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头条 > 世界杯上场为什么要拉小孩(世界杯故事:最伟大的助攻)

世界杯上场为什么要拉小孩(世界杯故事:最伟大的助攻)

更新时间:2022-08-03 22:41:53

(一)

对巴西的比赛前,马拉多纳指着自己受伤的左脚对比拉尔多说:“看,它肿得像个球。”

比拉尔多可没有心思开玩笑。他正在思考如何对付巴西队。历史上,所有的卫冕冠军都没有好命,一般都勉强活到复赛就早早回家了,而1990年的阿根廷队,简直成了历史上最狼狈的卫冕冠军。第一场球对喀麦隆,7号比耶克头球攻门,位置很正,然而,1986年世界杯冠军队的功勋门将蓬皮杜竟然像个小丑一样,让球砸在自己的脚后跟上滚入球门。

当时我还是一个小孩,和我一起看球的大人无不被这滑稽的一幕逗得哈哈大笑。

输掉首场比赛,阿根廷面临卫冕冠军小组赛就遭淘汰的厄运,第二场球对前苏联,蓬皮杜开场20分钟就受伤离场,缺乏大赛经验的戈耶切亚在六神无主中被派上场。当库此涅佐夫近距离将球顶向阿根廷球门时,所有人都吓傻了,也许半秒以后,阿根廷将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卫冕冠军小组赛两战两负一球不进遭淘汰——但是,马拉多纳“出手”了,站在球门线上的他急中生智用手挡出皮球,苏联队员围住裁判要点球,裁判挥手将他们轰开、、、、、、在电视机前的无数口水开始飞向马拉多纳时,他正忙着安慰惊魂未定的年轻门将,并留下了那句名言:“别怕,上帝是阿根廷人。”

或许是受到了鼓舞,阿根廷2:0拿下前苏联,但最后一场对罗马尼亚仍是生死攸关。最后两队1比1打平,阿根廷以小组第三勉强出线。仅从场面上看,身穿10号黄色球衫的哈吉似乎更像是传说中的马拉多纳,而马拉多纳自己——刻薄的媒体指出,已经身体发福的他“不过是个会动的球而已”。

骄傲的阿根廷人曾经骄傲的说:“我们愿与全世界为敌。”但是在美丽的意大利之夏,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与阿根廷为敌,特别是在对苏联的手球事件发生之后,似乎所有人都忘了愤怒的洛巴诺夫斯基赛后说的:“或许这里的裁判不喜欢我们的踢法,或许,是你们不喜欢我们国家的社会制度!”这位老帅唯独没有责备马拉多纳,他明白,1986年世界杯前苏联对阵比利时,在三度领先的情况下,瑞典裁判将比利时的两个越位球算为有效,从而使苏联队3:4被淘汰。如今,那位瑞典裁判不仅没有被处罚,国际足球反而安排同一位裁判执法苏联队的关键比赛,其用心之险恶已大白于天下。也许,已经迟暮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已经老态龙钟的马拉多纳,都已经是命运的弃儿了。

小组赛后,被迫与世界为敌的阿根廷队甚至遭到了祖国的抛弃,国内媒体开始猛烈抨击比拉尔多的用人,指责他因为马拉多纳,放弃了国内后备力量的培养,现在整个球队老气横秋,几位参加过上届世界杯的老臣都变现平平,唯一被提拔的新人卡尼吉亚三场小组赛还一球未进。媒体最后盖棺定论:“这是近20年来最差的一只国家队。”大概所有的媒体都准备好了黑白悼念版,多数球迷都准备好了黑纱,准备在阿根廷输给巴西后,为他们“下葬”。

(二)

大鼻子比拉尔多面对的另一个麻烦是,每次阿根廷队训练,总有当地球迷跑到训练场去“嘘”阿根廷队,弄得队员也觉得自己灰溜溜的。

比拉尔多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也许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时候比在1986年世界杯决赛被西德人利用角球连扳两球更难过了,但是也都挺过来了,他让人找来录音机,索性将球迷在场边的嘘声录下,放给球员听。既然是嘘声,那就让我们一起在嘘声中战斗,又何必乞求掌声?!

在比拉尔多看来,无论如何,他还有马拉多纳。

但是,常年征战伤痕累累的麻辣多纳,已经不是1986年那个棒小伙了。在对阵巴西前,马拉多纳的伤脚不但没有恢复的迹象,反而更加严重了。甚至已经不能正常穿进球鞋。如果硬往里挤,就会出血,挤得生疼。

比拉尔多仰天长叹,终于做出了一个他最痛苦的决定,他决定把马拉多纳从首发名单中拿掉。如果非要上,也要到下半场。

可以想象其他球员的惊愕,但更大的反应来自马拉多纳,他揪住比拉尔多,严厉的哀求他:“不让我上,那样我会死的!”这并不是马拉多纳最后一次揪住比拉尔多,但或许是唯一正确的一次。在后来球王迷失自己的岁月里,比拉尔多曾一次次赶来规劝,却被一次次揪住推搡。按照球王的传记之一《上帝之手》里的记载,失去理智的球王甚至曾对比拉尔多大打出手。

最后,阿根廷人为了满足马拉多纳的上场要求,重新赶制了球鞋,马拉多纳伤脚所穿的球鞋,要比正常脚穿的鞋更大,这样才可以将他那“肿得像个球”的脚塞进去。

带伤出战的马拉多纳,终于站在了对阵巴西队的赛场上。对手是小组赛一帆风顺、阵容齐整的夺冠大热门,巴西队。

巴西队并不担心马拉多纳,不仅因为马拉多纳开赛以后从未进球,不仅因为他有伤在身,不仅因为巴西整体实力远强于阿根廷,还因为,他们拥有卡雷卡和阿莱芒,这两位马拉多纳在那不勒斯的队友。在俱乐部的训练中,练习对付马拉多纳是防守型中场阿莱芒每天的功课之一。

无数人兴奋的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巴西如何“屠杀”阿根廷,无数人放心的睡去,等着明晨起来收听阿根廷被淘汰的消息。

这一切,都是我在当年的切身体会,阿根廷何时出局——已经成为世界杯这部肥皂剧的最大悬念之一。

(三)

开场以后,巴西人很快发现,他们的老对手阿根廷已经远不是四年前的阿根廷了,在中场几乎很难连续传上5脚球。巴西人开始逐渐把阵型向前压。当然,他们还是不敢放松对马拉多纳的看管,至于阿根廷突前的卡尼吉亚,自己跟自己玩吧。比赛渐渐成了半场攻防练习。

不过,巴西人也发现,让对手束手就擒也不容易。无论是1986世界杯冠军队的主力后卫巴蒂斯塔,还是初出茅庐的圣西尼,都像是难缠的膏药,过了一次,很快就又缠上了。

上半场结束,巴西人居然无功而返,不过数据统计显得双防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巴西队射门超过十次,阿根廷只有一次!

下半场,巴西队开始尝试从边路寻求突破,中场防线也被迫拉长。8号瓦尔多在左路频频突破成功,巴西人终于开始接近进球了。瓦尔多一次突破后边路传中,球绕过站在前点的戈耶切亚直砸在横梁上弹下,阿根廷后卫匆忙解围,但球没踢远,巴西一队员从后插上伦圆了就是一脚,球直奔球门左上角而去!

在1990年之前,戈耶切亚或许在舞池里比在球场上更为出名,别说世界不认识他,许多阿根廷国内球迷也不了解他。媒体后来称他是“最后一刻被拉上了去意大利的飞机”。即使在蓬皮杜首场比赛做出滑稽扑救后,教练也没有撤下蓬皮杜,不料蓬皮杜后来受伤离场,成全了戈耶切亚的神奇表演。即使开始曾有些紧张,也曾茫然不知所措,但戈耶切亚还是牢牢抓住了命运给他的机会。1986年,阿根廷打满七场不曾碰到一场点球,1990年阿根廷两次遭遇点球决战,戈耶切亚借此成名,如果是在1986年,也许他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

书归正传,眼看皮球就要越过球门线的时候,刚刚从地上爬起的戈耶切亚单手奋力一托,球勉强变向,砸在了门柱上,弹出了场外。阿根廷与死亡擦肩而过。

戈耶切亚的那次神奇扑救,不仅拯救了阿根廷,也证明了自己的成熟。他不在是那个站在门前不知所措的毛孩子。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球队能撑多久,但是球来了作为门将就是要扑救,这是天职。

后来,《少林足球》里有个守门员以血肉之躯抵挡对方像炮弹一样的射门的特技镜头,看那个镜头时,我总会想起遥远的1990年巴阿大战。赛后统计表明,巴西队全场一共22次射门,比赛是90分钟,也就是说,平均每4分钟,巴西队就有一次射门。很多时候,戈耶切亚刚做完一次扑救还没完全爬起来,又一脚射门又来了。

如果那时有人是在观看直播,或许会同意我的说法:那时,阿根廷所有的抵抗看起来都是徒劳的,由于中场控球不利,后卫把球断下来传上去,很快又被压了回来。如此反复,球员的体能终究是有限的。就像一场战争,战壕外的敌人打退一波又来一波,而弹药却越来越少。我不知那些队员、年轻的年老的,是否曾有过片刻绝望的感觉。我踢过球,我知道一次次跟着对手后面跑是什么滋味。后来,1990年的阿根廷队常被人称为“三人球队”,提起那只球队,就是马拉多纳、戈耶切亚、卡尼吉亚。似乎其他人都可以忽略了。然而,如果没有巴蒂斯塔,没有圣西尼,没有朱斯蒂,以及其他我叫不上名字的队员在大多数时间里的坚持奔跑,可能就没有后来的转折点。

(四)

多数时间里,马拉多纳在和队友一起防守,以至于巴西队发现他们安排的订防马拉多纳的计划根本无法实施,因为马拉多纳自己就在防守,在站位盯巴西的队员,一代球王早已放下架子,变为了球队普通防守一员。偶尔有一两次带球突破,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球也很快就被巴西队员在中场处就理掉了,没有实质威胁。

但是巴西队迟迟不能进球,戈耶切亚的扑救越来越精彩。巴西人有些着急,阵型压得越来越靠前。

第84分钟,马拉多纳在中场断球,转过身面对巴西的半场,站在他面前的正是阿莱芒,双方似乎都迟疑了一秒,马拉多纳启动,盘过了阿莱芒。阿莱芒转身看了一眼,没有回追,也没有犯规。

赛后,阿莱芒成了巴西人指责的焦点,因为从赛后录像看,阿莱芒才是阻击马拉多纳的最佳位置。或许阿莱芒认为自己失守以后,其他的队友也能阻止他。但是也许他忽略了,上半场巴西阵型开始比较紧凑,但下半场巴西加强了边路进攻,中场的4个人站位距离越来越大,已经不能对突然加速的老马进行合围。

还有球迷指责阿莱芒,说他是因为“交情”,才放过了马拉多纳,而没有犯规阻止。阿莱芒始终保持沉默。

有时候,很难说足球是不是战争?当阿根廷对阵英格兰的时候,那就是战争。但是巴西和阿根廷、、、、、、两个国家在足球上始终是不供戴天的对手。但并不妨碍一些人成为朋友,比如马拉多纳和卡雷卡,还有后来的巴蒂和埃德蒙多。

2002阿根廷再战英格兰之前,为了国家队利益,马拉多纳站出来说,1986年对英格兰的那个上帝之手是手球,并说感谢英格兰人在他连过5人时没有铲他。英国人立刻顺坡爬,大谈自己民族的绅士精神。事实的真相是:莱茵克尔曾在赛后不解的问6号布彻(他是最有机会出脚的):为什么不铲他?布彻回答:“因为我有一张黄牌!”

但是,巴西人没有铲马拉多纳,甚至全场都没怎么铲他,现在看来也是一个谜。巴西人不可能情报那么差,不知道马拉多纳是带伤出战(连我都知道)。只要往老马的伤脚上踩一脚,阿根廷的担架队就要进场、、、、、、据白岩松书里说,赛后,阿根廷队全体队员曾排队等候在出口,向老对手致敬。

马拉多纳带球继续前进,巴西队的前卫线已来不及回追,四名后卫立刻围拢来,扑向马拉多纳,并试图把马拉多纳挤向左侧(对巴西而言)边线。

重看录像,与其说马拉多纳被挤到了左侧,不如说经验丰富的老马选择了走向左侧,因为,被忽略的卡尼正准备向右移动!两人心有灵犀。

马拉多纳和卡尼形成反向运动。此时,一名巴西队员牢牢贴住老马,另外三名队员形成一个合围的半圆,他们脑子里闪现的,一定还是4年前老马连过英格兰5人的行进路线。


我曾经大惑不解,为什么老马直到身体即将被挤倒的时候才出脚传球,后来我明白了,他是要把巴西队员带到离卡尼足够远的地方,让他们无法回追。

世界杯上场为什么要拉小孩(世界杯故事:最伟大的助攻)


剩下那个经典场面无需多言:眼看老马跌跌撞撞即将跌倒,一直用左脚带球的老马突然用右脚一捅,球从贴他的人裆下穿过,穿出4人包围圈,去找卡尼吉亚了。卡尼带球晃过塔法雷尔,左脚打空门,1:0!此时,留给巴西人扳平的时间只剩5分钟了。

世界杯上场为什么要拉小孩(世界杯故事:最伟大的助攻)


赛后贝利说:“马拉多纳5秒钟的感觉战胜了巴西队90分钟的努力。”

关于这次助攻最好的描述来自于对手的球迷,一位巴西球迷回忆说:当时当他看到马拉多纳从4人的人缝中传出球的时候,突然觉得眼前一黑,“感觉天塌下来了”。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等闲人。

(五)

对中立球迷来说,这绝不是一场好看的比赛,但是,这绝对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惊人的冷门。最后的射门比是22:2,但比分是0:1。

这支曾被国内媒体批评为历史最差的球队,却为国家带来了许多记录:这是自1962年之后成绩最好的卫冕冠军——世界亚军。戈耶切亚创造的世界杯决赛期间扑点球最多的记录,至今未被打破。世界杯决赛期间最长不失球记录,则被阿根廷人终结——意大利门将曾加前5场一球未失,但在半决赛被卡尼吉亚攻破大门。

世界杯上场为什么要拉小孩(世界杯故事:最伟大的助攻)

曾有不止一个朋友问我,作为一个阿根廷球迷,错过了1986和1978两次夺冠,会不会后悔自己生得太晚?当然后悔,但我同样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支“史上最差阿根廷”。并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喜欢上这支球队,成为“阿迷”。就像士兵突击里的人物一样,这支球队里多数人没有花哨的球技,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男人,都是战士。他们对困境充满不屑,同时又对战友充满友爱。

后来,马拉多纳和卡尼吉亚成了多年好友。比拉尔多或许不被球王当作朋友,但比拉尔多仍旧是最关心他的人之一。后来球王因为吸毒而被拘捕,全世界都在抨击他的时候,第一个赶来把他保释出来的,不是老马的父母或妻子,而是比拉尔多——虽然,他已不再是阿根廷国家队主教练。