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资料 > 奥运会媒体指南有哪些内容(冬奥会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京报专栏)

奥运会媒体指南有哪些内容(冬奥会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京报专栏)

更新时间:2022-08-11 08:50:32

奥运会媒体指南有哪些内容(冬奥会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京报专栏)

冬奥会推进了北京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推动了各类国际交往场所设施扩容、完善和提升,增强了重大国事活动承载能力。

编者按

北京这五年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命题,实现了一个大国首都、一座超大城市的转型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北京样本。

在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新京报评论部重点推出“关注北京党代会系列评论”,全面回顾北京过去五年的建设成就、积极展望首都未来五年的更大发展。

奥运会媒体指南有哪些内容(冬奥会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京报专栏)

2022年2月20日,国家体育场内,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梦幻五环”再次缓缓升起。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文 | 谢良兵

进入流火的六月,国家会议中心二期的赛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个曾经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也开始迈向会展中心的变身。待2024年年底建成后,这里将作为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及高级别国际会展重要承办地,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国家会议中心一期与二期仅一路之隔。其赛后建设启动于3月31日,在冬奥会举办前,建筑主体结构、外幕墙及赛时机电系统均已完工,工程在建设中途承担了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使用任务,赛后建设内容包括场馆改造及内部装饰装修。

作为北京冬奥会遗产之一,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与很多其他冬奥遗产一样,推进了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推动了各类国际交往场所设施扩容、完善和提升,增强了重大国事活动承载能力。未来,这些都将延续冬奥精神,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

奥运会媒体指南有哪些内容(冬奥会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京报专栏)

2022年2月20日,国家体育场内,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小朋友手持小红灯笼点亮北京冬奥会标志。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硬件大升级,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国际交往除了外交外事活动外,还有文化、体育等国际交流,以及国际间的旅游休闲会展等交流活动。而与这些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借助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全面升级。

为了北京冬奥会,北京完成了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31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不仅如此,通过建设、改造,北京赛区所有竞赛场馆都实现了冬季和夏季场地互换功能,形成了共享成就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方案”。

同时,北京还建设了一张“冬奥绿色低碳公共交通网”。北京地铁11号线开通之后,北京赛区所有场馆实现地铁覆盖。京张高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都在这一时期建成通车运营。

利用举办冬奥会,北京完成了京礼高速(北京段)公路、京藏高速公路、国道110、松闫路等道路的大修;还完成了冬奥场馆周边市管城市道路排查,涉及1000处盲道、坡道和10处公交站台的整改,完成了地铁老线车站无障碍设施以及59部爬楼车和142部轮椅升降平台的改造。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首创500千伏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奥运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首个大规模使用当今最环保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冬奥会主办城市;世界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

除此之外,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雁柏山庄竣工投用,栖湖组团项目全面开工;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建成,新国展二三期启动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完成选址论证;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盛大开园,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北京这些重大设施的国际交往功能都在迅速提升。尤其是在2021年,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规划》审议通过,其中,明确提出持续优化“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

包括天安门地区、中南海周边等传统国事活动重点区域、中轴线北延长线国际交往功能区,以及东部的使馆区、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北部的雁栖湖国际会都—科学城、八达岭长城—冬奥会—世园会,西部的新首钢、中关村—三山五园等,南部的大兴国际机场新国际交往板块。

奥运会媒体指南有哪些内容(冬奥会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京报专栏)

2022年4月20日起,鸟巢开始试运营“双奥”主题旅游精品体验线路,五一期间正式营业,金色大厅里展示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突出软实力,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借助北京冬奥会,除了前述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国际交往中心的“硬件”提升外,在人才、服务、生活环境、营商环境等“软件”方面同样是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从从“硬”支撑到“软”实力的转化。

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为了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各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家地区奥委会等之间的联系,建立了特聘专家制度,选聘了来自18个国家的37名外国专家参与筹办工作。针对国内急需紧缺的造雪压雪、制冷浇冰等专业人才现状,引进了207名外籍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北京还举办了2017年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2018年北京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大跳台世界杯、2019年国际雪联北京越野滑雪积分大奖赛、2019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界锦标赛甲级B组、2019年国际雪联中国北京滑轮世界杯等国际性赛事,积累办赛经验、培养人才。

有115万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报名做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在冬奥会期间,有近1.4万名北京高校来源赛会志愿者和20万人次的北京城市志愿者坚守在体育竞赛、场馆管理、语言服务和人员引导、信息咨询等多个岗位。而今,“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接近450万人。

这些人才和志愿者以及背后的体系,保障了冬奥会期间的各类国际交往活动。冬奥会期间,多位外国政要来华出席有关活动,北京市高质量完成防疫、接待、交通、城市运行等服务保障工作,实现闭环模式下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新突破,得到外方领导人的高度赞誉。

北京的文化软实力同样突出。北京古都文化、红色资源、科技优势和双奥遗产,营造出了个性化、温馨化、国际化的接待氛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等,也逐渐成为国际性的科技创新成果和金融改革等交流平台,成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软实力。

北京冬奥组委积极推动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活动中融入冬奥元素。同时,北京还积极培育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性国际文化节庆活动60余个,打造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等知名国际体育赛事30余个。

奥运会媒体指南有哪些内容(冬奥会为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京报专栏)

2022年3月5日,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北京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来到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景观大道,与志愿者们一起欢乐互动。 新京报记者 王飞 通讯员 张正晔 摄

凸显国际性,加速集聚全球优质资源

借助冬奥会,北京接待高级别团组50余批次2000多人来访,向国际社会讲好冬奥故事、展现国家形象。同时通过设立“冬奥之窗”,启动“云上冬奥”项目等形式,在全球49个国家的54个城市分阶段开展各类宣传,让世界透过冬奥会了解中国。冬奥会期间,31位外国政要在京云集。

也借由冬奥会的影响,过去五年,北京的主场外交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接待来访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00余位,党宾国宾访京团组700余个、9000余人次,组织参观、考察等活动近900场。同时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等10余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奥林匹克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国提出的冬奥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这非常契合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目标。奥运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交付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对城市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建树颇多。

毫无疑问,冬奥会的影响力大大提升了北京的国际能级。

比如,冬残奥会的筹办过程中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无障碍指南》对于规范无障碍设施技术指标、提升城市无障碍建设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设施标准可以直接服务于未来的相关国际活动,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进国际交往发挥作用。

冬奥运的影响力带动了全球优质资源加速集聚,让北京的国际元素更加凸显。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在京落户,金砖国家疫苗研发中国中心、开放科学国际创新联盟在京成立;加快推进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组建,统筹推进世界剧院联盟等在京落户。

根据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十四五”规划,北京还将重点打造国事活动承载区、国际机构集聚区、国际会展引领区、国际交往门户区、国际文体交流区等特色化国际交往功能区,持续改善首都功能核心区环境品质,强化“两轴”空间秩序,培育拓展国际交往功能。

北京口岸过境免签政策拓展至144小时后,北京又发布了《打造“双枢纽”国际消费桥头堡实施方案(2021—2025年)》。根据该方案,顺义、大兴将建设临空区国际消费枢纽,打造北京国际化消费新地标。到2025年,“双枢纽”将建成两个千亿级商圈。

在冬奥东风的助推下,中国必将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北京也将在建设国际交往中心的征程中快马扬鞭。

撰稿 /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编辑 / 何睿

校对 /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