双奥场馆”创新方案成为未来典范)

​​

在2月9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介绍了北京冬奥组委践行“绿色办奥”的实践和成果。

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冬奥筹办

萨鲁瓦介绍,国际奥委会有气候行动框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导下,于3年前开展行动,要求所有奥林匹克运动和体育运动都找到最佳做法来实施减排,很多奥林匹克运动的利益相关方也参与了这项行动。北京已采取各方面措施来实施减排,如重新利用,包括减少材料、能源和水的浪费和使用。同时,北京冬奥组委也做了很多努力来引导整个供应链实现绿色减排和低碳。

李森表示,北京冬奥组委在申办时就承诺,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筹办6年多来,北京冬奥组委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同时采取林业碳汇、企业捐赠等方式实现碳补偿,从而保障了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包括构建低碳场馆、重复利用2008年奥运会场馆、使每个场馆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让每个场馆都使用绿色能源,以及二氧化碳制冰等技术创新,构建采用清洁能源的交通体系。

李森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低碳理念是如何融入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中。首先是国家游泳中心。这里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场馆,被形象地称为“水立方”。如今,它变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场地。“水立方”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成为夏奥遗产变身冬奥场馆的典型。北京冬奥会一共利用了6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竞赛和非竞赛场馆,可以说为低碳场馆树立了样板。其次是主媒体中心。这座场馆使用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也就是绿电,为冬奥场馆的“绿色运行”提供了保障。

关于“绿色冬奥”,李森介绍,北京冬奥组委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与场馆建设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守护了赛区的绿水青山。

​​

08年奥运会哪些项目新增了(冬奥要闻|“双奥场馆”创新方案成为未来典范)

​​

“水立方”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成为夏奥遗产变身冬奥场馆的典型。 新华社发

绿电供应总量约4亿千瓦时

李森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100%采取绿色电力,主要来自张家口。这是因为张家口地区可开发的风能储备量非常丰富,可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的储备量也非常丰富,可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在冬奥会筹办之前,张家口地区地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基础良好,而冬奥会的筹办对于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可再生能源的柔性直流电网,可以把张家口的绿电直接送到北京、延庆这些赛区,这对可再生能源的出路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据测算,冬奥场馆从2019年起陆续使用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直到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绿电预计使用总量约4亿千瓦时,张家口电能的供应量完全没有问题。

人工造雪不会造成环境负担

严家蓉在回答关于人工造雪问题时说,北京冬奥会的雪上项目都是在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举行,这两个地区并不缺雪。前几天,国际雪联专家介绍情况时曾说过,现在国际大型冬季运动赛事,普遍都是采用人造雪,从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首次使用人造雪之后,近年来的大型冬季体育运动赛事,包括近几届冬奥会都大量使用人造雪。因为与天然雪相比,人造雪的​性状​更加稳定,它能满足不同比赛和不同赛道对雪的要求。比如人造雪分很多型号,如7号雪、8号雪,在不同地方要用不同型号的雪,这是天然雪不能满足的。

李森表示,每一届大型赛事基本上都是以人造雪为主来满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需求。采用人造雪有四点原因:第一,现在两个雪上赛区的所有造雪基本上都​来自于​地表水。张家口赛区有独特的气候,降水量非常多。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都修建了很多蓄水池,这些设施能够有效收集地表水,包括融雪水,用于赛区造雪;第二,造雪完全使用绿色电力,这样对环境不会造成其他负担;第三,在造雪过程中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即使雪融化了,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第四,现在造雪采用了最先进的造雪技术,可以根据温度、湿度的变化调整造雪设备的输出,可以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二氧化碳制冰具有技术优势

李森介绍,国家速滑馆采取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被誉为“最快的冰”,有一定的依据。二氧化碳制冰对控制地面温度、湿度和稳定性都非常好,对整个场馆的温度、湿度的控制,冰面温差的控制非常好,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二氧化碳制冰技术不会产生温室效应,也不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而且能够很好地回收热能,可以在运行中节约20%左右的能量。

至于成本问题,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建设时成本略高,但是从长期使用来看,会大大降低成本,尤其是热能回收利用方面,所以说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是一项非常好的技术。

在北京冬奥会上,包括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有4块​冰​采取了二氧化碳技术。一些场馆没有采取这个技术,不是因为不想采取,是因为场馆有一些客观条件不允许。比如水立方,它是一个改造场馆,在游泳池上搭建钢结构,再做冰壶冰面,在以后场馆运行当中还要进行冰水转换。这块场地不适合使用固定制冷设施设备,而是要采取可移动风冷排放设备。因此,水立方没有采取二氧化碳制冷技术,但已经选择了现在世界范围内特别环保的R-449a制冷剂。

再比如五棵松体育中心,现在举办冰球比赛的场地,也没有采取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因为其很早以前就把各项制冷设施设备都安装好了。如果把原来的设施设备换成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北京冬奥是重大里程碑

萨鲁瓦为北京“双奥场馆”点赞,她说,北京2008年夏奥会的场馆重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让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典范。未来,这些场馆不仅可以举办体育赛事,还可以进行娱乐文化活动。

萨鲁瓦说,体育场馆再利用有三个特点,​即​可以举办竞争性赛事竞赛、可以向公众开放作为训练场馆和可以提供其他服务。由于场馆面向公众,并且具有嵌入式灵活性和多功能性,所以在未来有可能延长寿命。这些模式从往届几十年的赛事沿用至今,所有特点都在北京冬奥会赛事中被融合起来。国际奥委会希望赛事能在可持续方面发挥领先作用,也能成为一个促进主办国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国际奥委会要根据主办国的本土情况,对可持​续​发展方案进行调整和适应,也希望在赛事进行中,能关注一些绿色、创新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创新方案不仅是在主办国展示,也能在其他国家进行推广。

萨鲁瓦表示,北京冬奥会在赛事准备和运行过程中都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对很多场馆进行再利用和重新改建,而且都达到中国的最高标准。此外,还有低碳交通、低碳能源的可持续解决方案。“北京冬奥会在整个向未来前进的旅程当中,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她说。

更多内容尽请关注冬奥会刊。

来源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吴东

编辑:康典

流程编辑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