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知识 >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更新时间:2022-08-20 01:46:32

近期国际足联传出一则重磅消息,他们考虑在足坛全面复赛之后,暂时将每场比赛的换人数量从常规的3人变成5人,一直持续到2021年,帮助各支球队度过新冠疫情之后的过渡期。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其实这样的变化也好理解,经过长时间的封闭隔离,各支球队许久没有一起合练,球员个体的状态也不得而知,这种情况下伤病显然会增多,球队也更容易疲劳,更何况还有一批球员感染了新冠肺炎,他们需要更长时间去适应高强度的比赛。

至此足球换人规则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从最早11人必须打满整场比赛,到如今最多允许5名替补球员上场,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足球换人规则随着时代不断变化,这是经过科学研讨后的适应性调整,绝非一拍脑门的硬性决策。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如果你是一位足球历史爱好者,对上古足球比赛有一定研究的话,就会知道在1970年以前,主流足球比赛多数都没有换人规则,首发出场的11个人必须踢到比赛结束,即便有人出现重伤被迫离场,也不能用所谓的替补球员进行轮换。

其实有的时候,这样会造成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比如1958年世界杯半决赛,巴西与法国的旷世对决,法国队防线的核心人物荣凯上半场就严重受伤,又不希望球队就此减员,最后摇摇晃晃地在场上“散步”,其实这既不利于球员的健康,对球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受伤后的荣凯已经很难坚持比赛

所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有个别比赛允许所谓的“伤员定向替换”,比赛中出现重伤号可以对位换一个人,也就仅此而已了,客观上还不能算自由换人规则的雏形。

但上世纪60年代功利足球抬头,所谓的“三七开”理念深入人心,就是进攻三个人解决,防守要堆积七名球员,先保证不丢球再谈如何取得胜利。这样比赛场面非常沉闷,而且防守主义至上,会滋生暴力倾向,比赛中的恶意犯规明显增多,1962年世界杯的丑闻闹得世人皆知。

所以FIFA开始考虑如何扭转颓势,为了遏制犯规他们发明了红黄牌制度;而暴力犯规受害者也需要有补偿机制,自由换人规则就这样应运而生,于1970年世界杯开始在大型比赛中正式启用。

早期允许每支球队在比赛(最多)换两个人,在当时看起来比较合理,毕竟比赛节奏相对较慢,只要暴力犯规得到控制,球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太多的意外。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马拉多纳遭遇英格兰球员的飞铲

但进入80年代之后,“伐木型”足球又开始大行其道,像马拉多纳和济科这样的球员,每场比赛都会被重点“照顾”,几个人对他轮番轰炸是常态,所以两个换人名额不太够用了。

所以后面又出现了所谓的“2 1”规则,额外增加一个定向换人名额,只能留给本队的门将,其他位置不能使用。不过很快FIFA又进行了调整,从1995年美洲杯开始,主流比赛逐步开始实行后来我们熟悉的“三个换人名额”,一直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之前,这都是足坛的通行规则。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2014年世界杯克罗尔替补出场创造扑点传奇

不过规则都必须与时代相适应,2010年过后足球比赛的节奏越来越快,人均单场跑动万米早已不是新闻,比赛强度上去了,身体接触的风险性就增加了,有时候球队用完了三个换人名额,还会在比赛后期出现球员受伤无人可用的状态,如果遇到加时赛就更加麻烦,这似乎成为了常态。

所以FIFA在经过研讨之后,决定引入目前实行的“3 1”换人规则,不过只针对存在加时赛的情况。当常规时间双方没能分出高下(或多回合总比分相同)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加时赛,这时候每支球队就自动获得一个额外的换人名额,可以是任何位置的球员。

足球比赛应从哪里换人(足球换人规则沿革:从零替补到五人待命,并不只是一拍脑门的决定)

俄罗斯球员叶罗欣成为了第一个在世界杯加时赛替补出场的“第4人”

如果不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3 1”的换人规则规则20年内不会有什么重大变化。但人算不如天算,规则都是服务于比赛的,既然出现了突发情况,就必须要做调整,这一次我们要为FIFA的果断睿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