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更新时间:2022-08-22 22:23:02

作者丨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陈宏 常鑫 马鈜 周紫薇

东京,东京体育馆。许昕再度站在了奥运会的球台前,上次和刘诗雯在混双上的遗憾,在他脸上已看不出端倪。

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孩子们放下球拍,也再次集中坐到了电视机前。

画面交织,竟让曹燕华像是看到了20年前的场景。

2002年年初,还在正月里,许昕随教练汤志贤从江苏“跳槽”来上海时,曹燕华并不看好这个已在江苏同年龄段打出名气的孩子,“打直板的,太吃亏”。可她没想到,来了没多久,这孩子充满斗志的一句话,竟让自己有了组建一线队的冲动,再回首许昕的奥运冠军之路,她感慨万分:“有天赋,但他更有成为冠军的态度。”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东京奥运会国乒男团VS德国男团第一场,许昕/马龙组合3比0战胜德国组合弗朗西斯卡/波尔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一句话催生基层乒乓的“上海模式”

2002年,曾带出过奥运冠军陈玘的江苏教练汤志贤,“跳槽”到成立才两三年的上海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工作,下决心跟着他过来的只有两名小队员,其中一名是他刚收到门下的许昕。

还不满12岁的许昕在江苏省体校已经小有名气,但一开始曹燕华并没有太看上他:“许昕是左手直板打法,虽然我自己是打直板出身,但我觉得按发展趋势,它相比主流打法要吃亏很多,已经落后了,没有前途。如果要成功的话,那必须是既具备王皓的反手进攻能力,又具备马琳的灵巧的能力,但当时许昕这两点都不具备。”

老牌世界冠军曹燕华在圈内名气很大,很多小孩都怕她。但没被曹燕华看重的小许昕,却似乎不怎么怕。有一次曹燕华看他们训练,他就冲上来说:“曹校长,我不喜欢训练,我喜欢打比赛!”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少年许昕

从小到大,许昕都被评价为“训练懒懒的”,所以外人听来只是他想偷懒的一句话,在曹燕华耳中却有不一样的感受:“爱打比赛的小孩通常情况下,平时的表现可能一般,但是在比赛当中往往会超常发挥,所以就为了他这一句话,我特意给时任市体育局局长金国祥打报告申请成立一线专业队。”

曹燕华培养运动员的理念很超前。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读不好书才去搞体育的思维已经过时,“家长们希望的是,读书和打球两不误,打得好了走专业路线,打得不好就当强身健体,但要有正常学习、就业的退路。”

为此,1999年她和宝山区教育局合作办了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依托杨泰实验学校为曹乒校提供学习、训练一体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2001年,她又和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少体校)合作,打造了上海市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是二线队。

全国尚无先例的事,曹燕华做了,而这个理念也正是吸引许昕父母同意孩子跟汤志贤一起“跳槽”的重要原因。

许昕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一个干部家庭,家庭条件不错,许昕父亲看到了儿子的天赋,但也对他未来路该怎么走,非常慎重,做决定之前,他特意坐火车来曹乒考察了一番。

被许昕无意中的一句话打动后,曹燕华经过努力,也迅速建立了和传统体制内上海市队“平起平坐”的一线队。“一线队拥有16个编制,从此开创了曹乒三线启蒙、二线提高、一线专业、好苗子可以直送国家队这样一种专业的模式。”

年少的许昕,自然不会知道自己一句话,帮曹燕华开创了一个“上海模式”,而曹燕华对他开始极为看重。“直板打法也有两面性,有先天不足,但也有稀缺性。”曹燕华改变了原有的观念,就想让许昕把自己的打法提高到天下无敌的程度,“后来在俱乐部的时候,有个教练偷偷带他们这帮孩子跑出去打游戏,被我开除了,许昕已经知道我比较迁就他了,所以跑来求情,但在这件事上我很坚决,跟他说明白了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他也马上理解了,甚至戒了游戏,表现出了优秀运动员应有的自律性。”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少年许昕(中)

打法是先天劣势?

“乒乓艺术家”在打击中成长

来上海仅4年,2006年,许昕顺利进入了国家二队,同年就升入一队——火箭般的蹿升速度。但他两个“兄弟”,对此却毫不意外。

如今已将一家乒乓球馆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杨锷峰,比许昕早两年进的曹乒校,“2002年许昕来的时候,相当于是直接进的曹乒俱乐部(二线队),因为他水平很高,天赋、手感都比我们要高太多了。”

在虹口区水电路市少体校内,许昕的宿舍在305室,杨锷峰就在对门的306室。虽然许昕在高水平组练,但十多岁的少年们呼朋唤友、打打闹闹,关系极佳。“是真能看出来他不一样,那时候玩游戏,一个新游戏他能很快上手,我们就得老老实实慢慢研究。”

杨锷峰说,这些天赋表现在球场上,就很让队友们吃惊,“他创新的能力很强,有时候打出来的技术,我们都没见过,比如乒乓球有个‘拧’的动作,他左手直拍,一般理解都得反手去拧,但他可以进到台内之后用正手手腕,节奏一变就能晃到对手;还有一个就是对旋转的理解和控制,一个高球加旋转,当时他就能一下子卸到球拍上不动,我们完全做不到,甚至当时国家队的顶尖高手都不一定行。”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许昕搭档王励勤

如今在上海财经大学做体育老师的杨啸,也同样感慨。他2005年来到曹乒俱乐部和许昕做队友,都说许昕训练喜欢偷懒,但他看到的却是“不偷懒”。“曾经通宵偷完游戏,第二天训练没精神,我们就‘划水’,只想着不要被教练罚站就行,但他不一样,他仍然是训练得非常投入——他是加引号的‘偷懒’。他跟我们说过,想进国家队,想拿世界冠军,意愿还是非常强烈的。”

在如愿进入国家队后,许昕开始渐渐感受到周围都是“尖子生”的压力。曹乒老教练卞直琪说:“平时内部打打经常输给自己的国家队队友们,一到全国赛或者其他重大比赛,都不藏着掖着了。许昕在2007年连续受到过几次打击,也感受到了国家队的‘残酷’。”好在,许昕从小打比赛的口头禅就是“好打”,“他碰到谁都说好打,特别有信心,就算输了,下次碰到也仍然是不服输,这是成为顶尖运动员的基本素质”。

给许昕带来挑战的,除了国家队队友,还有自己的技术打法。国家队是各种打法的“博物馆”,无论是先进打法还是所谓的落后打法,这也是许昕一开始能被国家队选中的重要原因。“许昕是当时这个打法的顶尖选手,但正如我所说,这个打法有局限性。”曹燕华笑说,许昕被观众们称为“人民艺术家”,“就因为这个打法的原因,他进攻能力不强,一开始反手只能推挡,我笑他说摆短回过去的球‘能有暖瓶那么高’,所以只能打防守,观众觉得好看,我们看得急死了——人家打不死你,你也打不死人家啊”。

那个时候,许昕和杨锷峰、杨啸等上海队的队友们聊天,也偶尔会说到打法上的苦恼。他开始和国家队教练一起琢磨完善技术。曹燕华说:“就在参加上一届奥运会之前一两年的时间,他逐渐加上了反手进攻的能力——超一流选手也不可以有明显漏洞的。”

“他先用正手连续拉、冲,加上他高质量的大范围跑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再加上原来的发球接发球等小球技术,现在变得非常全面了。”卞直琪说,许昕的后劲跟他的个子一样蹭蹭蹭往上涨,让人吃惊,“中国传统的近台快攻等‘小快灵’技术,大刀阔斧的连续进攻,这些在直拍打法上很难达到的水准,如今在他身上都已实现。”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许昕和徐寅生

奥运多磨难?

再难熬的日子都要自己硬扛过来

曾是中国女乒“一姐”的曹燕华,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参加过奥运会,没能拿奥运冠军,这也是她力推曹乒建设完整梯队的重要原因。培养出了许昕、尚坤、赵子豪三位国手,以及许昕在里约奥运会和东京奥运会蝉联男团冠军,让她梦想实现:“文化上,曹乒的孩子不会差,我们在杨泰的乒乓球班,文化成绩是全年级名列前茅的,从曹乒出去的孩子进北大、交大的每年都有;体育上,我们有国手、有奥运冠军,曹乒‘两条腿走路’已经成功了,这让我很自豪。”也因此,本届奥运会,许昕参加团体和混双项目,她再看比赛就能从容很多。

但许昕有压力。他在奥运前曾在采访中表示,因为疫情和伤病,自己有段时间状态不好,搭档又在恢复期,“感到非常焦虑,大概有三个月睡不着,一度觉得是抑郁。自己那段时间每天只睡2-3小时,晚上基本睡不着,什么办法都用过了,连针灸都试过了,但没用,那个时候找不到动力,是硬扛过来的,日子一天一天它总会过去的。”

奥运会前有压力,他会和上海队的“娘家人”、“后勤保障部”聚会,让自己放松下来。春节后,许昕回了一趟上海,带着妻子孩子和杨锷峰等几个好友家庭聚会,一起去迪士尼“溜娃”。“也是为了放松,这种大赛,没有运动员会不紧张的。”杨锷峰说。而曹燕华是许昕儿子的“干奶奶”,却又是他太太姚彦的“闺蜜”,“这关系比较复杂”却又非常温馨,“他回来我们两家就会聚会一起吃饭,我做不到帮他把压力完全放下来,但我能看出一些苗头。”曹燕华说,自己如今只会给许昕家人般的关心。

许昕奥运会参加哪些项目(“乒乓艺术家”许昕的这一路:打击从未缺席,硬扛从不止步)

许昕和曹燕华

奥运会上混双决赛失利的压力,“娘家人”都说,许昕选择了继续“硬扛”。许昕自己看得很明白,正如他在采访中说:“全国球迷都在关注这场,对我们两个人说,没有给自己一个好的结局。在之前的备战里,我们也吃了很多苦,但竞技体育看的是结果,不管之前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只会记住谁站在冠军领奖台上。”

所以,当年那个目标清晰、头脑冷静的许昕,又回来了。他迅速调整好了自己,在男团决赛中,一举爆发。“许昕的斗志非常高,他是下决心一定要用奥运会的成绩来证明自己,也为了迎接他即将出生的第二个孩子。”曹燕华说。

采访的最后,记者陪曹燕华一起看曹乒的孩子打球。她拉住一个三年级的孩子问:“你喜欢许昕吗?”孩子怯生生点头:“喜欢。”她又问:“那你的目标是什么?”孩子喊道:“是超越许昕!”曹燕华听了,哈哈大笑,摸着孩子的头说:“只要你天天训练的时候想着这一点,你就能做到!”

她好像又看到了许昕的这一路。

文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视频拍摄: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常鑫 马鈜 周紫薇

视频剪辑: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