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奥运会开幕式有哪些形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美”与“育”)

奥运会开幕式有哪些形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美”与“育”)

更新时间:2022-08-27 09:54:33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亮点:不管是新颖绚丽的舞台场景设计,还是大胆创新的环保主火炬摆放模式;不管是场面恢宏有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还是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国旗手手相传……单是里面包含的丰富美术元素,就足以让每个观众深深陶醉。

冬奥会开幕式从准备到呈现,美术元素贯穿了始终。奖杯、运动员服装、冰墩墩、火炬、绝美雪花以及舞台灯光和视觉艺术等设计方案,均出自各大美术学院优秀设计师之手,他们深厚的美术功底和极强的审美境界,加之“三年磨一剑”的韧性,促成了这场“一起向未来”的盛景。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除了与大家一样享受这一空前的视觉盛宴外,不禁想到自己从事的美术课程教学:美育的价值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造型和审美能力,还应通过学习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这是美育的关键。新的学期,我们不妨借助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这些鲜活的素材,给学生上一节特别的美术课——关于形色光韵的美术元素、关于文化的传承、关于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奥运火炬的设计看似简单,实则让设计师费尽周折。本届冬奥会火炬的设计灵感源于一片小小的树叶:微卷而倔强挺立的树叶仿佛承载着一个不屈的灵魂。这次的火炬设计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完全符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设计要求。

这一成功的设计案例,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打破常态的美术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六年级上册“美丽家园”一课教学时,我没有让学生单纯地临摹课本,而是在强调好构图、着色等基本技能要求后,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乡的特色风景,然后让他们结合家乡风景洰淀湖进行美术创作。学生把芦苇荡、嬉戏的野鸭、穿梭的小舟、弯曲的长廊等一一“请”进画中,画面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家乡的味道。生活给了学生最好的灵感,就像奥运会的火炬一样,灵动而飞扬。

美术是铿锵的表达,点线都是语言。好的艺术作品都在传达一种声音,就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的各种表现形式一样,用心的人都能读懂其中的深刻含义。

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短片,变幻的光影随时节而流转,诉说着光阴里的故事;绿色的春草与火红的中国红交替辉映,彰显着生机和蓬勃、赤诚与热烈;白色的蒲公英将生命的种子撒满大地,飞翔的白鸽吟唱着和平统一……

读懂一个作品,需要依靠观赏者自身的艺术涵养和文化底蕴。点线面的词句段篇,红黄蓝的咏诵慨叹,这是专属于美术课程的语言。不管是描绘自己的作品还是欣赏他人的佳作,我们都需要让学生学会这些语言。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绘画造型的技巧、基本的美术表现形式,还要引导学生读懂表达美术元素的语言,学会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美术是欣赏的艺术,意蕴深远厚重。开幕式中那朵硕大的雪花,给每个观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谁能想到这朵雪花的设计竟然易稿300多次。设计师不断突破自己,把对中国美学的理解融入一片片雪花当中:从中国传统图形中提炼出的文化元素,与中国结图案和吉祥纹样等巧妙结合,简洁利落的线条、精致有张力的轮廓,都显得空灵而又浪漫;一片雪花代表一个国家,来自世界各国的雪花汇聚到一起,形成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寓意团结友爱的精神,体现出“一起向未来”的情怀,这些信息都蕴含在巧妙的设计细节之中。

“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是美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因此,除了欣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那些令人惊艳的艺术表达,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读懂艺术作品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美术与科技的融合,多元而复杂。北京冬奥会的“黑科技”让人目不暇接:开幕式上一泻千里、奔腾澎湃的水墨黄河,晶莹剔透、破冰而出的五环……这场唯美浪漫的视觉盛宴,融合了现代科技的力量和艺术之美,被网友戏称是“审美界的天花板”。

科技兴国、科技兴教,美术的发展也应该与科技的发展同步进行。在“大数据”融入生活和艺术创作的今天,艺术表现形式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手绘晕染,而变得丰富、多元、复杂,这一变化提醒每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更新对美术教育的惯性思维。在未来的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现代科技会越来越多地渗透美术课堂,如果让我给美术教育一个定位,那应该就是——美术教育的目标是逐步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创造力,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美学元素和民族精神风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幸福感,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美好、健康的全民审美观。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02日第5版

作者:梁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