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更新时间:2022-08-22 06:42:32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大年初一的晚上,我们家呈现出一片幸福祥和的景象。我爸对正在奶奶家打扑克的我,高兴地说:“我回家看球了啊”;然而,等我打完扑克回到的家的时候,看到的是却是我爸皱着眉头坐在沙发上,盯着电视机:“唉我天,这球踢的”,一种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语气。


“咋了啊爸,中国男足又让你失望了?”

“踢越南啊,让人干进三个球了。”


身为大连人,我爸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足球迷。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男足成绩不断下滑,他也逐渐不再看球,我原本以为他已经免疫了。没想到,2022年的大年初一,中国男足又一次让我爸血压直升——

2022年2月1日,农历大年初一,中国男足在客场挑战越南,最终比分1:3不敌越南。这意味着中国男足又一次出局,无缘卡塔尔世界杯。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图片来源:微博@央视网体育)


其实出不了线是在我爸的预料之中的,然而真正让他怒发冲冠的是:中国男足竟然被越南踢了个1:3。

——不仅是我爸,这也是此次所有中国球迷的愤恨之处:我们可以输日本、韩国、沙特、伊朗、澳大利亚、伊拉克、叙利亚,但输了越南真的是耻辱!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图片来源:微博@郭志凯)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男足一直被骂。不论是朋友间的聊天,还是网络上的评论,只要提到中国男足,人们都会破口大骂。媒体骂、网友骂、小品也骂。有的时候,讥讽中国男足甚至成为了社交手段,就像smoke,有些人本不相识,但如果一起smoke就可以迅速拉近距离。讥讽中国男足也有了这种奇效,在初一晚上的朋友圈里就能看到端倪——很多人多年未见,却在讥讽中国男足的那条朋友圈下相聊甚欢。

中国男足成绩不佳,这的确是人们愤怒的客观原因。但除此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别的因素加剧了这样的情绪吗?


概念界定:中国男足不等于国足

在讨论“我们为何愤怒”之前,我们需要先弄明白一个问题:中国男足不等于国足。在面对中国男足的问题上,媒体的报道几乎都是“国足怎样怎样”,而不是“中国男足怎样怎样”。

比如说,初一输越南的那场球,不管是网友,还是媒体,都以“国足”为主语。如人民日报体育:国足输了不该输也不能输的一场球。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图片来源:微博@人民日报体育)


环球时报:“国足1-3溃败越南!正式无缘世界杯”。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图片来源:微博@环球时报)


新浪微博话题:#国足1比3越南#、#国足退钱#、#国足说好了不添堵呢#……

全网以“国足”代替“中国男足”,其实是对“中国女足”的漠视,这是不公平的。

我们都知道,“国足”应该是“中国足球”的简称,中国足球包含着女足和男足。一直以来让我们愤怒的是中国男足,而不是中国女足。这个概念我们需要厘清,因为在前不久的1月30日,中国女足可是在亚洲杯以3:1战胜了越南队。


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失望?


客观上,中国男足的成绩实在太令国人愤怒

2001年,中国队接连击败阿联酋、阿曼、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队,提前两轮出线首次入围2002年世界杯。 —— 那时候很多人以为这是开始,却没成想成为了中国男足的巅峰。

在接下来的几届世界杯中,中国男足不仅无法出线,甚至连亚洲区的10强都无法保证。一直输球,再加上踢假球、吹黑哨、足联贪污腐败等一系列的报道,中国男足彻底成为了过街老鼠。

2006年德国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中国队被科威特淘汰。

2007年亚洲杯,中国男足在小组赛最后一轮0:3惨败乌兹别克斯坦,小组赛被淘汰。(27年来首次亚洲杯小组未出线)

2011年亚洲杯,中国男足对战东道主卡塔尔0:2完败,最后一轮生死战2:2打平乌兹别克斯坦,小组出局。(连续两届亚洲杯,中国均没有小组出线)2008年冲击2010年南非世界杯亚洲预选赛20强赛,在天津主场被伊拉克队击败,中国队提前一轮遭淘汰,无缘南非世界杯。

2012年,中国男足又一次被世界杯(巴西世界杯)拒之门外,以3胜3负9积分成绩收官。

2013年6月,在2015年澳大利亚亚洲杯预选赛中,中国男足以1:5惨败于泰国队,创造了在面对亚洲球队时单场失球最高记录。

在进军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进程中,由于在预算赛亚洲区12强赛的前几次比赛中输球太多(2:3惜败韩国,3:1负于叙利亚,0:3不敌乌兹别克斯坦),所以即使后期表现不错,仍无缘世界杯。

2018年中国杯中,中国男足先后以0:6威尔士、1:4捷克,丢10球进1球在中国杯垫底。

然后就是来到了2022年,中国男足在世预赛12强的第8轮,以1:3负于越南队,提前无缘世界杯。

从2002年以后的5届世界杯,中国男足不仅连入场券都拿不到,甚至在其他比赛中的成绩也不尽人意。而足球作为“世界第一运动”,不管是运动项目本身还是其所具备的象征意义都使得它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广泛的受众群体本身就对足球充满期待。

而在我国,民众们的期望与中国男足的成绩形成巨大反差,这就使得每当我们提起中国男足,就不得不唉声连连。


新闻报道中,媒体塑造了中国男足“屡战屡败”的媒介形象


大年初一当晚,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王老师,请支持一下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国足球》的文章,传播效果极好:当晚阅读量即达到了10万 ,大年初二当天“请支持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国足球”便登上了热搜,编辑王老师也出了名——这的确是主流媒体在融媒体时代的成功案例。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网)


然而,作为主流媒体,这样的报道是否具有建设性?


与此同时,其他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而报道的内容、框架,也大多以“戏谑、娱乐、迎合受众情绪”为主。

比如说,澎湃新闻在2月1日晚10点发布《国足,说好的过年不添堵呢?》的文章。文章先是介绍了比赛和阵容情况,然后提到了教练李霄鹏在赛前的承诺和“队内人士”对这场比赛的看法,以及越南运动员的身体状况(队长因感染新冠病毒无法参加比赛,三名球员曾感染新冠病毒)。

在介绍比赛状况中,详细地介绍了越南队如何进球,关于中国队的进球只是作为图片配字出现。

世界杯预选赛为什么在中立场(我们为什么对中国男足如此愤怒?|慎点)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


文中引用诸如“中国足球的遮羞布彻底被撕去”的文字,加剧中国足球的负面形象。在文章的最后,澎湃新闻表示,“也许,我们能做的只是记住这个日子,然后看着从业者一次又一次如电视剧《开端》一般,再次陷入无解的‘循环’”。全文1417个字,只字未提中国男足何以至此,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作为媒体,面对中国男足负于越南男足,能做的真的只有这些吗?


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机构与功能》中提出,社会传播具有环境监视功能、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在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娱乐的功能;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共同提出大众传播的三功能: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麻醉功能;施拉姆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


而媒体却说,自己只有娱乐功能。


这样为了娱乐而迎合受众的报道框架,打造了李普曼所说的拟态环境。在这个拟态环境中,受众加剧了对中国男足的愤恨。

恩特曼指出,“框架涉及选择和凸显,框架一件事就是选择所感知的现实的某些方面,并使之在传播文本中更加突出,用这样的方式促成一个独特问题的界定、因果解释、道德评价以及如何处理的忠告。”所以,恩特曼认为媒介从业人员对事物的选择和凸显会影响受众对事物的理解。

中国男足输球了,报道客观事实没问题。但一味地娱乐、戏谑,只会加剧人们对中国男足的负面情绪,认为中国男足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在下一次的比赛之前,仍会是一片唱衰。而在比赛之前就要面对一片嘘声,或许中国男足陷入的真的不仅仅是“暂时”的困难之中。

网络评论:网友的戏谑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男足的负面形象

当前,“人人都拥有麦克风”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发表个人意见——初一晚上,中国男足刷屏了我的朋友圈,也占据了微博热搜。这就使得,就算不是我爸,即使没看球的我也知道了球场上发生了什么事。在这些评论之中,我除了接受到了当晚关于比赛的信息,还接受到了网友们的情绪:中国男足真垃圾。


我的第一反应也是:中国男足真菜啊。

就是这样,网友们的评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参照信息,它为我提供了对中国男足的看法和立场。有研究显示(LEE.EJANG YJ,2010),相比于新闻报道本身,针对该报道的网络在线评论对读者看法的影响更大。

同时,符号互动理论指出,事物对个体的影响并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事物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这种象征意义则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

也有研究(张田、孙卉、刘米娜,2022)发现,网络评论越正向,人们对于国足的形象感知越积极。反之,则越消极。

针对中国男足2月1日输给越南队的情况,网络上铺天盖地段子和梗,不断地丑化了中国男足的形象。

其实不管是媒体报道,还是网友评论,最终形成的都是一个拟态环境,在这个拟态环境中客观事实很重要,主观情绪亦很重要。中国男足的成绩的确有待提高,但或许这并不是我们对其产生负面情绪的唯一原因,媒体一味地娱乐化报道,只会加剧民众的情绪宣泄;而民众无止境地情绪宣泄,也会使得中国男足更加长期以饱受诟病的形象示人。

就在这样的“循环”当中,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真正为什么而愤怒。

我们难道不是因为他们菜愤怒吗?他们不菜我们不就好了吗?那媒体没有建设性,网民只会发泄情绪,他们就不菜了吗?


——如果是这样,他们早就不菜了。


(这些内容也写得我惊心胆战,欢迎理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