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nba哪些关系很复杂(「段冉专栏」从NBA来看,美国的职场关系可能更复杂?)

nba哪些关系很复杂(「段冉专栏」从NBA来看,美国的职场关系可能更复杂?)

更新时间:2022-08-05 17:44:02

中美差异这一部分一直是在杨老师这儿跟大伙聊的,之前看过的朋友应该知道,咱们之前聊了文化、教育和医疗,今天咱们来说职场人际关系这个敏感同时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nba哪些关系很复杂(「段冉专栏」从NBA来看,美国的职场关系可能更复杂?)


时至今日,我一共在三个国家有过找工作上班挣钱的经历——中国美国澳大利亚。鉴于在澳大利亚就是卖肯德基,也谈不上什么人际关系了。反正那时作为店里唯一的中国人,我经常被几个澳洲白人小孩用当地的俚语不带善意的取笑,这种事是有的。但那属于歧视范畴,今天不聊这个,毕竟你到人家的地盘讨生活,如果连这种事都消化不了,就干脆别去了。

今天咱主要说中国和美国。

先说中国吧,我必须承认,关于中国的职场话题无论是否涉及到个人经历,我都只能点到为止。因为这事可深可浅,我也不可能为写点东西就去得罪周围的人,没必要,所以我们点到为止就好——能聊的就聊,不能聊的我也不瞎编,选择不说就行了。

我一直有个理念,就是文科商科在职场上面临的人际关系挑战可能要超过理工科。说的极端一点,如果你是制造火箭的高精尖人才,只要你有能力把自己的活干好,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工作中,人际关系对你的影响可能没那么大。当然我相信理工科的朋友可能也会面临人际关系的问题,但由于我是理工白痴,所以也没资格在这意淫理工类朋友的处境。

文科和商科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绝对标准的行业——可能偏销售类的还好,按业绩说话就行。但是很多工种没有绝对的业绩考核标准,拿我们这行来说,你说一个赛季下来,如何考核是我说球说的好还是我同事同行说的好?按网友的评价?那我能轻易找到最喜欢我的也能轻易找到最烦我的,对于其他同事,也是一样。这种纯主观的东西,没有绝对的标准。

nba哪些关系很复杂(「段冉专栏」从NBA来看,美国的职场关系可能更复杂?)


图文无关 纯是因为帅才放上的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吧,不说名字不说单位,只说事哈。这次我干脆连年代也不说,省的暴露——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找了关系去某个机构说球。当时我找的关系是体育部的负责人,属于“县官”但不是“现管”。(这里插一句,有朋友看到这可能说了:你不也是找关系走后门吗,那还说个P!对啊,我人生第一特点就是只说实话不说难受,我不找关系您以为就能说上球了吗?确实有同行运气好或能力强无需任何关系就走上这行,但我并不属于这一类。虽然我当时就自认对NBA的了解和理解国内顶尖水平,但是有毛用?自认水平顶尖的朋友多了去了,都能说上球吗?)

由于找了“县官”,我被直接安插到NBA直播里说球(不用猜测是哪个机构哈,十几年来我说球的地方没有十个也有八个了)当时年轻的我幼稚的认为,凭借这个“县官”的关系,以后我可以在说球界平步青云了。结果社会狠狠的给我上了一课——还平步青云?没万劫不复就不错了。

虽然说上了球,但毕竟每天要面对的不是“县官”而是“现管”。我完全不认识当时的“现管”,但我知道做人要夹着尾巴,于是每次比赛直播前到演播室见到此人都毕恭毕敬点头哈腰。不过当时我就发现他(她)对我爱答不理,正眼看都不看我一眼。反而和我的搭档有说有笑。后来我才知道,我的搭档是“现管”的人。

说了几个月之后情况仍然没有改善,但是只要有球说就行。我仍然每场赛前赛后毕恭毕敬的问“现管”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每次得到的回话都是没正眼的一句:挺好。这样的过程又持续了几个月,后来安插我过来的“县官”离任了,我极其清楚的记得,从他(她)离任后的当天开始,我没再被安排说过该平台的任何一场比赛,直到今日,一场没有,而且没有任何正式的通知,只是不再找我了而已,就这么简单。

是我的问题吗?我觉得多少也有我的问题,毕竟当时我说球经验并不丰富。但是从我的关系人离任就“一刀切”,也确实有点太……了。而且给我留下的最大困惑并不是“县官”和“现管”的问题,这种事谁都知道也都能理解,最大的困惑竟然是我非常想去走“现管”的关系,然而却不知道怎么“走”。

写到这想问问各位在职场上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就是你明明知道某个人的重要性也特别想走通与他(她)的关系,但是苦于无门,不知道咋走——当面不知道说啥,不当面也不知道咋运作……

上面说的是当年说球的一段经历,不过我最开始入这行找工作时还真没遇到任何人际关系的问题。2002年之前我也是热血球迷一枚,每天被罗德曼和米勒弄的五迷三道。我是旅游学院学旅游管理的,同学中很多都去了饭店或旅行社,但我不爱干;后来跟着父母去了悉尼,住了一年多我苦于看不上NBA受不了了就自己跑回北京了。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雅虎体育招NBA的专栏作家,我就按着上面的邮箱把我写的东西发过去了。然后,就成为了当时雅虎中国体育频道唯一的专栏作家。听着很简单,后来雅虎的编辑梁老师告诉我说他从200多个来稿当中选中了我,就是看中了我对NBA的了解和那份热爱(看来此人堪称伯乐)。整个这事从头到尾,与人际关系无关,我在投稿之前与梁老师完全不认识。

nba哪些关系很复杂(「段冉专栏」从NBA来看,美国的职场关系可能更复杂?)


2002年雅虎体育的雷杰专栏是我入行的第一份工作

后来写到2003年,腾讯准备创办网站部也就是qq时,腾讯体育的负责人正好是梁老师的朋友,他告知我这个消息并推荐我去腾讯,我十分钟搞定面试,就这样成为了腾讯体育NBA页面的独立创始人。这事虽然与人际关系无关,但职场有个词叫Conection,或者叫Network,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系网”。在我03年入职腾讯这件事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试想如果我当年就是每天在家自己对着电脑电视说我有多牛多牛但一直没迈出向雅虎中国投稿这一步,我就不会认识梁老师,不认识梁老师,也就不会得到被推荐到腾讯面试的机会,也就没有机会去创建腾讯NBA的页面。这,就是Conection的作用,是另一种范畴的人际关系。

说到这里可以聊聊美国求职工作的情况了,我09年去洛杉矶读体育的研究生,第一门课就是讲职场的事,当时授课的教授,我们称呼他为舍利尼博士(USF的校友们,你们应该也没忘了他),他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业内相关人员的推荐,比100封自己投的简历都管用。他一直给我们强调Conection和Network的作用,这种关系网,与我们说的拉关系走后门不是一个概念,不但没有任何贬义的成分,反而是非常鼓励的。

当时我虽然记下了这句话,但并不完全相信或理解,毕竟当年我给雅虎投简历时一个介绍人没有也照样被录用了。但在美国毕业开始找工作后,我对舍利尼博士那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当时我和我爱人租住在房东家的一间卧室里每天要投几十封简历,她也帮着我一起投,全美国所有跟体育跟运动有关的招聘机构我俩几乎投遍了。然而所有简历都石沉大海,我甚至从没接到过一个电话,更别说面试机会了。最终我在2012年重回腾讯,靠的还是Conection——03年的同事告诉了我一个驻美记者职位的空缺并把我介绍给相关负责人。如果没有他的信息和介绍,也许我到现在还在洛杉矶当导游呢……

nba哪些关系很复杂(「段冉专栏」从NBA来看,美国的职场关系可能更复杂?)


2003年我独立创建的腾讯NBA页面

说完褒义的“关系网”,再来聊聊职场当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很多朋友思维中有个定式,觉得中国社会的职场里特别讲求人际关系,外国则一潭清水全靠能力。这种想法在我看来也对,也不对。对在于,中国职场对人际关系的要求的确很高,起码我在我比较熟悉的文科商科领域,很多事确实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事实,咱也没必要避讳。在职场混过的朋友多多少少能体会到我这话的意思——或有所经历,或有所耳闻。

出现这种情况有个很大的原因是,咱国家人多啊。引用一句俗语——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可有的是。绝大多数文科和商科的职位都有替代属性,也就是并非必须某人才能胜任。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从小被教育的那句话就显得特有道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话可以被理解为:你有理工科的技能和特长,无论去哪里,无论人际关系多么复杂政治斗争多么严重,你基本都能找到用武之地。(所以在这里也顺带奉劝各位一句,如果您真的有理工科的特长和天赋,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所以说上述那种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能说全对,因为国外也同样有这种情况。我有个小学同学移民后在纽约某知名大企业做市场企划(具体是哪家不便直说,只能说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他说在入职之前也以为外国的企业只看业绩和能力不看关系,进去之后发现那只是传说。公司各部门之间以及自己部门内部的各种勾心斗角拉帮结派比比皆是,与他之前在国内企业里的经历大同小异。

类似的故事我还从其他一些在美国从事文科商科的朋友那里听过,再次证明了我这位小学同学的经历并非是他自己的特殊个例。但是我2005年在克利夫兰认识了一个学计算机的博士,此人胖乎乎的人很亲切,他说他自己英语都说不利索,但在工作中基本没体会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英语的读写都没问题但听说不行,所以我也不跟同事聊天,聊也听不懂”他告诉我,“每天我就是上班,完成老板的任务,然后下班去和我的中国朋友们玩。” 由于他的专业能力,升职加薪都没耽误,完全没需要任何所谓的“走关系”。

还有就是我姨妈的例子,她是个科学家,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实验室里研究小白鼠的心脏,每天的工作就是上班,用小白鼠的心脏做实验然后写实验报告,研究方向好像是研发心肌梗塞的药物。我每次去北加州都去找她玩,她也经常带着我们全家在斯坦福里散步吃饭,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没听她抱怨过一句工作中与人际关系有关的事,反而每天都时开开心心的,白天做实验,晚上自己画画做雕塑,周末与中国牌友们聚会打牌,生活既规律又快乐。

nba哪些关系很复杂(「段冉专栏」从NBA来看,美国的职场关系可能更复杂?)


姨妈和姨夫请我们全家在斯坦福的餐厅吃饭

所以我觉得,职场上关于“人际关系”的问题,可能中国美国并非区分的那条分水岭,也许文科理科才是。如果你是学文科或商科的并在中国的职场上受到过“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千万别想当然以为只要离开中国去了美国就能步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了——可能由于人口少的原因,美国职场人际关系的问题比中国要轻一些,但只是量变,不是质变。

而如果你是学理科工科的,以我在美国这些年认识的朋友为参考,多数在美国的职场做的还是比较顺利开心的——我们亚洲人的优势就在于理科和功课普遍好于美国人(我也不知道为啥,反正我是理工白痴),所以我干脆说的直白一点:如果你是通过GRE出国,可能在美国毕业工作后面临的职场人际问题就要明显好于通过GMAT出国的朋友——前者是理工科读研考试,后者是文商科读研考试。

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中国美国就业和正在择业的朋友提供一定的参考。上述内容我尽量站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角度来阐述,更多的是叙述事实而非主观评判。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中国美国的一些对比,我尽量找时间跟大家多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