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中超为什么有外国裁判(中超裁判为何“里外不是人”?真的水平差,还是俱乐部压根不信任)

中超为什么有外国裁判(中超裁判为何“里外不是人”?真的水平差,还是俱乐部压根不信任)

更新时间:2022-08-16 02:20:32

中超为什么有外国裁判(中超裁判为何“里外不是人”?真的水平差,还是俱乐部压根不信任)

10月23日中午,也就是中超第16轮“上海德比战”第2回合打响前几个小时,中国足协确认由41岁的本土国际级裁判员马宁执法本场焦点比赛。由于马宁作为22日晚“京鲁大战”VAR裁判员,提示韩国籍主裁金希坤判定“鲁能第2粒进球犯规在先”引发巨大争议,因此从执场安排来看,中国足协仍保持对马宁执法能力的信任。只不过,在中超联赛第2阶段推出“淘汰赛制”的背景下,任何一次争议判罚都可能左右一支球队一个赛季努力的成败,从而触动各俱乐部及其球迷敏感的神经。中国足协特聘两名韩国籍裁判员驰援执法中超,很大程度上意在“平复争议”,但从实际情况看,“洋哨”亦不可能尽善尽美,中、外裁判员的混编执法依然难获俱乐部的信任。

10月21日晚,作为中国足协为本赛季中超联赛邀请的首批(亦可能是唯一一批)外籍裁判,韩国籍裁判员金希坤、高亨进分别进驻中超苏州(争冠组)赛区、大连(保级组)赛区。而几乎与此同时,在亚足联综合排名最高的中国足协在册国际级裁判员马宁由大连赛区悄然抵达苏州赛区,随后金希坤、马宁被分别指派为22日晚北京中赫国安与山东鲁能焦点比赛主裁判、VAR裁判员。按照往季及本赛季中超裁判员执场安排的大致规律,某一名优秀裁判员(兼具主裁、第四官员、VAR裁判员资格)一旦担任前一场重要比赛主裁或VAR裁判员,那么该裁判员在接下来同赛区另一场重头戏中就可能角色互换。

中超为什么有外国裁判(中超裁判为何“里外不是人”?真的水平差,还是俱乐部压根不信任)

金希坤担任“京鲁大战”次回合主裁的一个重要背景,便是两队首回合比赛当值主裁沈寅豪因作出争议判罚被球迷举报“论文造假”,从而不得不暂别苏州赛区,返回上海原单位作解释,马宁也因此驰援而来。

在部分业内人士和球迷分析看来,金希坤主哨“京鲁大战”,就意味着同轮“上海德比”理应由马宁主哨。而实际上,中国足协内部也有这样的动议。但不成想,“京鲁大战”次回合,马宁作为VAR裁判员有关鲁能第2粒进球犯规在先的提示,引发了巨大争议,也引来了鲁能俱乐部上下、鲁能球迷的极度不满。与通过举报沈寅豪“论文造假”不同,部分球迷还采取了其它过激方式“泄愤”。

那么马宁还能不能作为主裁执法23日的“上海德比”呢?对于这个问题,中国足协据了解也一度左右为难。一方面,无论马宁的那次提示正误与否,坚持指派马宁很可能引发新一轮争议,裁判员带着压力、参赛双方带着“有色眼镜”过度关注裁判员,这些都可能给比赛的执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可能衍生出新的争议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确认马宁判罚无误,那么将他由保级组征调过来,却不予任用,那么或许会给外界传递出马宁判罚失误的“信号”,从而进一步加剧各方对本土裁判员的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对马宁个人来说也构成巨大心理打击。

从23日公开的结果来看,马宁仍获得了中国足协的信任,确认执法当晚“上海德比”。但对于比赛执法前景,无论是中国足协、参赛双方还是外界关注者都无法给出清晰的判断。

裁判问题对中国职业足坛来说可谓老生常谈。受疫情及各类显示因素影响,中国足协无法邀请外籍裁判执法中超联赛首阶段赛事,本土裁判员得到了一次难得的“自强”机遇。然而,不同本土裁判基础、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中超执法过程中表现各异。错、漏判偶有发生,招徕近半数中超俱乐部的投诉。“邀请洋哨”的呼声很大程度上源于俱乐部对本土裁判员缺乏信任,甚至有俱乐部代表直言,“可能各队就根本不信任本土裁判员”。金希坤、高亨进的驰援不过是时间问题。

中超为什么有外国裁判(中超裁判为何“里外不是人”?真的水平差,还是俱乐部压根不信任)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么?其实从金希坤执法“京鲁大战”后被部分鲁能队员围追堵截就不难找到答案。就全场比赛情况看,金希坤的执法能力不俗,绝大多数的重要判罚准确无误。但同样受制于现实条件,目前中国足协很难邀请整组外籍裁判执法单场比赛,特别是在VAR技术手段介入赛事执法工作后,中超联赛对裁判员执法工作质与量的要求都空前,即便邀请外籍裁判主哨,那么执法团队中的绝大多数团队成员也都来自本土裁判阵营。

尽管国际足联对于当下足球赛事推出了统一的规则及统一尺度,但因为不同国家(地区)足球环境与基础、竞技水平不同,其裁判员对规则的掌握和实际操作表现也不同。金希坤从抵达赛区到携手中方裁判共同执法,其磨合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对于格德斯是否犯规,至少在第一时间判断上,他与马宁出现了认识差异。从结果上看,金希坤接受了马宁的“建议”,似有“客随主便”的意味。至于最终判罚正误与否,也只能依据中国足协裁判部门最终的认定结果。

从金希坤本赛季中超执法首秀来看,洋哨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俱乐部对判罚工作的不信任情绪,但这种抑制作用并不绝对,甚至情绪会随着竞争利益的得失而被进一步激化。截止到10月22日晚,中超联赛第2阶段赛事第2轮赛程刚刚过半,但几乎轮轮都会出现引发参赛方不满的巨大争议判罚。从逻辑上来说,中国足协在保障联赛判罚公平、公正,指派最优质裁判员的问题上,已经竭尽全力。但无论调配人员、外聘洋哨,似乎都无法杜绝争议判罚。究其原因,除了裁判员自身业务能力之外,也与当下竞争的惨烈不无关系。

中超为什么有外国裁判(中超裁判为何“里外不是人”?真的水平差,还是俱乐部压根不信任)

说到此,就不得不重提本赛季中超联赛第2阶段的赛制。就在“京鲁大战”第2回合打响前一天,首阶段未尝胜绩的天津泰达队竟淘汰豪门新锐深圳佳兆业队,从而提前保级成功。可能在专业人士看来,这样的结果是对职业联赛发展的巨大讽刺,但泰达熟谙并合理利用规则完成赛季目标无可厚非。佳兆业队失利后的懊恼之情与鲁能无缘前4名竞争的那份懊恼可能程度有别,但本质相同。

换言之,如果第2阶段仍采取常规的循环赛制,那么“赢一场球上天、输一场球入地”的局面就不会出现。对此一位保级俱乐部老总对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分析说,“看过国安和鲁能比赛,大家可能都沉浸在对裁判判罚正误的讨论之中,但大家也许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一场定成败的赛制客观上加剧了各队对竞争利益的看重。他们对于每一次不利于本队的判罚都格外介意,他们的神经比以往都敏感。裁判问题在这种特殊赛制作用下,被放大了。”

从包括本赛季之内的近几个赛季中超竞争来看,裁判问题总会被外界有意或无意拽入是非纠葛之中。中国足协除了邀请外籍裁判,完善本土裁判业务学习之外,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缓解裁判工作信任危机。

不可否认的是,当大批量外籍裁判涌入中国职业足坛后,严重昏庸的存漏判罚依然没有销声匿迹。而类似“被公布个人隐私”的网络暴力除了满足一小部分人泄愤需求外,只会给裁判员本人造成巨大心理伤害。本土裁判员如果长期背负压力,给外籍裁判“打酱油”,那么最终他们的水平提升受阻,心理强化无从谈起。这不是哪家俱乐部的损失,而是中国职业足球的损失与悲哀。

文/北青体育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